行将消失的记忆中的老店

行将消失的记忆中的老店

当时光匆匆流去,那些深埋在心底的儿时记忆却清晰依旧。没有办卡,更没有托尼老师的老式理发店;没有炫技的国际大片,却依旧坚守的老式电影院;在如今小物件能换不修的年代,却依旧坚持的高龄修笔匠…

老式理发店藏着光阴的故事

在事事都要讲格调的今天,说起理发店,大家脑海中往往浮现的是装潢精致、音乐喧闹、项目众多的美发沙龙,或是更具代表性的标签——Tony老师、Kevin老师、Andy老师等等。

而每个老城都依旧存在着那么几家朴素敦实的传统理发店,静静地站立在老街一隅,默默注视着理发业变革起伏的洪流。

行将消失的记忆中的老店

来渡鸡口理发店的中老年人比较多,老店凝视着许多人从青丝到白发,自然也见证了各种人事变迁老顾客们都对渡鸡口理发店有着很深的眷恋。

店铺中的老式理发椅和略显老旧的理发工具,已经服务了几代人,见证了数十年的日升月落、光阴变改。

行将消失的记忆中的老店

时光不会为谁而停留,但这样充满温情与回忆的老行当,总让人希望时间走得慢一些,再慢一些。

高龄修笔匠失传的手艺

六十年代,钢笔是梦想,七十年代,钢笔是身份的象征,八十年代,钢笔是学问的缩影,但是不知道在什么时候键盘取代了钢笔,显示屏取代了纸张,似乎觉得用手写字成为了一件麻烦事,好像小时候那股记忆中的墨香味再也找不回来了。

行将消失的记忆中的老店

“广义修笔店”位于北京东四南大街102号,在这条开着各色店面的老街上,有一个十分不起眼的小门面,只有10平方米左右的面积,店面的主人,就是京城最后一位修笔人:张广义老师傅。

行将消失的记忆中的老店

据说老师傅17岁就开始和父亲一起卖钢笔,凭着自己的兴趣,慢慢钻研出了修钢笔的绝技。如今,老师傅已经87岁高龄,仍然坚持每天坐在店里,帮助慕名前来的人们修修钢笔。因为张广义老师傅没有徒弟传承手艺,他的修笔"绝活"已经面临失传。

行将消失的记忆中的老店

而如今老师傅也明白就算开店一天,也鲜少有人在去修笔了,老师傅早就不在乎修钢笔能不能赚钱,而是坚持着能少收就少收,能不收就不收,当谋生的职业变为一种习惯时那么这辈子都不会在放弃他,为了守一份情怀,也为了守一丝期许。

行将消失的记忆中的老店

老上海影院“十里洋场”的夜话

作为中国电影的发祥地,上海是一个浪漫和怀旧的符号,当年的一座座老电影院,一个个电影公司,一个个电影名星,早已成为传奇,轻轻地打开它,一个个浮光掠影的印象便在胶片的轮转中突显了出来……

1895年,在巴黎的一个咖啡店里,法国人的卢米埃尔兄弟让人们看到了活动的照片――电影,七个月后,这个当时世界上最摩登的东西,便悄然出现在了上海滩。

1896年8月11日晚,在上海徐园的一次游艺活动上,电影第一次出现在了中国人的黑眼睛中。最初上海人称电影为“西洋影戏”,放映的地点一般都在人来客往的茶楼里,最有名气的便是位于上海的福州路上的青莲阁。沧海桑田,物换星移,虽然青莲阁的旧址还在,但曾经的那份喧哗与热闹却早已被如今外文书店的那份冷清与淡雅所替代了。

行将消失的记忆中的老店

上海滩的第一家正式电影院叫维多利亚影戏院(现虹口大戏院)。尽管这所谓的大戏院,其实只不过是一西班牙人搭造的一个铁皮屋子,但正是这铁皮屋子的出现,才让电影由好奇而逐渐变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需要。于是,大大小小的电影院便如雨后春笋般在上海滩矗立而起。其中大光明大戏院、国泰大戏院、南京大戏院这三家就是当时上海滩电影院的代表。

行将消失的记忆中的老店

上海大光明电影院几乎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影院之一。这个昔日的“远东第一影院”不仅目睹了近百年来中国电影的兴衰流转,更是中国电影发展历程的活样本。

对于这些传统的老店,我们总是有着别样的情怀,是一套有条不紊或是叹为观止的程序,是一种深植脑海的时代感受,更是一份终将逝去的声声叹息。

行将消失的记忆中的老店

做世界的问候者

每周一到周五上午10:30

手机端

花椒平台准点直播

每周一到周五晚19:10

电视端

福建电视台旅游频道首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