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陽雜俎》中看病的那些事

哈嘍各位小夥伴,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分享了《酉陽雜俎》

中有關唐代天文學家僧一行的神奇故事,今天嘿小鼬將繼續和帶領大家一起來探尋這部“奇書”中的“奇事”。

《酉陽雜俎》中看病的那些事

俗話說“人吃五穀雜糧生百病”,在《酉陽雜俎》中自然就收錄了許多有關於看病治病方面的故事,今天嘿小鼬就在這眾多的故事當中,給各位小夥伴挑幾個有意思的來講一講。


唐朝的鼻息肉“特效藥”

《酉陽雜俎》中看病的那些事

鼻息肉作為一種耳鼻喉科的常見病,主要表現的症狀就是鼻塞、流涕、嗅覺障礙等。

《酉陽雜俎》中看病的那些事

雖然是常見病,但直到今天在治療上也還是存在著一定的侷限,算是疑難雜症了。接下來我們就來說說,在《酉陽雜俎》記載的故事裡,千年前的唐朝人是怎麼用魔幻的方法來搞定鼻息肉的。

《酉陽雜俎》中看病的那些事

在《酉陽雜俎》的《天咫卷》中就記載了一位梵僧為一個女孩治療鼻息肉的故事。話說唐順宗永貞年間,有一個名叫王布的的人,家住長安東市,這個王布不但飽讀詩書而且還家財萬貫,再加上他為人好客,很多來長安經商的人都住在他的家裡。

《酉陽雜俎》中看病的那些事

他膝下有一個十四五歲的女兒聰明又漂亮,只可惜在兩個鼻孔裡都長了鼻息肉,就和我們日常見到的麻線一樣,長大概有一寸左右,只要一碰到就會劇痛難忍。王布為了治好女兒,可以說是沒少找大夫也沒少花錢,可病情就是不見好轉。

《酉陽雜俎》中看病的那些事

直到一天有一名梵僧來到王布家化緣,這名僧人開口就問到:“聽說您的女兒生了病,請讓我見一見,我能夠把她治好。”王布聽了十分高興,趕緊叫來了女兒。只見這名梵僧拿出了一種白色的粉末,吹到了王布女兒的鼻孔裡。結果沒過多久,就從王布女兒的鼻孔裡流出了黃色的液體,同時鼻孔裡再也沒有疼痛感了。

《酉陽雜俎》中看病的那些事

這個故事看下來雖然略顯玄幻,但仍然反映了唐代醫學的進步。其實鼻息肉這個病自古有之,之前人們稱其為“鼻肉候”,而在《酉陽雜俎》的這個故事裡,就已經明確的將其稱為“息肉”了,故事中對這個病的症狀也描述的十分詳細,同時也突出了此病在當時難以治癒的問題。這名梵僧所用藥物,應該就是那外用的白色粉末,也與後來中醫在治療鼻息肉時,主要以藥物外敷的方式所吻合。


千年前的外科手術

《酉陽雜俎》中看病的那些事

很多小夥伴都認為外科手術是近現代西方醫學發展的成果,其實這種治療方法,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已經很成熟了。這個有關於“外科手術”的故事被收錄在《酉陽雜俎》的《怪術卷》之中。

《酉陽雜俎》中看病的那些事

故事的原文是“王潛在荊州,百姓張七政善治傷折。有軍人損脛,求張治之。張飲以藥酒,破肉去碎骨一片,大如兩指,塗膏封之,數日如舊。經二年餘,脛忽痛,復問張。張言前為君所出骨,寒則痛,可遽覓也,果獲於床下。令以湯洗貯於絮中,其痛即愈。”

《酉陽雜俎》中看病的那些事

翻譯過來就是說“當時有一個名叫張七的人,非常擅長治療骨折這一類的外傷。有一次一個士兵的脛骨受傷了,就去找張七治療。張七就給這名士兵喝下了一種特製的藥酒,也就是類似於現在的麻藥,緊接著張七就用刀割開皮肉,在受傷的地方取出了一塊碎骨,有大約兩個指頭那麼大,接下來就用藥膏將刀口給封住,沒過幾天這個士兵就好了。

《酉陽雜俎》中看病的那些事

可是兩年之後,這名士兵的脛骨又開始疼了,他去問張七這是怎麼回事,張七告訴他,是當年取出來的那塊碎骨受到了寒氣,所以才會疼,你回去儘快把那塊碎骨頭找到。結果這名士兵果然在床底下找到了碎骨,他趕緊按照張七的吩咐,用熱水洗乾淨,在包上厚厚的棉絮,結果還就真不疼了。”

《酉陽雜俎》中看病的那些事

在這個故事的前半段,清晰的表述出了麻醉和外科手術的過程以及術後處置措施,雖然故事的後半段顯得有些離奇,但是仍然可以看出,在唐代通過外科手術的方法,來治療疾病已經有了一定的實踐,同時也取得了成功和患者的認可。不過由於這種治療手段,在當時很多人不是非常瞭解,所以才會在口耳相傳中出現“異化”的情況。

《酉陽雜俎》中看病的那些事

除了上面的這兩個故事,在《酉陽雜俎》還收錄了非常多的與治病有關的故事,有講各種“靈丹妙藥”的,有分析人為什麼會做夢的,還有介紹各種稀奇古怪治病方法的,可以說《酉陽雜俎》裡記載著非常豐富的醫學,這也是古代其他筆記小說所無法企及的。

《酉陽雜俎》中看病的那些事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嘿小鼬還會在《酉陽雜俎》中,尋找各種有意思的古代故事來跟小夥伴們一起分享,敬請期待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