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河縣:多方聚力抓黨建 提升脫貧攻堅“硬核”力量

近年來,清水河縣找準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結合點,多方聚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抓聯動、壓責任,增強脫貧攻堅向心力。建立責任落實機制。嚴格落實“五級書記抓扶貧”主體責任,實現縣、鄉、村三級書記遍訪全覆蓋。建立“三級包聯”機制,實行縣級領導包鄉(鎮)、部門單位包村、縣直機關事業單位幹部包貧困戶制度。充分發揮鄉鎮黨委龍頭作用,成立由包鄉鎮市縣領導、包聯單位和百企聯百村企業黨員骨幹、駐村第一書記、村黨組織書記為成員的脫貧攻堅聯合大黨委,形成縣級領導一線督戰、行業部門聯合作戰、鄉鎮村合力決戰的責任體系和攻堅格局。建立工作推進機制。建立周例會、周調度制度,每週由分管扶貧的縣級領導召集16個專項工作組分行業分領域推進工作落實。成立脫貧攻堅專項整改組,對標對錶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回頭看”和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反饋問題,壓實整改責任,舉一反三,全力整改落實。建立督導考核和獎懲機制。縣委成立4個督查組加強日常督查考核。制定脫貧攻堅系列考核辦法,把脫貧攻堅工作納入鄉鎮、縣直部門領導班子年度實績考核。建立“三個一批”獎懲機制,按照“好的表彰一批、業績突出的提拔一批、差的問責一批”的辦法,先後表彰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扶貧幹部94名,提拔使用優秀扶貧幹部28人,優先晉升職級39人,召回駐村不力幹部4人,問責部門負責人5人。

抓班子、帶隊伍,增強脫貧攻堅凝聚力。配強鄉鎮領導班子。在保持黨政正職相對穩定的基礎上,統籌各類幹部人才資源,近三年選拔38名熟悉基層工作、綜合能力強的幹部充實調整到鄉鎮黨政領導崗位,激發幹部活力幹勁。選優村黨組織帶頭人。採取從外出務工經商人員中“引”、退休幹部中“請”、在崗大學生中“選”、鄉鎮優秀幹部中“任”、機關優秀幹部中“派”、優秀年輕村幹部中“留”的辦法,選優配強村級黨組織帶頭人。派強管嚴用好駐村幹部。堅持硬派人、派硬人的原則,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355名,組建103支駐村工作隊,實現全縣103個村駐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全覆蓋。圍繞“抓到崗、抓問責、抓問效”,壓實鄉鎮黨委對駐村幹部的日常管理職責,實行對駐村幹部和選派單位雙考核雙問責制度,不定期對駐村幹部在崗履職情況進行督查,推動駐村幹部履職盡責。

抓基層、強基礎,增強脫貧攻堅戰鬥力。精準施策推動後進村轉化升級。每年按照不低於5%的比例倒排一批相對後進村黨組織,近三年累計整頓轉化後進村黨組織16個,推動村黨組織晉位提升。嚴格落實村級組織“四項經費”,足額列入財政預算,適時撥付兌現。發展特色產業做強做優村集體經濟。採取“黨支部+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建成掃帚加工、肉鴿養殖、肉驢養殖、米醋加工、沙棘加工等與貧困戶利益有效鏈接的可持續發展產業項目,增強村級組織“造血”功能。目前全縣所有村集體經濟收入均達5萬元以上。持續推進“融合黨建”夯實農村基層堡壘。整合縣直部門資源、人力等優勢,全縣65個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與村黨組織結對共建,助力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實施“三鏈”建設,通過支部帶黨員、黨員聯群眾,帶動貧困戶多渠道脫貧致富。

抓培訓、聚人才,激活脫貧攻堅源動力。加大培訓練好一線兵。通過黨建直通車、以考促學、“走出去、請進來”等方式,對鄉鎮黨政領導班子、村“兩委”幹部、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等開展多輪次培訓,實現扶貧幹部培訓全覆蓋。多舉措納賢引智助力脫貧。緊扣扶貧產業發展需求,近三年引進各類急需緊缺人才58人。充分發揮引進人才和農村“土專家”“田秀才”的傳幫帶作用,將引才與培養本土人才有機結合,帶動當地群眾脫貧致富。實施“孝扶共助”工程,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深入開展“三扶三增三提升”和“孝扶共助”行動,藉助全國脫貧攻堅模範武漢鼎言傳身教,組建脫貧攻堅講習所、理論宣講輕騎兵等“組團式”深入基層開展扶貧政策宣講,廣泛開展孝老愛親、美麗庭院、最美脫貧人等評選活動,切實增強貧困群眾內生動力。(記者 梁婧姝 通訊員 王繁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