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人性解析:賈寶玉的非尋常人格魅力


前言:

《紅樓夢》中的男主銜玉誕於賈府,系賈府玉字輩嫡孫,因此名為"賈寶玉"。賈寶玉自幼被眾人捧在手心,過著衣食無憂的日子,原可以歲月靜好、隨遇而安,奈何世事變化無常,少年貴公子經歷了璀璨和黑暗,糾纏於愛恨之間,無法掙脫封建背景下的重重束縛,看淡了世間種種,最後選擇遠離喧鬧紛擾的人世間,化身菩提子歸隱佛門。《紅樓夢》中的人物刻畫豐富多彩,整個主線主要還是圍繞著"賈寶玉"這個角色展開,對賈寶玉人物形象的剖析能夠讓我們更加深入瞭解《紅樓夢》。


《紅樓夢》人性解析:賈寶玉的非尋常人格魅力

幼年時期:抓周埋下"不走尋常路"的伏筆

銜玉而誕的寶玉自幼便是賈府的焦點人物,再加上他自幼聰慧,賈府上下對他都非常呵護,"老祖宗"更是對他愛如珍寶。如此順風順水的人物背景會出現結局巨大反差,一開始就埋下伏筆。在第二回的寶玉週歲抓周儀式中,賈政為試寶玉將來志向,便蒐羅了世上之物,讓週歲的寶玉抓取,意外的是,面前的所有他皆不取,獨獨看上那脂粉釵環,賈政勃然大怒,認為寶玉長大之後必然成為酒色之徒。封建社會形態下的賈府,對於兒子的要求自然是從政,再怎麼不濟也不至於選擇女兒家的胭脂水粉,所以,抓周之後賈政自然是不悅的。而抓周事件也給寶玉日後的道路埋下伏筆,註定他的柔情和對自由的嚮往,必然要走走上一條坎坷的

不尋常之路


《紅樓夢》人性解析:賈寶玉的非尋常人格魅力

青年時期:非尋常的人格魅力甦醒和綻放

賈寶玉的非尋常特性從出生就存在,幼年抓周"露出端倪"之後,到了青年時期已經完全甦醒和綻放,他追求精神自由愛情自由,人格魅力在賈府這個小社會中彰顯出來。

(1)嚮往男女平等,追求自由戀愛

"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見了女兒,我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賈寶玉的這番話顛覆了封建社會的思想觀念。在當時,女性的價值無非就是"生兒育女"、"相夫教子",對於家族興衰沒有起到直接作用,因此社會地位低下。但是賈寶玉與眾多姐妹、奴僕的相處卻不避諱男女有別,甚至對她們還呵護有加,不捨得重語相待。他還嫌棄

自己的與眾不同,與黛玉關係親密但是知道自己身上有通靈寶玉而黛玉卻沒有,轉而憤怒摔玉,這看似"矯情"但是其實是內心嚮往平等的強烈反應。

《紅樓夢》人性解析:賈寶玉的非尋常人格魅力

《紅樓夢》的背景是封建社會,當時的階級意識非常強烈,就連尋常百姓家的子女婚配都沒得自由,更別說賈府這個小社會群體了。封建禮教中,婚姻講究"

父母之命",而賈寶玉偏偏不服從這種"禮數",賈府長輩看中品行和背景兼具的薛寶釵,而寶玉卻對薛姐姐"不感冒",偏偏就迷戀了挑剔、小氣又不具有"寶二奶奶架勢"的林黛玉。寶黛二人同樣嚮往自由,更追求精神上的共鳴,這也是他們感情得以"統一"的原因。對黛玉可謂"言聽計從",在當時男尊女卑的社會背景下是大膽而無法被認可的,但是賈寶玉對自由戀愛的追求就是如此簡單而炙熱

《紅樓夢》人性解析:賈寶玉的非尋常人格魅力


(2)性格叛逆,無心政途

賈寶玉從出生起就沒有吃過苦,在溫室中長大,按理說,賈府提供的生活和學習環境足以讓他從政或從戎,對父母肯定也言聽計從,政治敏感度也應該很高才是,但是這些在賈寶玉身上都得不到體現,作為賈府嫡孫榮國公府的繼承人,他卻對自己身處的環境非常厭棄,從骨子裡就透露出叛逆。這種叛逆也是有根源的。

賈寶玉在抓周的時候選擇了脂粉釵環,從那之後賈父便認定其之後"不成大器",當其為"酒色之徒",因此對他沒有足夠的關愛,在教育方面也諸多疏忽,未有給予賈寶玉更多的責任和信任,賈寶玉常年沉浸在"鶯鶯燕燕"之中,他所處的環境溫柔美好,自然就感覺以男子為尊的封建社會黑暗且險惡,不願與賈父"為伍",開始只是

逃避,最後演變成叛逆

《紅樓夢》人性解析:賈寶玉的非尋常人格魅力


但是由於賈父的不重視,賈寶玉與外界接觸的機會不多,家中的男性長輩因著賈父的態度,對寶玉也不是非常上心,所以寶玉的生長環境比較單純。儘管雖然賈府的人"各懷鬼胎",但是各種手段與政治相比,那還是差的遠了。在偌大的賈府中,不管是"老祖宗"還是奶孃,或者身邊的姐妹丫鬟,各個都比較

純真善良,外界的市儈之氣也沒有沾染,所以寶玉也保持著赤子之心。而地位低下的丫鬟奶孃的經歷中必然有諸多不幸,這些悲慘的經歷使得年幼的寶玉受到刺激,讓他骨子裡的叛逆愈發激烈,對當下社會的厭惡之感也更強烈。

在中國古代,家族理念深入人心,這也是大家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由來,家族興旺強大才是傳承的根本,放大了來說,國家的強大也離不開各個家族的興盛。但是賈寶玉不具有強烈的"家族意識",因為從小不受父親重視,他沒有涉及家庭的事務繁雜,官場的爾虞我詐,也不懂得天子可讓一個家族興盛也能瞬間覆滅,所以才會在第三十回中表達了蔑視皇權的想法。榮國公府的衰落世人看來是日盛之時上下安富尊榮,即將沒落卻也無一人可掌舵,典型的"外強中乾",賈府的長輩們沒有意識到這點,賈寶玉這個沉浸在溫柔世界的男子更是無法體會。

《紅樓夢》人性解析:賈寶玉的非尋常人格魅力

當時的社會環境,各個都想著封侯拜相,通往仕途的門徑就只有科舉,但是賈寶玉對於四書五經深惡痛絕,在賈父眼中自然是"不成器"。對於詩文、小說倒是興趣濃厚,還經常與園中姐妹分享,並且他還寫的一手好字,因此,賈寶玉的"不成器"是具有社會期望性的,只不過他無心政途,這與賈父的期望是相違背的,才導致他的"不成器"非常明顯。


中年時期:超然出世而入佛門的人格結局

寶黛之戀給賈寶玉賦予了真正靈活的生命,寶、黛的初次見面,黛玉覺得寶玉眼熟似曾相識,而寶玉則覺得跟黛玉是舊識相逢,難道此二人以前見過面?其實是"物有相類、人有相似"。寶、黛二人同樣對自由追求和嚮往,慢慢相處的過程中,情愫越來越濃,惺惺相惜。而寶黛二人之間橫插了一個寶釵,對此黛玉也是各種醋意,而萬花叢中的寶二爺竟然對黛玉許下"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的諾言,大觀園中萬花齊開,奈何他只對黛玉一往情深。

但是黛玉入不了賈府長輩的眼,趁著寶玉精神恍惚之際,賈府的長輩設了個局,寶玉就這麼娶了寶釵。而黛玉重病之中得知寶玉娶寶釵這事,病情加重,最終在寶玉的新婚之夜就這麼去了,她這淒涼的一生也就結束了。而知道真相的寶玉

終日萎靡,在賈母離世、家族衰敗的刺激下,發奮讀書力求考取功名,卻在高中之日消失不見,最終批著大紅猩猩氈斗篷拜別賈政,皈依了佛門,往事點點,皆為零。

《紅樓夢》人性解析:賈寶玉的非尋常人格魅力

結語:

《紅樓夢》中,賈寶玉是靈魂人物,他受到封建禮教的浸染,但是又超脫世俗,在封建束縛的社會形態下他依然保持追求自由平等之心,奈何既懦弱又腐朽,終究無法打破世俗實現自我。他的叛逆具有社會侷限性,想要叛逆但是又有妥協的成分,想要始終如一卻不得不對家族妥協,最終只能是看破紅塵,皈依佛門。賈寶玉的人物形象其實代表了當時社會形態下的新希望,一種勇於打破舊制度的隱性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