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天道丁元英的人生境界,體會道術合一的無為思想

談天道丁元英的人生境界,體會道術合一的無為思想

覺悟天道

回答網友提問:天道中丁元英的思維怎麼學?

我來談談個人的看法,首先感覺您的命題有錯,回答即有錯,但又錯不在你,因為可道之道即是有漏。

我始終認為別人的成功或者您說的思維不是能學來的,也是無法複製的,因為這種看似“思維”的東西,他的源頭活水在人的“境界”、在“神”、在“道”,這都屬於形而上學,並非在學校教你幾堂課就可以掌握的東西,所以老子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相對比來說,您還停留在“為學”的層次上,只能離道原來越遠,而丁元英的“道的思維”是在“為道”的層次上,完全是相反的。

相信您應該很熟悉這段對話吧,其實用心參悟其內容就可以解答您的疑惑,丁元英說“有道無術,術尚可求。有術無道,止於術。”在這裡面提到的道與術的關係,就是我要和您表達的源頭與思維的關係,為學與為道的關係,按您的邏輯回答,您要達到丁元英的思維,就要“為道”找到他思維的源頭,而這個源頭一旦被激發出來,就如源頭活水噴湧而出,思維自然源源不絕,而慢慢您會發現這些都是每個人本自具足的。眾生只有好惡,沒有真理實相,讓煩惱障礙了原本的“道”,而只在術上做功夫,結果是讓自己越來越痛苦,所以丁元英說:“覺悟天道是名開天眼,而這雙天眼是要剝離一切的文化、傳統、道德、宗教的分別,然後在如實的關照,把被眾生顛倒了的真理實相再顛倒回來。”眾生的最大障礙就是“分別”,有分別就會“顛倒”而這雙“天眼”從哪來,就是要從“為學”之中頓悟出來,迴歸“為道”以致“無為”,而無為既是“按天道的規律辦事,按天道的規律辦事就是神,就是您所要學的思維在行為上的體現。”而要達到這種思維,不是您自己覺道悟道的,誰都給不了您,給了您您也接不住。這也正是這部小說原名的含義“遙遠的救世主”,這個“遙遠的救世主”其實就是我們“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