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糧食麵臨不安全局面;業內人士:培訓是新農民轉型的關鍵


世界糧食麵臨不安全局面;業內人士:培訓是新農民轉型的關鍵

封面人物:頂新國際集團創始人 魏應州

三農日報第628期

今日名言:勝利者往往是從堅持最後五分鐘的時間中得來成功。---牛頓

看三農日報,發現更大的產業!

「要聞」

1、報告:疫情將致遭受嚴重飢餓的人口數量破2.5億

世界糧食麵臨不安全局面;業內人士:培訓是新農民轉型的關鍵

近日,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和其他15個人道主義及發展夥伴共同發佈了《全球糧食危機報告》。報告指出,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可能使遭受嚴重飢餓的人口數量增加一倍,到2020年底將會突破2.5億。報告預測,受新冠肺炎疫情的經濟衝擊,2020年面臨嚴重糧食不安全(IPC/CH 3及以上)的人口數量將增至2.65億,比2019年的1.35億增加了1.3億。

2、農業農村部全面推進實施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制度

農業農村部4月22日印發《關於全面推進實施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制度的通知》,提出到2022年底,力爭實現全國水產苗種產地檢疫申報檢疫率100%、檢疫合格電子出證率100%的工作目標,並將對各地工作情況進行督導檢查。

「地方大動作」

3、河北省邢臺市推廣農業生產經營三種典型模式

世界糧食麵臨不安全局面;業內人士:培訓是新農民轉型的關鍵

日前,河北邢臺市委、市政府“兩辦”聯合印發《關於推廣農業生產經營三種典型模式的通知》,落實“千斤糧、萬元錢”要求,進一步推動邢臺市現代農業適度規模生產經營,激發現代農業新動能。

三種典型模式分別為寧晉縣壟上行農業服務公司入股保底分紅“四位一體”模式、沙河市金福臨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全程託管+綜合農事服務”模式、南和縣華中農資專業合作社“飛防託管”模式。

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路隨增說,發展農業生產託管,提升了農業生產規模化、專業化程度;服務組織集中採購農業生產資料,推廣應用綠色高效種植技術,助力實現農業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

4、山東:將物聯網、衛星遙感等信息化手段導入農業生產

日前,山東省農業農村廳下發《關於做好農業生產託管服務工作的通知》:鼓勵探索一站式託管、多環節託管等多種服務模式,培育多元的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將先進適用的品種、技術、裝備、信息、組織形式和人才資金等現代生產要素有效整合和科學配置,將物聯網、衛星遙感等信息化手段導入農業生產中,提高品質和產量,實現農業節本增效,提升農業生產服務業發展水平。

「產業新勢力」

5、報告:我國蔬菜生產量佔世界50%

世界糧食麵臨不安全局面;業內人士:培訓是新農民轉型的關鍵

《報告》顯示,我國蔬菜生產量佔世界50%以上,2019年達到71889萬噸,消費量僅為53245萬噸,完全可以自給。未來10年,得益於技術進步產量還將提升,但生產目標將發生轉變。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唐珂介紹,我國蔬菜生產將在安全性、生態型、標準化、規模化、設施化等方面進一步增強,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將在全國試行,並將大力推動蔬菜生產綠色發展,名特優新蔬菜的需求會明顯增加。同理,作為水果大國,未來十年,我國水果生產也將進一步向優勢產區集中,品種結構進一步優化,果品質量得到提升。

6、調研發現:水溶肥的吸收率高化肥1倍多

調研發現:水溶肥是一種速效性肥料,能迅速地溶解於水中,使用簡單,直接葉面噴施或者滴灌,能被作物的根系和葉面直接吸收利用。水溶肥的吸收率比高於化肥的1倍多,而且肥效過,能提高肥料利用率,能防蟲治病,可降解農作物中的農藥殘留,可以解決農作物快速生長的養分需求。

7、農業項目應注重IP與品牌的塑造

世界糧食麵臨不安全局面;業內人士:培訓是新農民轉型的關鍵

無論是單純的農場經營還是休閒農業項目的運營,要想實現長久的可持續發展,在其運營過程中必須注重其IP和品牌的塑造,同時IP的塑造必須是因地制宜,從農場的文化元素或所擁有的資源元素中提煉,形成農場獨特的標識,讓遊客看到這種標識即可聯想到該農場,想到該農場腦海中即可浮現農場的標識,這對農場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提升具有極大的幫助作用。

8、農旅融合的四大問題

一是政策扶持力度不足。受地方財力以及環境、土地、產權等條件制約,還存在融資難、用地難等政策瓶頸,投融資體制與發展要求不適應。

二是基礎設施不完善。傳統農業生產基地的水電、交通等基礎設施,停車場、住宿、餐飲、娛樂、衛生、路標等旅遊配套設施,以及通訊網絡、電子商務推介平臺等現代設施還不完善。

三是精品旅遊路線缺乏。休閒農業觀光點還處於“盆景”的狀態,規模尚小、開發水平低、景區特色不明顯、不能串點成線,“過夜經濟”尚未形成規模。

四是農特旅遊商品不夠豐富。

9、烘焙業將越來越細化

世界糧食麵臨不安全局面;業內人士:培訓是新農民轉型的關鍵

未來,烘焙業將越來越強調專業分工、品類細分。隨著烘焙業的發展,消費者也越來越專業,隨機性購買的模式會被瓦解,現有的產品線大而全、多而雜的現烤模式,會被逐漸剪除枝蔓。新型社區店的試驗成功,正是烘焙業越來越專業、越來越細分的體現。

「公司情報」

10、道道全擬投資3400萬元設立營銷公司

4月22日,道道全糧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道道全”)發佈公告稱,公司擬與岳陽市道和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共同投資設立道道全食品營銷有限公司。該營銷公司註冊資本為5000萬元,其中道道全出資3400萬元,佔比68%。

據悉,新設立的道道全營銷公司,主要進行糧油零售,米、面製品及食用油批發,其他食品批發等。

11、新希望集團與四川省政府籤合作協議

世界糧食麵臨不安全局面;業內人士:培訓是新農民轉型的關鍵

4月21日,從新希望集團方面獲悉,四川省人民政府與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新希望集團將在協議生效後一年內在川投資200億元、三年內在川總投資達到500億元。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透露,未來3年,計劃在全川範圍內建設年出欄1200萬頭生豬產業化項目及相關產業鏈配套,“將大力推進川豬產業振興發展項目,計劃在成都、綿陽、廣安、南充、達州、涼山、雅安、資陽等地建設大型生豬養殖產業鏈項目。”

12、雙匯發展佈局餐飲

日前,雙匯發展公告,為進一步完善產業佈局,聚焦肉類主業發展相關產業,充分利用公司的品牌、銷售網絡等資源優勢,公司擬設立全資子公司雙匯餐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從事餐飲項目投資和運營。

“成立專業的餐飲公司,是希望由專業人員來對專業餐飲渠道的食材進行開發,並對餐飲項目進行推進。”對於是否有明確的項目推進的目標和進展,雙匯發展相關負責人表示,不過公司將加強餐飲方向的拓展,包括產品、渠道、項目推進,不排除有自設品牌餐館的情況。

「觀點」

13、邵建林:農產品電商促進供銷雙贏

世界糧食麵臨不安全局面;業內人士:培訓是新農民轉型的關鍵

蘇寧拼購大快消經營中心總經理邵建林認為,通過電商渠道不僅大大地解決了農產品滯銷難題,也能夠讓更多消費者享受到價格實惠的高品質農貨,形成供銷兩端的雙贏,也為今後電商扶貧工作打開了新的思路,“農民跟平臺直接進行無縫對接了,沒有中間商賺差價,消費者可以得到最大力度的實惠。由於農民跟平臺直接對接,他的物流時間就會比較短,所以農產品的新鮮度和品質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證。”

14、姜方俊:培訓是新型職業農民轉型的關鍵

一號農場董事長兼總經理姜方俊看來,從事農業行業,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提供農業技術、勞動服務等,都是新型職業農民。姜方俊坦言,培訓是新型職業農民轉型的關鍵。“許多傳統農民都有轉型意願,但由於文化程度、學習能力所限,很多農民沒法轉型。”

「融資」

15、蛋品供應鏈公司“懶龍龍”完成近千萬元A+輪融資

世界糧食麵臨不安全局面;業內人士:培訓是新農民轉型的關鍵

近日,蛋品供應鏈公司“懶龍龍”完成近千萬元A+輪融資,本輪投資方為罡漩資本。“懶龍龍”是蛋品供應鏈中 F2B2C的模式的代表公司,業務覆蓋上海、蘇州、南京、無錫、常州等江浙滬主要城市,在上海市蛋品供應的市場佔有率超過10%。

16、印度農產品B2B交易平臺Bijak完成1180萬美元A輪融資

世界糧食麵臨不安全局面;業內人士:培訓是新農民轉型的關鍵

2020年4月20日,印度農產品B2B交易平臺Bijak宣佈完成1180萬美元A輪融資,領投方為RTP Global,投資了3.808億盧比,參投方包括紅杉資本旗下Surge Ventures、Omidyar Network、Omnivore Partners、AL Trust以及Tempo Ventures,它們分別投資了1.524億盧比、1.751億盧比、1.751億盧比、1430萬盧比以及981萬盧比。

Bijak是一個農業科技領域的B2B貿易平臺,貿易商、批發商和食品加工商可以通過該平臺記錄自己的交易賬目,獲得更加優惠、透明的定價。不僅如此,該平臺還為買賣雙方改善物流,縮短營運資金週期。

更多幹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