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農產品的三種流通形式;業內人士:基因編輯不與轉基因畫等號


美國農產品的三種流通形式;業內人士:基因編輯不與轉基因畫等號

封面人物:鮮生活創始人兼CEO 肖欣

三農日報第433期

今日名言: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魯迅

看三農日報,發現更大的產業!

「要聞」

1、美國:農產品的三種流通形式

美國農產品的三種流通形式;業內人士:基因編輯不與轉基因畫等號

1. 各種私商,包括批發商、零售商、代理商、經紀人和農產品加工商是主體,約佔銷售總額的60%;

2. 農場主參加的各種專業銷售合作社;

3. 政府農產品信貸公司,根據政府法令、合同收購,貯備一定數量的農產品,以穩定市場價格,保證糧食安全。

2、要由“吃飯農業”轉向“品牌農業”

實施農業品牌戰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現代化,對於促進農民增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具有重要作用。為此,我們必須著力打造優秀農業品牌,以強農、富民為核心,以多樣化的特色農業資源為基礎,以農業科技為支撐,大力推進中國特色農業品牌化建設,從偏重規模和數量的“吃飯農業”,向更加倚重質量和效益的“品牌農業”發展階段轉換。

「地方大動作」

3、浙江:江山開建全國首個道地藥材科普基地

美國農產品的三種流通形式;業內人士:基因編輯不與轉基因畫等號

日前,浙江道地藥材科普基地授牌儀式在江山舉行。這是我國首個道地藥材科普基地,由中國民族醫藥協會健康科普分會和省中藥材產業協會合作共建。基地將圍繞創建“浙產好藥”品牌行動計劃,積極發揚科普及公益精神,創新道地藥材及中醫藥健康產業和文化科普的方式方法,講好浙江故事,更好地惠及百姓健康。目前,基地已建立了科普專家團隊。

4、到2022年,安徽省稻漁綜合種養將達600萬畝

根據正在實施的稻漁綜合種養“百千萬”工程,從今年起至2022年,安徽省每年新增稻漁綜合種養100萬畝,每畝水稻產量達到1000斤,畝年產值達到10000元。到2022年,全省稻漁綜合種養面積達到600萬畝,累計增收720億元。建設3個稻漁綜合種養面積達100萬畝以上的重點市,10個30萬畝以上的重點縣,20個至30個連片規模5000畝以上高規格示範基地,20個至30個稻田小龍蝦秋苗繁育基地。

5、河北省:今年將免費培訓農村勞動力2萬人

美國農產品的三種流通形式;業內人士:基因編輯不與轉基因畫等號

近日,河北省人社廳、省財政廳聯合印發《河北省2019年度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培訓工程實施方案》,積極推進農村勞動力特別是重點幫扶有培訓意願和就業能力的貧困勞動力參加技能培訓,採取“崗位+技能+勞動力+就業”的培訓模式,促進農村勞動力就業。

培訓對象為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和就業願望或當地企業新招聘半年以內的農村勞動力,且本自然年度未參加過政府補貼其他職業技能培訓的農村勞動力。全省培訓農村勞動力2萬人,培訓後就業率達到90%以上。並承擔培訓任務的機構,依據採購合同約定及績效評估情況,給予撥付培訓補貼資金,學員享受免費培訓。

6、福建省:智慧園補助最高限額100萬元

福建省在推進農業生產智能化方面,積極推廣遙感監測、智能識別、自動控制、機器人等設施,按省級現代農業智慧園建設“六個100%”要求,優先選擇茶葉、蔬果、食用菌、畜禽、水產等五大特色產業,每年新建10個以上現代農業智慧園,

對驗收合格的現代農業智慧園,省級財政按相關投入的50%給予以獎代補,每個智慧園補助最高限額100萬元。到2020年,福建全省建成現代農業智慧園50個以上。

「產業新勢力」

7、全國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達70%

美國農產品的三種流通形式;業內人士:基因編輯不與轉基因畫等號

在2019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高峰論壇上獲悉,目前全國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達到70%,規模養殖場糞汙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63%。

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聚焦規模養殖場、聚焦畜牧大縣、聚焦種養結合、聚焦轉型升級、聚焦技術支撐和服務5個方面,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今年大型規模養殖場糞汙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要達到100%。

8、新型植物源保護液研製成功

茶皂素是從山茶科植物油茶的種子中提取的一種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在自然界中自動降解,無毒副作用。茶皂素對菜青蟲具有一定胃毒和較強的忌避作用,且濃度越高,忌避越強,對防治菜青蟲為害包心菜有一定效果。

近日,由湖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陳庚元教授研製發明的“植物保護液及其配備方法”已獲國家國家專利。該產品是採用茶皂素作為主要生物原料經過高科技工藝加工合成的生物製劑,它完全可以替代傳統的化學農藥。

9、科學家發現葡萄可以預防肺癌

美國農產品的三種流通形式;業內人士:基因編輯不與轉基因畫等號

瑞士科學家進行的一項研究揭示,葡萄可以用來對抗肺癌。葡萄中的防癌物質是酚化合物白藜蘆醇。

據瞭解,日內瓦大學的一組科學家對實驗室老鼠進行了實驗,將一些實驗動物暴露於菸草煙霧中的致癌物質下。研究人員研究了白藜蘆醇對受損細胞的影響,查明在接受治療的實驗鼠中,腫瘤的大小比沒有給予葡萄提取物的老鼠幾乎減小了一半。

科學家們注意到,先前關於白藜蘆醇的研究並沒有表明它在預防肺癌方面的作用。專家們認為,由於是口服給藥,白藜蘆醇等有效成分無法抵達肺部。因此,他們決定通過鼻子注射來加速藥劑的傳輸,並已證實其作用。

10、廢棄藥渣變身有機肥料

據瞭解,一直以來,藥渣的處理是困擾中藥企業生產發展的最大問題,一般廢藥渣的處理基本上採用深度填埋或焚燒,不僅處理成本高,還對環境產生汙染。

後按照綠色和諧、循環可持續發展理念,對生產線進行了技術革新,引進了先進的高溫高壓蒸煮罐,不僅在萃取環節減少中藥成分的損失,還成功實現了中藥渣變成有機肥。

11、初步形成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解決方案

美國農產品的三種流通形式;業內人士:基因編輯不與轉基因畫等號

近兩年探索使用無人駕駛飛機攜帶多光譜傳感器進行土壤養分遙感測量,運用智能配肥機實施農作物生長對應肥效的組合配肥,並在施肥機上安裝智能施肥驅動和控制系統進行變量施肥控制技術試驗,初步形成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解決方案。

12、我國發展智慧農業的挑戰有哪些?

第一,人才短缺,從業者文化水平低。從整個農業來看,從業者的文化水平都不高,農業技術專業的人才較少。

第二,設備以及軟件服務的成本高。我們有很多農業中所使用的設備都是從國外進口的,造價昂貴,而且購買設備以後,設備的維修是個很大的問題。

第三,核心技術缺乏。儘管國家已經加大了這方面的科研投入,但是我們的很多研發尚停留在實驗室階段。

13、社區團購的三大核心天然優勢

美國農產品的三種流通形式;業內人士:基因編輯不與轉基因畫等號

第一核心天然優勢:成本低,體驗好,好貨不貴;

第二核心天然優勢:預售制,低損耗,現金流好;

第三核心天然優勢:

模式輕,易複製,擴張性強。

14、傳統產業+互聯網需要行業人才與科學技術

真正要做到傳統產業與互聯網、數字技術等融合,既需要懂行業的人才,也需要具備相應的科學技術能力,但往往很難有一方同時兩者兼具。對於農業與數字技術的聯姻,同樣也是如此。只有深耕於農業的在地人群與在地企業,再結合科技企業具備的專業與技術能力,多方合作齊下,共同發力,才能創造出更多、更高的價值。

「觀點」

15、張丹梅:科技與人才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支撐

美國農產品的三種流通形式;業內人士:基因編輯不與轉基因畫等號

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副校長張丹梅表示,鄉村振興,農民是主體,人才是關鍵。科技與人才是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撐,對做好人才工作、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引領現代農業發展有著深遠的指導意義。

16、業內人士:基因編輯不與轉基因畫等號,脫靶風險可控

美國農產品的三種流通形式;業內人士:基因編輯不與轉基因畫等號

中科院院士劉耀光、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朱健康等人曾指出無轉基因編輯的植物不應受到特殊的管理政策的約束,對轉基因生物的現有定義和調控框架也應重新考慮,因為通過基因編輯方法實現的基因組修飾,與轉基因技術實現的非常不同。

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教授陳其軍也表示,與臨床醫療面對的風險不同,植物和動物基因編輯中,脫靶效應的風險較為可控,“在選擇靶點時,可提前通過生物信息學手段,將有潛在脫靶風險的位點排除掉。即便出現脫靶風險,對作物育種來說,也不會存在太大的安全威脅”。

更多幹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