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買抗生素,一分鐘“秒開”處方?

疫情之下,通過網絡平臺購買口罩、體溫計和藥物,成了不少市民的選擇。記者調查發現,面對新的現實情況,不少網絡售藥平臺都增加了用戶健康信息登記,以保障購藥安全和效率。然而,也存在諸如處方藥物“秒開”、諮詢服務“不在線”等問題。

嚴格

留個人信息,假信息無法通過

“昨天在網上買體溫計,發現有個新變化。在提交訂單付款之前,需要逐一登記個人健康信息。”家住望京的上班族崔朋朋說,感覺疫情期間網絡售藥的程序更嚴格了。所登記的健康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症狀、是否去過武漢等。“我試過,如果隨便填寫姓名和身份證號,登記是不能通過的,也就買不到藥了。”他介紹,一旦登記了健康信息核對通過後,其他配送等環節就都正常,“送達時間也跟之前一樣,差別不大。疫情之下,嚴一些當然好。”

網上買抗生素,一分鐘“秒開”處方?

某網絡平臺要求登記用戶健康信息

記者發現,目前網絡上一些主要的售藥平臺,均在頁面顯眼處添加了與疫情防控相關的登記提示。在其中一家網絡平臺,需要用戶填寫上述信息之外,還要求買藥者填寫當日體溫、家庭住址等,核實通過後才能進入下一步。如果用戶不填寫信息,或者填報虛假信息,則會立即被“彈回”,無法順利提交訂單。

網上買抗生素,一分鐘“秒開”處方?

用戶各項信息不一致時,無法提交訂單

而除了體溫計,在購買諸如感冒藥、退燒藥等藥物時,不少平臺同樣會要求用戶登記個人健康相關信息,原因是“購買的藥品包含疫情防控藥品”。此外,記者登陸多家網絡售藥平臺,發現在App搜索欄,口罩、體溫計、酒精等都是近期廣大用戶購藥的熱搜詞彙。在一些平臺的頁面上,還專門設立了“口罩到貨”、“居家消毒”等小欄目,向用戶科普疫情知識,供用戶選擇相關藥物。

空子

處方藥可買,約一分鐘就出方

對於此前屢受關注的處方藥網絡購買亂象,記者發現如今大多平臺都需上傳醫院醫生處方。一些處方藥,在網絡藥店也無法搜索到。然而,也有諸如頭孢類的處方藥,能夠在個別網絡平臺順利購買。甚至,在一番簡單詢問交流後,網絡“醫師”可以為用戶“秒開”電子處方。

網上買抗生素,一分鐘“秒開”處方?

在某知名網絡藥房App上,有用戶表示患有鼻炎久不見好,一名“住院醫師”在簡單詢問病情和服藥史後,建議先服用某款顆粒藥物,“不建議吃抗生素”。而當用戶表示擔心顆粒治療效果不好,希望買到頭孢藥物時,該“住院醫師”稱“處方可以一起開給你”。

等待了約一分鐘後,一份含有頭孢藥物的“XX互聯網醫院處方箋”便生成了。處方箋上,除了藥物信息和相關提示,還有“醫師”、“審核藥師”、“核對/發藥”三位人員的紅色電子簽名。而在頭孢藥物的介紹頁面下方,一行提示文字為:本品為處方藥,購買需憑醫生處方,請向藥師諮詢瞭解詳情。

網上買抗生素,一分鐘“秒開”處方?

在某網絡平臺購買抗生素,處方箋上有多位醫師紅色簽字

回顧整個線上問診購藥始末,在網絡平臺開出“處方”購藥前後,除了填寫個人基本信息之外,記者沒有向該平臺提供線下任何一家醫院的處方診斷和相關資料。“網上一些醫生、藥師開的電子處方,我們現實藥店中是不認可的。”一名實體藥店藥師稱,至少在該店,網絡電子處方不能直接用作線下購買藥品使用。“有些電子處方籤可能是真實的,但也有些說不準其效力怎樣。”

尷尬

客服不在線,緊急時找不著人

此外記者調查發現,不同平臺的購藥諮詢服務也參差不齊。雖然售藥平臺大多設置了“醫生”和“藥師”,然而在深夜,一些平臺的用藥諮詢客服人員已不在線。這也讓部分在夜間有緊急情況,需要買藥的市民感到不便。

“有個別平臺做得不錯,前不久晚上12點過突然拉肚子,找了很多家,最後終於在某平臺問到了醫生建議。”市民申萬介紹說。而根據申萬提供的線索,記者登陸這家專門售藥的平臺,夜間12點半左右,的確能夠找到藥師進行買藥用藥的業務諮詢。

同時,也有不少平臺在每天23點以後,就沒有工作人員提供諮詢服務了。以某知名生活服務平臺為例,記者於23點半登陸App的送藥上門頁面,點擊右側人形圖案的“用藥諮詢”時,隨即會彈出一個文字提示框:“諮詢服務時間08:00—22:00,請在該時間段內諮詢。”而在另一家平臺的用藥諮詢頁面,送藥上門旁邊有“24小時”的文字,但當點擊用藥諮詢,在對話框內輸入患者性別、年齡等基礎信息後,App立即提示“目前客服不在上班時間,您先歇會稍後再來……”

“簡單的感冒自己可以應付,有些時候確實需要諮詢一下平臺。現在是初春,每天氣溫變化大,很難保證身體不會出點兒狀況。”市民李麗娜說,如今氣溫升高,又是疫情期間,還是期待平臺能夠適當延長用藥諮詢上的客服業務。“如果安排人工的客服很難,設置一些較為智能的、針對常見病的自動化建議回覆,也是可以的啊。”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李松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