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薩滿傳承人之坤寧宮探祕1

坤寧宮在清朝中後期逐漸的被冷淡了下來,雍和宮卻熱鬧起來,香火不斷。

從坤寧宮到堂子廟一帶,祭祀的隊伍漸漸的少了——次數少了,人也少了。

從而,貝加爾湖被俄羅斯強佔,一直到八國聯軍進北京,沙俄燒了大清的祖廟——堂子,蓋起了東正教堂!大清國在“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聲中消亡了。消亡酷於滅亡,融入中華民國的版圖。為此,薩滿成為關外最大的民俗。

從坤寧宮到堂子這一路走來,嘣嘣嘣的鼓聲響了200多年,漸漸的淡去……

我是薩滿傳承人之坤寧宮探秘1

這是鼓聲——

anje,amba abka donji,hala gioro,

tere aniyangga osokon beye i,

jalin de ulin i udafi, basa i baifi,

baitangga ulgiyan be bahafi,

amba abka de alibuci,

emu gala alime gaiki,

juwe gala tomsome gaifi,

tere aniyangga osokon beyebe

aniya ambula, se labdu

jalgan golmin, fulehe sumin,

elhe taifin i erseki, urgun sain i wehiyeki.

(譯文)

安哲, 上天監臨我覺羅。

某年生小子, 為某人祭天則呼某人本生年。

蠲精誠以薦薌兮, 執豕孔碩, 獻於昊蒼兮。

一以嘗兮, 二以將今, 俾我某年生小子。

年其增而歲其長兮, 根其固而身其康兮。

綏以安吉兮, 惠以嘉祥兮。

我是薩滿傳承人之坤寧宮探秘1

這個鼓聲請的是神靈,希望能保佑大清。這是皇上領頭唱的,大薩滿和大臣們切附和。這世上有很多事情都是難以說得清楚,皇上要打著竹板兒,並且是巨大的竹板兒,那絕對是一個體力活兒。大臣們也不能閒著,不停的跪拜、磕頭。薩滿、扎力和鍋頭們這些神職人員更是要領頭兒哼唱,向上蒼獻媚。樂曲悠揚中,好像在上演著一出歡樂劇,期盼祥和。

覺羅是氏,愛新是姓,上天要降福於愛新覺羅家族,某年生的小子那個人就是皇上,在上蒼的眼中,皇上和某家的小子沒有區別,都是上蒼之子。雖然歌詞中有一些難懂的文字,但是必須要熟練的哼唱。要想熟練的哼唱必須勤奮,後來的皇上不勤奮了,也就懶得去坤寧宮,轉而去雍和宮的次數多了。

如今100多年過去了,這個調子似乎又成了新調兒,很多人喜歡,又爭先恐後的去唱。這種敬天地的東西對老百姓有用嗎?或許有用,或許沒有用,都是信則有、不信則無,不妨弄個鼓,敲幾下哼幾句,有個敬畏,也好過這一生吧。

我是薩滿傳承人之坤寧宮探秘1

上蒼, 上天降臨幸福於我X家。

我是X年生小子, 為某人祭天則呼,某人X年生。

蠲精誠以薦薌兮, 執豕孔碩, 獻於昊蒼啊。

一以嘗啊, 二以將啊, 敬重天地,我是某年生的XXX。

年其增而歲其長啊, 根其固而身其康啊。

賜福於我吧, 惠以嘉祥啊。

或許這樣更適合於普通老百姓的民俗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