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孤篇壓盛唐的一首詩,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我們常說唐詩唐詩,說明唐朝在詩的造詣上比著其它朝代有很大的成就。事實證明就是如此,從

“初唐四傑”到盛唐“大李杜”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再到中唐白居易和劉禹錫最後到晚唐“小李杜”李商隱和杜牧,我們熟知的這些有名的詩人大都來源於唐朝。正因為有了這麼多有名的詩人,才會給我們留下那麼多的優美佳作。但是,卻有這麼一首詩,被聞一多稱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甚至是以“孤篇壓到全唐”,這首詩就是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以孤篇壓盛唐的一首詩,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先說詩人張若虛,他是初唐詩人,揚州人。為什麼說他的名氣沒有其他人那麼大,就因為他留存於世的詩只有兩首,一首《春江花月夜》,另外一首《代答閨夢還》。如果不是這首《春江花月夜》,或許他的名字會像普通人一樣,無聲無息的淹沒在歷史長河裡。

以孤篇壓盛唐的一首詩,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再說這首詩《春江花月夜》,全詩如下: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整體賞析:整首詩由景、情、理依次展開,第一部分寫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寫了面對江月由此產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寫了人間思婦遊子的離愁別緒。

以孤篇壓盛唐的一首詩,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最後說為什麼這首《春江花月夜》以孤篇壓盛唐,我認為具體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這首詩的文學之美:

全詩三十六句,四句一轉韻,韻腳平仄交錯,音節和諧,每韻都構成了一幅富有鮮明的感情色彩的形象畫面。有些句子用了律句的平仄加上不少偶句,排比句,頂針句的運用,使詩歌錯落有致。其中對春江明月詩人能把詩歌聲韻節奏的外在律與詩人感情的內在律有機融合,以聲韻來透露思婦情緒變化的升級,顯示出自然美景無人共賞青春虛度的悽楚,使思婦的離愁與景自然和諧,表現出巧奪天工的藝術功力。

以孤篇壓盛唐的一首詩,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第二,這首詩的哲學之美:

在感受無限美景的同時,詩人睹物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對宇宙人生的思索時空無限。生命無限,俯仰古今,感慨宇宙,表現出一種遼闊深沉的宇宙意識,面對流水似的一去不復返之光陰,詩人此時又陷入了無限的感傷和迷惘,從而發出睿智曠遠的人生感嘆。例如“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見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等句不但是對於人生哲理的思考,而且角度遠不拘泥於個人狹隘的角度,去理解天地之間的道理,發人深省。

以孤篇壓盛唐的一首詩,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第三,這首詩奠定盛唐詩歌的基礎。

從詩經到唐詩的時代,跨越一千多年,“春江花月夜”這個題目本來是陳後主和隋煬帝給起的名字,不過那兩首寫得太差也自然在歷史中被遺失,而在張若虛手上卻一改曲風,以清麗之風蕩清了豔麗之感,被看作是“完成了宮體詩的自贖”對詩歌發展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為盛唐詩歌的發展鼎盛奠定了基礎。

以孤篇壓盛唐的一首詩,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結語:這首詩緊扣春、江、花、月、夜五景結構全篇,描繪了一幅淡雅而空朦的春江月夜圖,並融入了詩人對人生及宇宙的叩問,從而構建了一個晶瑩澄澈的審美意境,再加上它獨特的文學藝術之美,以及奠定盛唐詩歌基礎的文學意義,所以被稱為“以孤篇壓盛唐”並非浪得虛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