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未称帝时,朝中群臣都支持李建成,可最后以惨败收场

李世民未称帝时,朝中群臣都支持李建成,可最后以惨败收场

李渊儿子众多,可以说都是有勇有谋的,按照当时的制度来说,大儿子李建成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好像不管怎么做皇位都到不了别人的手中,这在当时看上去就是定数,所以朝中的大臣们纷纷的依附他。二儿子李世民也是窦皇后所生,和李建成是一母同胞,两个人的地位却相差甚远,李世民的处境是比较尴尬的,也可能造就了他后来的性格。

李世民未称帝时,朝中群臣都支持李建成,可最后以惨败收场


当时李渊把很多精力都投入在了李建成的身上,可以说是悉心的栽培,但没想到的是,结局来了一个大反转,两个人的地位互换了。当时朝廷中很多人都在明里暗里的辅佐李建成,很多人在私下里和李建成的关系都非常好,比如裴寂,和李渊有着很深的交情,说的话也是非常有分量的。李建成的圈子可以说是非常的稳固,早就已经形成了难以撼动的政治势力,十足庞大的政治圈。

再看李世民这边,身边聚集的都是一些没有背景没有根基的人,比如程咬金,在以前就是一个土匪,秦琼也只是一个马响,长孙无忌无权无势,是比较有谋划。李世民的圈子里大部分都是这类人,可是最后没想到,就是平平无奇的这些人最后扳倒了李建成的政治势力。你们为什么相差甚远的两个人最后的结局却不一样呢?

李世民未称帝时,朝中群臣都支持李建成,可最后以惨败收场


首先就是李世民占据了绝对的先天优势,凭借着嫡长子的身份受到众人的拥护,再加上皇上又器重他,是个人都会觉得皇位必须属于他。所有人都看好李建成,李世民如果想要夺得皇位,只能依靠自己的个人魅力去收获人才,她渴望有贤能的人才,从来不会计较他们的身份。甚至不惜用下跪的方式赢得人心,虽然他不是太子,但地位也是高高在上的皇子,给普通人下跪很多人是难以做到的,在这里不得不佩服他的气度。

渐渐的李世民的身边聚集了很多贤能之士,李世民对待他们一视同仁,完全的发挥出了每个人的作用,每次得到人才就重用他们,这让很多人都很感动。因为得到了尊重,自然就会更加的卖力,对李世民唯命是从。李世民带着这一帮人马常年在外历练,不断的打磨心智,这也为他们奠定了很好的心理上的基础。

李世民未称帝时,朝中群臣都支持李建成,可最后以惨败收场


以至于后来在发生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世民的队伍能够扭转局势,杀死李建成登上皇位。这在很多人看来,简直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区区一个李世民怎么可能会打倒太子呢?从李建成方面来说,虽然命运给了你一副好牌,也铸就了他骄傲的性格。

李建成认为大局已定,有了太子的身份再加上身边有众多王亲贵族,得天下是必然之事。可是他没有想到依附他的众人都像墙头草一样,看准时势才去依附他,并没有得到心理上的磨练,相对来说过于保守,所以被李世民占尽了先机,还白白搭上了自己的性命。李世民对待自己的这些草根兄弟非常的信任,自然也就得到了他们的尊重,杀了自己的亲哥哥夺取帝位。他知道自己会背上骂名,可还是那么做了,因为他具有一定的野心,而不是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自然也就不会成为保守派。

李世民未称帝时,朝中群臣都支持李建成,可最后以惨败收场


李世民手下的这些忠勇武士和李建成这边的满嘴仁义道德的臣子相比,打倒他们非常简单,只要李建成一死,这些人很能够看清事实,自然会拥护李世民。这样看来,家族大也是有好处的,后面的势力是非常难以估计的,当然他们和谁交往也是根据一定的利益关系来衡量的,尤其是周边的人脉,为了自己的地位更加稳定,做任何一个决定看似理性,实际上还是审时度势。可是对于草根来说,这些事情就不用顾忌了,因为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根本没有顾全大局这个说法。为自己尊重的人卖命是值得,就算死了也毫不足惜,一条命而已,大不了重新来过。

李世民未称帝时,朝中群臣都支持李建成,可最后以惨败收场


就是这股子拼劲,让李世民最终坐上了皇位,也因为他重用贤臣,也成为了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如果他没有发动玄武门之变的话,唐朝也许很快就会衰败,又或许会出现内乱。因为李建成如果当上皇帝,注定眼光不会长远,以为自己得到了一切就不会再珍惜了,李世民的野心正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得势的话天下局面定会发生改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