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扔东西,扔出去的不是淘气,是新本领

小天在九个月大的时候会拿一些小东西了,就开始喜欢扔东西,不管是他喜欢的小玩具抑或是喝水的小杯子等,只要是他任何能够抓起来的东西,他就要抓起来扔的远远的,并且看到被他丢远的东西,他就会露出高兴的表情。

反复扔东西,扔出去的不是淘气,是新本领

小天的爸妈一次又一次不断地纠正他的这个问题,但是不管大人说多少遍,小天还是对于手中的东西习惯性的扔向远处。有时候,小天的父母也多次向其他家长求教,可是才知道几乎每一个家里都会出现反复扔东西的现象,并且每一位家长都对孩子的这种行为毫无办法。

每个家长都会经历孩子反复扔东西这个阶段的阶段,孩子在大约八九个月大的时候,他们能够开始慢慢驾驭自己的身体,这时候的他们就开始学会捣蛋,把桌子上,柜子里的东西到处乱丢。

反复扔东西,扔出去的不是淘气,是新本领

更让人头痛的是,家长对于他们这种行为完全无计可施。不管家长此时是细心的教导还是严厉的批评,都不会影响孩子乱扔东西的行为。这让无数家长都感到头疼不已。其实孩子反复扔东西让家长感到十分不悦,对于孩子来说这也是他们的成长,他们会感到开心。

反复扔东西,扔出去的不是淘气,是新本领

很多孩子在满1周岁前就会慢慢学会扔东西的技能,这时候的他们开始懂得用手抓东西,他们就会发现物体掉的地上是怎么样的,原来是这么一回事,他们就开始一次次把手上的物体扔到地上。

所以,很多家长想尽各种办法不要孩子乱扔东西,但其实这种做法减缓孩子大脑发育,对他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因为在这个年龄段孩子会通过反复练习扔东西而掌握某些新的技能。那么,反复扔东西能够让孩子了解到什么呢?

1、感受到空间感。扔东西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空间感,当孩子扔出一件他们不想要的东西的时候,他们就会发现这个东西并不会因为他扔出去了而消失不见,而是出现在另外一个离他更远的地方,这种现象让孩子感受到空间感的存在,而且不断扔东西可以让他感受到扔出的力度大小和落脚点远近的关系。

反复扔东西,扔出去的不是淘气,是新本领

2、了解自己跟生活的连接。一般情况下,1周岁左右的孩子都已经有了自我意识,并且还比较强烈。当他们 扔出一个小东西后,父母会去捡起他们扔出的东西,他们会发现自己的行为会引起父母的另外一种行为,或者自己扔出了某个东西,这个东西就会失去了效力,下一次无法使用了等……他就会慢慢意识到,自己和父母、生活存在着连接。

3、认识各样事物。孩子扔出某个东西,还有一个原因是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个物品。他们不会像成年人一样,通过仔细呵护,然后细细研究来了解一个物品。孩子想要了解一个物品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将其扔出去,然后看这个物品是重重地砸在地上还是轻飘飘地扔不出去;落地声音是很响还是没有任何声音……

既然孩子可以通过扔东西得到成长,那么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孩子扔东西这个行为呢?能够正确打开孩子乱扔东西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首先要能够理解这种行为的初衷,解决这个问题就比较容易一些了:

1)满足孩子的愿望

知道了扔东西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的,家长就不需要刻意的去阻止。每一位家长都不想家里被弄的乱七八糟,更害怕孩子伤害到自己。

反复扔东西,扔出去的不是淘气,是新本领

所以,在孩子一开始有扔东西的意识时,家长就需要把孩子扔东西的范围设定在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比如说,家长需要把贵重易碎的物品放在孩子接触不到的安全区,锁起你的重要抽屉。同时,家长们可以将一些孩子可以扔的安全物品放在他们可以接触到的地方,这样既可以满足孩子通过扔东西成长,又可以减少他们受到伤害。

2)与孩子一起扔

既然孩子的成长都要经历扔东西,那家长可以通过“扔东西”和孩子一起进行一个亲子活动。比如说,给孩子准备一个大大的盒子,里面放一些小皮球,小纸团,小玩具等;或者是准备一些小沙包,跟孩子比赛谁能够扔得更远……通过这样的亲子活动,孩子不仅能够成长,还可以增进亲子关系。

反复扔东西,扔出去的不是淘气,是新本领

3)与孩子一起整理房间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喜欢呆在乱糟糟的环境中,所以他们不会在乎身边的环境。其实不管是什么人,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他们都喜欢整洁干净的环境。所以,家长对于孩子玩完玩具后,不要着急,耐心地带着孩子一起收拾房间,收拾起自己的小玩具。

当孩子看到自己收拾好的玩具后,看见整齐的房间,他们更加会有成就感,从而从小建立起爱干净的习惯。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的帮助,成长中的很多行为,家长都不要擅自去阻止,首先要了解他们这样做的意图,然后给予他们一定的指导和引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