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國際油價跌為負值及對國內油價的影響

昨夜美油期貨市場上演了史無前例的碾壓行情,5月合約最低跌到了每桶負40美元,打破了傳統上對於商品價格的認識,市場寧願給錢也不要原油。曾經原油被市場稱為黑金,和黃金一樣,往往在戰爭時還會出現暴漲。如今市場卻棄若敝履,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解析國際油價跌為負值及對國內油價的影響

首先我們必須瞭解,期貨合約是有時間限制的,合約到期就需要交割。期貨相較於股票有很大不同,股票的投資者買入後出現虧損,只要不加槓桿,只要股票不退市,理論上可以一直拿著不放。但期貨的合約都是有到期日的,對應月份到期後,期貨就會進入交割。所謂的交割,是指在約定的時間,以約定的價格買入或者賣出資產。這就意味著期貨的投資者必須面臨到期後的斬切。股市裡的裝死策略在期貨市場裡完全無效,所以期貨市場對投資者的交易水平要比股市高得多。既然期貨投資者會面臨交割和斬切的問題。那麼只要不是真正要在市場上買賣現貨的人,那就一定會去選擇最後交易日之前倉位退出當月合約的交易。而5月合約在最後交易日的持倉量不同於正常月份,明顯高於正常水平,大約高出了5萬手左右。這部分持倉增量多來自於個人投資者抄底,顯然他們無法進入到交割流程。而4月21日是5月合約的最後交易日,因此很多多頭不得不在這個截止日之前不計成本的平倉。主要是如果他們不平倉就會在交割月收到原油現貨。

大跌真正原因:

(一)儲存是一個大問題:因為美國原油交割地庫新倉庫儲存空間很快就要存滿。庫心是一個儲量較小的中心,總容量大約為9000萬桶,每天75萬桶的速度流入,相當於一箇中等歐洲國家每天的消耗量。以這樣的速度,在5月底前庫心一開始沒有人意識到,現在大家的儲油能力已經飽和,多方並沒有幾個真實想買現貨的,直至最後的一波猛烈下探。在這個過程中,市場試探出了空方,強烈想要交割。而多頭大部分為投機者,並沒有什麼交割意願,便出現了猛烈踩踏。期貨市場偶爾會在踩踏的時候出現逼倉的行為,一般在供需嚴重失衡時出現。

解析國際油價跌為負值及對國內油價的影響

(二)資本市場的做空:如果說前期價格下行是短期需求與供給的不平衡。那後期價格達到負值就是華爾街刀口舔血的遊戲了。根本沒有實力存儲在場內開出空單,這樣價格會很快砸下。多頭在保證金不夠的情況下,進一步激化了價格下跌。只要不平倉,就一定有人要與他交割。在收割了一波爆倉的收益後,即便最終低位收盤,空方也在多方沒有能力收穫最終違約。

史詩級別的跳水行情之後,我們需要知道的是現實的市場情況是否如月合約顯示的那樣極端。畢竟5月合約還有一天就交割了,儘管昨夜5月合約暴跌,但是與原油相關的股票並沒有受到明顯的影響。反而在市場合約下跌的情況下回調。與2015年的高點基本一致,繼續大幅上漲。這些不同市場價格的交叉檢驗表明,違反常理的暴跌反映更多的是市場結構問題。石油市場因全球危機導致供需嚴重失衡的情況,這種市場結構在期貨市場裡被無限放大。面對著史無前例的石油價格,川普說其中大部分行情與做空有關,他預測一個月內油價將達到每桶25美元或28美元。其實基本就是比現在6月合約的價格高一點,川普還談到他已經要求沙特和俄羅斯繼續減產。然而除非全球危機出現轉折,經濟突然微型反彈,即便是減產,原油供需嚴重失衡的局面,也很難得到根本的緩解。

國內油價是不是要更便宜了?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中國成品油是如何定價的。1998年以來,中國成品油價格機制改革市場化是其中的一個大方向,目前看影響中國油價的市場在外不在內。這是因為從2017年開始,中國就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石油進口國,2019年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更是超過了70%。某種角度來說國際油價決定了國內油價,中國成品油定價機制的基點就是與國際原油接軌。具體而言主要掛靠國際油種,以此為基準,計算進口到國內的價格。再加上中間費用,留下適當的利潤,就能得出最終的價格。成品油的調價週期為10個工作日,其實4天調整一次。如果調價幅度少於每噸50元,零售價格暫不作調整,納入下次調價時累加或衝抵。

解析國際油價跌為負值及對國內油價的影響

2020年國內成品油調價三次汽油累計跌幅為1850元每噸,柴油跌幅1780元每噸。最近一次調價是在3月17日,汽油每噸下調了1015元,柴油每噸下調了975元,降至近7年最低,國內油價重回5元時代。但按照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3月31日和4月15日都是調價的窗口期,為什麼價格卻不在下調了呢?因為國內油品零售市場的價格是固定的。早在2016年國家發改委出臺了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辦法明確規定當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低於每桶40美元時,按原油價格每桶40美元正常加工利潤率計算成品油價格。也就是說,不管國際原油價格暴跌到什麼位置,國內市場批發零售價格不會低於每桶40美元。同時也設置了天花板保護價,國際油價高於每桶130美元時,原則上不提價或者少提價。3月17日調價時,國際油價已在40美元以下,已經是地板價了,換言之,下一次國內油價調價只會往上調。

地板價的設置根本目的不是保護油企,而是保護民族石油產業。其實民族石油產業要變得強大,要靠保護,更要靠競爭。目前來看三桶油壟斷了國內市場,顯然缺乏競爭。正是沒有競爭尤其沒有降低成本的壓力,甚至可以堂而皇之的把高福利高工資和鉅額腐敗成本轉嫁到消費者頭上。民族石油產業當然要保護,問題是地板價能起到真正的保護作用嗎?


另:歡迎打賞,以資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