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韩颖千(1)

我的伯父韩颖千(1)

作者 韩敬文

韩颖千(1924—2012),原名韩玉谔,1924年11月3日在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高兴镇历家湖村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1916年开始投入如火如荼的革命生涯,革命一辈子,1989年65岁离休,编辑级6级(享受厅局待遇)。离休后仍然发挥余热,编写山东省出版志。可以说,他为中国革命工作了一辈子。我的伯父韩颖千2012年9月30日因病在泉城济南逝世。


壮怀激烈青春激荡的学生时期

1939年6月15日,日本海军陆战队百余人分乘3艘军舰在石臼所登陆侵占日照沿海一带。

1939年6月24日,日军井上炮兵大队300余人,由莒县沿莒日公路两侧向东“扫荡”,占领日照城。并向傅疃、沈疃、石臼所、两城等地派出分遣队,安设据点。该大队辖4个中队。该部扶植伪政权,拼凑伪警备队,疯狂屠杀抗日军民。

1939年12月,日军宪兵分遣队(兵站宪兵)侵占日照城,队长会田,副队长俊成,成员15人,内有汉奸8人,隶属日军青岛宪兵队。其任务是控制日伪在日照的特务组织,实行残无人道的法西斯统治。

日本鬼子大举侵入中国,日照也有不少日本鬼子和汉奸的炮楼,他们残害百姓的事时有发生,下乡抢粮、扫荡,枪炮声不断,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1940年,正值16岁的韩玉谔在日照一中上学。

正是中国的抗日斗争困难时期,国难当头,正是全国有识之士壮怀激烈,不堪忍受亡国之辱,舍生卫国的日子。

壮怀激烈青春激荡的学生时期,一群像韩玉谔一样大的热血青年学生,不是面临着“要不要继续念书”的困惑,而是想挽救沦陷中的祖国于水火,在敌人肃杀恐怖的统治中, 他们成立了抗日宣传团。抗日宣传团正式成立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宣传抗日、鼓舞更多的人们参加抗日战争。

“那么多条鲜活的生命啊,就这样没了!几天前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和我在一起谈话说笑,但是今天他们就永远地躺下了,永远起不来了。他们也是别人的父亲、丈夫和儿子,就是因为这场该死的战争,那么多个家庭因此而破碎,这一刻我和你们所有人一样,从内心到灵魂都在诅咒这可恶的战争。正是因为这场由侵略者发动的战争才让我们承受今天的悲痛,才让那么多个家庭承受亲人天人永隔的痛苦!这些勇士们的鲜血没有白流,他们的死是有价值的,他们是为了国家而战!”

听着抗日宣传团慷慨激昂的热血演讲,韩玉谔心灵受到了极大震撼,中国人民寸土必争的血性和大义凛然的英勇,以及他们舍生卫国的精神,对16岁的韩玉谔是非常大的一种激励。

韩玉谔感受到了这种群情激昂的热血青年的拳拳报国之心,他身处其中,深深感受到了当此国难当头时刻,中国人都在以各种形式支持抗日。深切体会到这一点的时候,热血沸腾的他义无反顾参加了激情澎湃的抗日宣传团。

一寸山河一寸血,他们抗日宣传团一次次走上街头,对民众进行让人热血沸腾的抗日宣传。

“日本人根本就不是人,他们侵华并不是单单地为了经济利益,而是为了彻底占据我泱泱中华大地,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他们不惜制造一桩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在这样的目的下,做顺民不一定就能保命。”

“事实证明做顺民是最最愚蠢的做法,那是等于把自己放到了砧板上任人宰割,只有反抗才能换来真正的自由。乡亲们,我们是中国人,是炎黄的子孙,岂能任由这些东洋来的魔鬼在我们的土地上肆虐。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区区东洋倭寇必将被消灭干净。最后祝愿中国人民万岁,中华民族万岁,祝愿抗战必胜!”

他们抗日宣传团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进行慷慨激昂的演讲,散发传单、满腔热血,一次次向广大民众宣传全民都要武装起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激情岁月,构成了韩玉谔的青春时光。 

国难注定他的青春将与战争、苦难、坚持相伴而生。

  国难当头,抗日宣传团诠释生死不由己,他们一心为祖国,心中只装着祖国,爱国是他们的信仰,是舍生忘死的大爱, 他们心里只有为大爱而生的执着和为大爱而死的无悔。

加入宣传团是韩颖千日后成为共产主义战士的启蒙,从此,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去和中华民族的敌人血战到底,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到底。

  在抗日宣传的间歇,韩玉谔逐渐从团体负责人那里学习到党政知识,明白阶级是什么,并首次接触到了共产主义思想。  

1941年,韩玉谔被捕,当时是汪伪时期。后来韩公瑶倾全家族之力,变卖田产,将他大儿子韩玉谔保释出来,后来韩玉谔被释放。

投身革命

因为认准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已经点燃的早年的革命火种此时在内心里已经炽烈燃烧,烈火熊熊。内心抱定了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的决心,16岁就有了一种对中国共产党的根深蒂固的坚定信仰的韩玉谔,不想将自己圈养在家乡这个小笼子里,毅然于1943年又出来参加革命,后来嫌名字没有大格局,就自己改了名字,改叫大气的韩颖千。因为表现出色,向往进步,韩颖千于1947年豪情满怀加入中国共产党,介绍人是孙汉卿(1978年—1983年任山东大学党委书记)。1947年, 韩颖千任苍马县县委秘书(相当于现在的县委办公室主任,主管公安局、银行等多个部门)。他不仅拥有出色的工作能力,也有对革命工作的无限热情。1948年任胶南县文教科长,有委任状。1955滨海地区行署撤销之前一直从事文教方面的工作。

1956年韩颖千被调到省出版局(同时挂牌山东人民出版社),初任教育编辑部副主编、主编,两年后任政治经济理论编辑部主编,局编委会委员,属业务领导,地位高于处级行政职务。才华、能力、品质都出众的韩颖千,终于有了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从此,他进入人生发展道路的快车道。

文革之前,在山东出版界大名鼎鼎,也算是元老吧。(后来从山东人民出版社这块牌子划分出若干个出版社,就是按照各个编辑部划分的,如少儿、教育、科技等,政治经济理论编辑部是山东人民出版社的前身)。文革前夕,谭启龙要办一个大型的阶级教育展览会,宣传部抽调他去帮助筹办。筹委会分四个组,韩颖千是文字组组长,不久文革暴发就夭折了。 山东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1月1日,是山东省惟一的综合性地方出版社。1984年7月,山东人民出版社改名为山东省出版总社;同时,将原山东人民出版社所属的政治经济理论编辑部改为以出版哲学社会科学图书为主的专业出版社,沿袭原综合性山东人民出版社社名、社号。

2009年11月,山东人民出版社入选全国一级出版社,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荣誉称号。

在几代编辑共同努力下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有广泛影响的山东人民出版社。

梦魇岁月

十年动乱,梦魇一般的岁月,韩颖千被下放至农场劳动。没有人格尊严、痛不欲生的挨批判游街示众日子,最不是人的日子,是作为知识分子的伯父最不能容忍的,他因此差点成为“文革”中含冤而逝的老一辈革命家。尽管只有短短两年,但却是伯父韩杨千最难熬的一段时光。有一次,提起那段“右派”岁月,伯父表情深沉,他说:这一段经历对我的教育是很深刻的,但也是很不愉快的,不过让我锻炼了身板,还是有唯一的好处的。

山东画报复刊

山东画报因文革停刊。平反昭雪的伯父重新进入人生发展道路的快车道。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的韩颖千终于有了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1978年,韩颖千与安林(文革前任局编委会副总编)一起(负责)复刊。复刊后,韩颖千任编辑部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