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韓穎千(1)

我的伯父韓穎千(1)

作者 韓敬文

韓穎千(1924—2012),原名韓玉諤,1924年11月3日在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高興鎮歷家湖村出生,中國共產黨黨員。1916年開始投入如火如荼的革命生涯,革命一輩子,1989年65歲離休,編輯級6級(享受廳局待遇)。離休後仍然發揮餘熱,編寫山東省出版志。可以說,他為中國革命工作了一輩子。我的伯父韓穎千2012年9月30日因病在泉城濟南逝世。


壯懷激烈青春激盪的學生時期

1939年6月15日,日本海軍陸戰隊百餘人分乘3艘軍艦在石臼所登陸侵佔日照沿海一帶。

1939年6月24日,日軍井上炮兵大隊300餘人,由莒縣沿莒日公路兩側向東“掃蕩”,佔領日照城。並向傅疃、沈疃、石臼所、兩城等地派出分遣隊,安設據點。該大隊轄4箇中隊。該部扶植偽政權,拼湊偽警備隊,瘋狂屠殺抗日軍民。

1939年12月,日軍憲兵分遣隊(兵站憲兵)侵佔日照城,隊長會田,副隊長俊成,成員15人,內有漢奸8人,隸屬日軍青島憲兵隊。其任務是控制日偽在日照的特務組織,實行殘無人道的法西斯統治。

日本鬼子大舉侵入中國,日照也有不少日本鬼子和漢奸的炮樓,他們殘害百姓的事時有發生,下鄉搶糧、掃蕩,槍炮聲不斷,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1940年,正值16歲的韓玉諤在日照一中上學。

正是中國的抗日鬥爭困難時期,國難當頭,正是全國有識之士壯懷激烈,不堪忍受亡國之辱,捨生衛國的日子。

壯懷激烈青春激盪的學生時期,一群像韓玉諤一樣大的熱血青年學生,不是面臨著“要不要繼續唸書”的困惑,而是想挽救淪陷中的祖國於水火,在敵人肅殺恐怖的統治中, 他們成立了抗日宣傳團。抗日宣傳團正式成立了,他們的主要任務是揭露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罪行,宣傳抗日、鼓舞更多的人們參加抗日戰爭。

“那麼多條鮮活的生命啊,就這樣沒了!幾天前他們當中的很多人都和我在一起談話說笑,但是今天他們就永遠地躺下了,永遠起不來了。他們也是別人的父親、丈夫和兒子,就是因為這場該死的戰爭,那麼多個家庭因此而破碎,這一刻我和你們所有人一樣,從內心到靈魂都在詛咒這可惡的戰爭。正是因為這場由侵略者發動的戰爭才讓我們承受今天的悲痛,才讓那麼多個家庭承受親人天人永隔的痛苦!這些勇士們的鮮血沒有白流,他們的死是有價值的,他們是為了國家而戰!”

聽著抗日宣傳團慷慨激昂的熱血演講,韓玉諤心靈受到了極大震撼,中國人民寸土必爭的血性和大義凜然的英勇,以及他們捨生衛國的精神,對16歲的韓玉諤是非常大的一種激勵。

韓玉諤感受到了這種群情激昂的熱血青年的拳拳報國之心,他身處其中,深深感受到了當此國難當頭時刻,中國人都在以各種形式支持抗日。深切體會到這一點的時候,熱血沸騰的他義無反顧參加了激情澎湃的抗日宣傳團。

一寸山河一寸血,他們抗日宣傳團一次次走上街頭,對民眾進行讓人熱血沸騰的抗日宣傳。

“日本人根本就不是人,他們侵華並不是單單地為了經濟利益,而是為了徹底佔據我泱泱中華大地,為了實現這一目的他們不惜製造一樁樁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在這樣的目的下,做順民不一定就能保命。”

“事實證明做順民是最最愚蠢的做法,那是等於把自己放到了砧板上任人宰割,只有反抗才能換來真正的自由。鄉親們,我們是中國人,是炎黃的子孫,豈能任由這些東洋來的魔鬼在我們的土地上肆虐。只要我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用血肉築起新的長城,區區東洋倭寇必將被消滅乾淨。最後祝願中國人民萬歲,中華民族萬歲,祝願抗戰必勝!”

他們抗日宣傳團不惜拋頭顱,灑熱血,進行慷慨激昂的演講,散發傳單、滿腔熱血,一次次向廣大民眾宣傳全民都要武裝起來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

激情歲月,構成了韓玉諤的青春時光。 

國難註定他的青春將與戰爭、苦難、堅持相伴而生。

  國難當頭,抗日宣傳團詮釋生死不由己,他們一心為祖國,心中只裝著祖國,愛國是他們的信仰,是捨生忘死的大愛, 他們心裡只有為大愛而生的執著和為大愛而死的無悔。

加入宣傳團是韓穎千日後成為共產主義戰士的啟蒙,從此,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去和中華民族的敵人血戰到底,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奮鬥到底。

  在抗日宣傳的間歇,韓玉諤逐漸從團體負責人那裡學習到黨政知識,明白階級是什麼,並首次接觸到了共產主義思想。  

1941年,韓玉諤被捕,當時是汪偽時期。後來韓公瑤傾全家族之力,變賣田產,將他大兒子韓玉諤保釋出來,後來韓玉諤被釋放。

投身革命

因為認準了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已經點燃的早年的革命火種此時在內心裡已經熾烈燃燒,烈火熊熊。內心抱定了為共產主義奮鬥到底的決心,16歲就有了一種對中國共產黨的根深蒂固的堅定信仰的韓玉諤,不想將自己圈養在家鄉這個小籠子裡,毅然於1943年又出來參加革命,後來嫌名字沒有大格局,就自己改了名字,改叫大氣的韓穎千。因為表現出色,嚮往進步,韓穎千於1947年豪情滿懷加入中國共產黨,介紹人是孫漢卿(1978年—1983年任山東大學黨委書記)。1947年, 韓穎千任蒼馬縣縣委秘書(相當於現在的縣委辦公室主任,主管公安局、銀行等多個部門)。他不僅擁有出色的工作能力,也有對革命工作的無限熱情。1948年任膠南縣文教科長,有委任狀。1955濱海地區行署撤銷之前一直從事文教方面的工作。

1956年韓穎千被調到省出版局(同時掛牌山東人民出版社),初任教育編輯部副主編、主編,兩年後任政治經濟理論編輯部主編,局編委會委員,屬業務領導,地位高於處級行政職務。才華、能力、品質都出眾的韓穎千,終於有了展現自己才能的機會。從此,他進入人生髮展道路的快車道。

文革之前,在山東出版界大名鼎鼎,也算是元老吧。(後來從山東人民出版社這塊牌子劃分出若干個出版社,就是按照各個編輯部劃分的,如少兒、教育、科技等,政治經濟理論編輯部是山東人民出版社的前身)。文革前夕,譚啟龍要辦一個大型的階級教育展覽會,宣傳部抽調他去幫助籌辦。籌委會分四個組,韓穎千是文字組組長,不久文革暴發就夭折了。 山東人民出版社成立於1951年1月1日,是山東省惟一的綜合性地方出版社。1984年7月,山東人民出版社改名為山東省出版總社;同時,將原山東人民出版社所屬的政治經濟理論編輯部改為以出版哲學社會科學圖書為主的專業出版社,沿襲原綜合性山東人民出版社社名、社號。

2009年11月,山東人民出版社入選全國一級出版社,被新聞出版總署授予"全國百佳圖書出版單位"榮譽稱號。

在幾代編輯共同努力下不斷髮展壯大、越來越有廣泛影響的山東人民出版社。

夢魘歲月

十年動亂,夢魘一般的歲月,韓穎千被下放至農場勞動。沒有人格尊嚴、痛不欲生的挨批判遊街示眾日子,最不是人的日子,是作為知識分子的伯父最不能容忍的,他因此差點成為“文革”中含冤而逝的老一輩革命家。儘管只有短短兩年,但卻是伯父韓楊千最難熬的一段時光。有一次,提起那段“右派”歲月,伯父表情深沉,他說:這一段經歷對我的教育是很深刻的,但也是很不愉快的,不過讓我鍛鍊了身板,還是有唯一的好處的。

山東畫報復刊

山東畫報因文革停刊。平反昭雪的伯父重新進入人生髮展道路的快車道。重新回到工作崗位上的韓穎千終於有了展現自己才能的機會。1978年,韓穎千與安林(文革前任局編委會副總編)一起(負責)復刊。復刊後,韓穎千任編輯部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