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第七回《聖教序》


出品:首一書法篆刻 首一品牌設計

《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第七回《聖教序》

《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第七回《聖教序》

張焉如 王永森 張東輝 張琛義 楊四倍
常 潔 周曉麗 毛先鋒 陶樹虎 張俊卿 

楊聖平 李國強 張國陽 張乾華 毛 磊 

吉韶斌 黃超峰 李一鵬 丁一靈 宗敬偉 

晉逸君 龔首一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

[第七回] 《聖教序》

推薦人 / 宗敬偉


《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第七回《聖教序》

《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第七回《聖教序》

《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第七回《聖教序》

《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第七回《聖教序》

《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第七回《聖教序》

  《大唐三藏聖教序》,簡稱《聖教序》,由唐太宗撰寫。最早由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書,稱為《雁塔聖教序》,後由沙門懷仁從王羲之書法中集字,刻製成碑文,稱《唐集右軍聖教序並記》,或《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因碑首橫刻有七尊佛像,又名《七佛聖教序》。集王聖教序碑刻立於唐咸亨三年(六七二),碑通高三五零、寬一零八、厚二十八釐米。碑文三十行,行八十三至八十八字不等。此碑為弘福寺沙門懷仁集晉右將軍王羲之書,唐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十二月八日京城法侶建立。文林郎諸葛神力勒石,武騎尉朱靜藏鐫字。行書,三十行,行八十三至八十八字不等。額刻七佛像。碑原在陝西西安弘福寺,後移西安碑林。集王聖教序記,較雁塔褚遂良正書本晚十九年,多文王答敕、皇太子箋答、又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懷仁集王羲之書,歷廿五年乃成。《聖教序》雖是集字成碑,且缺失之字為拼接組合而成。但因懷仁功力精鑿,又是謹慎從事,終能各盡其勢,完好地再現了王羲之書法的藝術特徵,用明人王世貞的話來說,是“備盡八法之妙”,成為王字的一個大寶庫。此碑於宋以後中斷,傳世以未斷宋拓本為佳,字跡稍肥,筆鋒使轉處瑩絲可見。


《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第七回《聖教序》

張焉如


《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第七回《聖教序》


每一個經典與古老遺存都會使我們留連與緬懷 ,因為在過往的前世裡會告訴些我們曾經的未知, 給今天的我們找到啟示與參照 。過往很重要他就象一面鏡子 反觀出我們現在在哪裡。

書法裡的《聖教序》也是這樣, 他積滿了前人的經驗與心跡 ,他們做到了讓後人歎為觀止 。

( 張焉如 )


《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第七回《聖教序》

—— 王永森 ——


《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第七回《聖教序》

《集王羲之聖教序》是學行書者必修法典之一,但不是唯一!若是初學行書,有見地的老師都會建議從此帖入!其實,我從不以為然!我認為初出道者必須以鮮明的古人碑帖特性而獨闢蹊徑!否則沒有否則!(王永森)


《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第七回《聖教序》

—— 張東輝 ——


《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第七回《聖教序》

  


《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第七回《聖教序》

—— 張琛義 ——


《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第七回《聖教序》

《聖教序》不易學、不易精!然不能不學,易臨古墨跡後再臨此帖。背其結構,觀其錯落,吸其行氣。結合宋、唐、晉法帖能讓爾等行書不落俗套!(張琛義)

《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第七回《聖教序》

—— 楊四倍 ——


《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第七回《聖教序》

學習《聖教序》的結體和精準筆法。臨作中改變章法,也算是一點感悟吧!(楊四倍)


《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第七回《聖教序》

—— 常 潔 ——


《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第七回《聖教序》

《聖教序》雖然是集字,卻依然是學習行書的不二法門。我之前臨《聖教序》多年,但總感覺寫不進去,這次又“硬著頭皮”重新深入臨習,感嘆其點畫的力感、質感、動感統一協調,沒有一點輕浮、呆滯;每一根線條都縱橫有象,生動有勢;通篇氣韻生動,格調高古……需要從中吸取的東西真的太多!要多下功夫讀帖才能慢慢感受其中的精彩之處。(常潔)

                   


《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第七回《聖教序》

—— 周曉麗 ——


《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第七回《聖教序》

不怎麼喜歡行書。

但是《聖教序》呢,可能是因為我之前僅僅臨過二王的草書,對王羲之集字聖教序的字體不太陌生吧,所以偶爾也寫兩筆,但是始終是挑兩三頁寫寫。這次呢,因為這個活動就比較用心的寫了一下,篇幅比往常的都要多得多,不挑不檢,倒也覺得寫起來很順暢。

轉眼五天已到,就此交作業吧,待後慢慢細學。

( 曉麗說)


《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第七回《聖教序》

——陶樹虎 ——


《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第七回《聖教序》

《聖教序》乃王右軍書法之集大成也。右軍真跡至宋、元已不復多見,故此碑歷來被學書者所重,歷代書家如李北海、趙孟頫、董其昌、王鐸等,皆以《聖教》用功尤甚,真可謂百代之楷模!此次臨習參以董其昌筆意,為了表現空靈,故加大了字距和行距;追求淡雅,故多用淡墨書寫。多有不足之處,諸位師友多多指正!(陶樹虎)

  

《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第七回《聖教序》

—— 毛先鋒 ——


《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第七回《聖教序》

自敘帖做為中國書法史上的草書名帖,我一直是敬而遠之,深知自己功力太淺,那線條的力度和草書的變化總覺無從下手,今勉強為之,力不從心,以後還需多多用功。(毛先鋒)

《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第七回《聖教序》

——張俊卿 ——


《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第七回《聖教序》

能讓人流連忘返、欲罷不能、目不暇接、引人入勝、跌宕起伏、出乎預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中的,所謂經典元素不外乎此吧,《聖教序》就是這樣站在那裡。今擬之雖筆不達意心嚮往之。(張俊卿)


《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第七回《聖教序》

——楊聖平 ——


《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第七回《聖教序》

此宋拓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其上溯六朝“圓魏”之意、位置天然、草情隸意;下又開唐人北海之法、質樸厚重、勢強力達。故書有氣、骨、肉、血,強骨者聖教、北海二者耳。。。(楊聖平)


《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第七回《聖教序》

—— 李國強——


《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第七回《聖教序》

對於《集字聖教序》,我“交友”已近十年!家裡不同版本的這個字帖,最多!

雖時習之,然不得其法,似乎“不進反退”!其“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的韻致,我始終難窺一二!

但基於對書法的喜愛,願跟隨《如約》,慢慢提高,以我對《聖教序》的酷愛,想必終有一天,能從“門外踏進屋內”!

《聖教序》,一生的摯友!(國強淺悟)


 


《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第七回《聖教序》

—— 張國陽 ——


《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第七回《聖教序》

《聖教序》體會,以前學碑嘗試聖帖其勢圓,秀媚蒼厚,剛健婀娜,如丰韻冷豔美女深不可測無法接近,需經心呵護反覆揣摩,值得一生陪伴始終牢記五個字“有空就臨貼”。(張國陽淺悟)


《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第七回《聖教序》

—— 張乾華 ——


《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第七回《聖教序》


《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第七回《聖教序》

—— 毛 磊 ——


《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第七回《聖教序》

初學行書便是《聖教序》,字法精妙歎為觀止,淺臨幾遍不得其法,今又臨習,從中受益加深字法結構的理解,下一步嘗試綜合米芾筆法和章法寫《聖教序》希望能有所獲。(毛磊)


《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第七回《聖教序》

—— 吉韶斌 ——


《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第七回《聖教序》

接觸《聖教序》已近十年了,剛寫時是在“準確”臨摹,甚至連碑刻的“稜角”都寫出來了,造成了“行書楷化”,“筆斷意斷”,有字形但沒有合理的筆法支持。現在看來是不對的。隨著學習的深入,悟得寫好《聖教序》須旁參二王尺牘、手札等墨跡法帖,在掌握了二王的基本筆法法則後,再寫《聖教序》,就會事半功倍了。總之,《聖教序》是行書的字法寶庫,需終生學習。(吉韶斌)


《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第七回《聖教序》

——黃超峰 ——


《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第七回《聖教序》

《懷仁集聖教序》的字法結構平中見奇,近乎完美,是學習右軍書法的一座字庫。但為集字碑刻,臨習時筆法氣息很難把握。因此,需要通過臨習手札和墨跡來化解吸收此貼。(黃超峰)


《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第七回《聖教序》

—— 李一鵬 ——


《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第七回《聖教序》

《集王書聖教序》充分體現了王書的特點與韻味,急能表現點畫之空靈,澀能體現線條之沉著,平和簡靜,堪為楷模,初臨此帖,倍感力不從心,結字過於生硬,奈何功力淺陋,實乃消遣之舉耳,不堪入目也…(李一鵬)


《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第七回《聖教序》

—— 丁一靈 ——

《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第七回《聖教序》

聖教序於我而言,就象是多年的老友,有日子不見,心裡就會念叨;又象是充滿智慧的師長,每一次相會,總是獲益良多。(丁一靈)


《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第七回《聖教序》

—— 宗敬偉 ——


《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第七回《聖教序》

聖教之俗,以為深矣。一俗在筆無特徵可循;二俗在體久視則無奇;三俗在篇感之若算子。奉為圭臬既久,非傍窺尺牘所能解也。嗚呼奈何!(宗敬偉)

《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第七回《聖教序》

—— 晉逸君 ——


《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第七回《聖教序》

通過各位老師對聖教序不同風格的演繹,深感此碑帖博大精深的同時,也感到方法和認知的重要性。許多困惑也迎刃而解,它不僅包羅萬象,也可以百花齊放,而且顯示出其對追隨者的極度包容。猶如一位曠古智者,靜靜的藏在歷史的長河裡,你不認識他,他也不認識你,有一天,當你去認識他的時候,他從來就不會拒絕你!同時,更加珍視群體學習、督導的力量,別人的經驗感悟就是自己的捷徑,何樂而不為?敢於暴露自己的醜陋才是最大的受益者!(晉逸君)


《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第七回《聖教序》

—— 龔首一 ——


《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第七回《聖教序》

《聖教序》臨一通,感悟最深的就是字法,一個又一個的空間處理,讓我有臨下去的衝動。(首一)

             


《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第七回《聖教序》


《如約雅集》

 一人一薦

 五日一帖

劉相傑 《西峽頌》     

王永森 《爨寶子》

張東輝 《肥致碑》     

班浩傑 《石門頌》

李曉鵬 《全椒積玉橋殘刻》 

毛 磊 《自敘帖》

宗敬偉 《聖教序》     

韓合歡 《苕溪詩卷》

張國陽 《魏李壁墓誌銘》  

黃超峰 《書譜》

張俊卿 《泰山刻石金剛經》 

龔首一 《李白憶舊遊詩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