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提問:《聖教序》裡的每一個字都用中鋒嗎

根據你的問題來看

1.怎麼才是精臨?

2.行書都要用中鋒用筆嗎?

3.初學《聖教序》臨摹要寫的跟字帖一樣大還是小點?

他提問:《聖教序》裡的每一個字都用中鋒嗎

  • 趙孟頫臨摹的《聖教序》

這三個問題確實都很實際,也是我們學習書法到一定程度之後,很容易要追問一下的問題。

我覺得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一邊學,一邊問,這是一個好習慣。

今天,我們自學書法的朋友,身處互聯網時代,又有像頭條悟空問答這樣的自媒體平臺,真的是學習書法很幸運的好時代。

我們很多喜歡書法的人,也感覺與大家能夠有交流的機會,也是一種快樂和幸運。

他提問:《聖教序》裡的每一個字都用中鋒嗎

我看了你的《聖教序》臨摹,感覺從初學的角度來說,還是學的比較像的,筆法大體也是對的。但是,缺少什麼呢?缺少的就是“緊湊”感。

我們現在使用的《聖教序》字帖,是一個碑刻拓本,拓本本來就與原碑刻有一定距離,碑刻與墨跡又有一定的距離,這兩個天然距離,把王羲之的字已經損耗不少,也容易在深入臨摹的時候,遇到很多困惑,這是非常正常的。

當然,這些問題都不是初學要研究的,但是,有了一定的書法基礎之後,就應該有所瞭解《聖教序》字帖背後的文化。

他提問:《聖教序》裡的每一個字都用中鋒嗎

比如碑刻中的一些細節,在拓本中就已經無法看到了,而我們要精學《聖教序》就必須要了解。

精學《聖教序》是要擴大書法知識層次的,包括對書法版本的瞭解,而不是隻盯著字帖。

他提問:《聖教序》裡的每一個字都用中鋒嗎

除非是一個墨跡本,那我們學習書法”精學階段的任務,就是要從筆法準確,墨色有神上去找深入下去的理由和途徑。

面對這個拓本我們如何“精臨”

我想學習書法無論怎麼學,一個是筆法,一個是結構,這是我們自始至終都要緊緊圍繞的核心任務。

在任何時候,任何階段,都不能在筆法和結構上有絲毫鬆懈。

前面我提到的臨摹“鬆散”問題,既有筆法問題,也有結構問題。那麼,我們如何上一個臺階,更高一層地學會對筆法和結構的認識和掌握?

其實,路就在腳下。學習書法,我們千千萬萬不能忽視的,就是我們用筆的過程。

他提問:《聖教序》裡的每一個字都用中鋒嗎

我們用筆有兩個過程,一個是筆畫的用筆過程。這個過程用起筆、行筆、收筆來概括,已經非常清楚了。

不清楚的是,我們以為“不就是起筆、行筆、收筆”嗎?

事實上是,我們真的很難過“起筆、行筆、收筆”這一關。

我要說的是,在王羲之的書法體系裡,沒有一個同樣的筆畫,在起筆、行筆、收筆上是一樣的。所以,我們就不要把一個筆畫的書寫過程,看得“不過如此”了。

我們真的很難“過此”而不是“不過如此”。所以,筆法都在具體的筆畫上。我們忽視筆畫的起筆、行筆、收筆的變化差異,就等於是對筆法的輕視。

結構問題,古代有歐陽詢的“三十六法”,後來黃自元有在歐陽詢的基礎上發展了“九十二法”這些古代的結構原理都可以看看。千里馬認為,

最簡單的結構,就是寫好“接筆”

我們要有“接筆”這個概念。“接筆”就是每一個字的第一個筆畫之後,所有的筆畫都處於“接筆”的狀態。

他提問:《聖教序》裡的每一個字都用中鋒嗎

那麼我們怎麼寫“接筆”呢?這是過去學習書法中,沒有從理論上重視的一個問題。“接筆”就是要求我們要學會“下一個筆畫”的起筆在什麼位置,與上一個筆畫是什麼關係。

所以,“接筆”是比較麻煩的需要我們在臨摹字帖的時候,非常仔細地去研究。

根據大量的書法教學實踐看,我們大量的書法教師,目前都沒有重視過“下一個在什麼位置”的問題,所以,非常影響我們精學書法的結構問題。

我們打個比方,如果一個板凳裝配到最後,或者中間出現歪七扭八的問題,那麼,肯定是哪一個尺寸不對。

我們寫字也是這樣,如果有一個筆畫的“位置”(也叫筆勢)不對,那麼,這個字的結構肯定會出問題的。

最近,我閱讀一篇文章,好像是說任政先生也是這樣打過比方的。

他提問:《聖教序》裡的每一個字都用中鋒嗎

因為我沒有找到具體的出處,所以,暫時還懷疑是不是任政真的這樣說過,或者別人偽託任政先生這樣說。

但是,這個比方與千里馬經常說的高度相似,如果真是任政先生也說過這樣的話,那就不是千里馬一人孤掌難鳴了。

實踐上我們本來就是用中鋒寫字的

關於書法中鋒問題,是書法用筆的一個大問題,問題大家對什麼是中鋒,也是各有各的說法,莫衷一是。

他提問:《聖教序》裡的每一個字都用中鋒嗎

千里馬對此的看法是。書法用筆無論何時,基本上都是用中鋒的。

書法不用中鋒寫字,這書法也就沒法寫了。

我們需要指出的是,書法用筆只有調鋒時,才會出現“非中鋒”問題。比如用筆要改變方向,那麼,就必須要調鋒。在調鋒時不是中鋒,而調鋒是為了回到“中鋒”狀態。所以,對中鋒用筆,不要再多追究了。在實踐上,我們本來就是用中鋒寫字的。尤其是王羲之的書法體系,都是中鋒用筆。

建議臨摹字帖比字帖的字大一;點

最後,你的一個次要問題是,臨摹字帖大一點好還是小一點好的問題。

我認為,現在幾乎已經不存在了。

我們使用的字帖,只有字帖選本的區別,已經沒有字帖本身決定大小的問題了。

他提問:《聖教序》裡的每一個字都用中鋒嗎

例如,同樣是《聖教序》,有人買的是放大字本的《聖教序》,有的使用的字帖是中楷的字帖。

《聖教序》碑刻高350釐米,每行平均約80個字,出去上下字距空白,實際字徑還不到2平方釐米。

我們今天出版的《聖教序》字帖上的字,隨便那一個字帖的字徑都超過原碑刻的大小了。

我們主張初學書法,最好寫大字,也不要管字帖的字是大還是小。

寫大字有什麼好處?就是容易糾正筆法和結構問題。一般寫大楷那樣基本就可以了。如果大字寫熟練了,在練習小字也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