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人的上流社會生活,小編感覺自己太窮了

沒錢人的生活大致相同

有錢人的生活千姿百態

在深圳,絕對的上流只佔據渺小的0.1%

剩下的99.9%形成不同的圈子

創造出屬於自己圈子的價值判斷


深圳人的上流社會生活,小編感覺自己太窮了


1

消費不看price tag

是上流深圳人樸實無華的習慣

作為高消費代表的深圳人,永遠有數不清的煩惱。

深圳人,已經說膩了“財務自由”。

如果總是要為“自由”劃分適用範圍,到最後只會搞得自己焦頭爛額。

然而,深圳上流社會,早已經衝破重重圈層限制,順利進入【all freedom】!

買東西的時候不用看價碼,是他們最樸實無華的習慣。


深圳人的上流社會生活,小編感覺自己太窮了


2

深圳上流社會日常行為準則

合格的上流社會,可以透過日常行為,一眼鑑定出來。至少在某一方面,他們是如此的與眾不同。


上流社會的女人多在萬象城,男人多在藍楹灣。

萬象城的週年慶,是上流社會版的“趕集”,幾十萬的包包便宜萬把塊,不買會虧。

深圳人的上流社會生活,小編感覺自己太窮了

他們的brunch話題,包包和美容spa齊飛,雪茄共名酒一色。從出品、流程、到產地,他們能夠侃侃而談、頭頭是道。

深圳人的上流社會生活,小編感覺自己太窮了

當然,深圳還有另外一種“上流社會”,那便是本地拆遷戶。

上一秒,開著瑪莎拉蒂,收著幾棟房子的租金,下一秒坐在路邊攤擼串,是他們亙古不變的幸福感來源。

深圳人的上流社會生活,小編感覺自己太窮了


3

不同的深圳圈子

不同的“上流”標準

儘管深圳人對上流社會存在著共識,但深圳不同的群體,對“上流”也有獨屬於這個圈子的價值判斷。

什麼叫“上流標準”?通俗點來說,一套標準下來,常常形成“鄙視鏈”。

每個圈子裡,一定會有某些人,他們的行為超凡脫俗,讓同一層級的人可望不可即。

他們牢牢佔據著top級,舉手投足之間暗藏玄機。

深圳人的上流社會生活,小編感覺自己太窮了

//深圳小孩的上流社會//

擁有豐富的娛樂活動,是外地人對深圳小孩最大的誤解。一個真正的深圳小孩是沒有娛樂的。

畢竟,在成年之前,他們得幹掉一半以上的同齡人,才能步入名校殿堂。

所以,競爭要從娃娃抓起。深圳最貴的幼兒園,愛文世界學校,每年學費預估28萬元,三年學費抵一輛保時捷。

排名前十的公辦小學,有的人早已經看不上眼。投資一個港人身份,就讀私立國際學校,可以一試。

深圳人的上流社會生活,小編感覺自己太窮了

浸泡在全英式課堂中的深圳小孩,可以自如地跟蛇口的foreigner交流。但真正的學習時間,其實在課後。

興趣班三個起步,傳統的畫畫、跳舞他們不樂意學,馬術、彈三角鋼琴、陶塑......這些,才叫愛好。

深圳人的上流社會生活,小編感覺自己太窮了

//鵝廠小哥的上流社會//

沒見過凌晨五點鐘的科技園,不算一個合格的鵝廠小哥。

業內日夜顛倒的週六下午,隔壁位置的程序猿,把手機調成了靜音,打扮得如“東京表參道”裡的品味男,正打算赴約一場北美藝術展。

他是萬“猿”羨慕的對象。

深圳人的上流社會生活,小編感覺自己太窮了

參展後的朋友圈,一定要簡約精緻。

文案不鹹不淡,配圖只要一張。多的話不必說,要說就加入一個小眾的北美藝術家名字,也挺顯逼格。


深圳人的上流社會生活,小編感覺自己太窮了


//原關內人士的上流社會//


對於原關內人來說,出入華僑城,已經是昨日黃花。

揣著5、600萬的定金,蹲在地上等深圳灣的天價豪宅開售,才是他們的新風尚。

別覺得蹲在售樓大廳門前很損形象,也許人家會反問你,“你有500萬定金嗎?”

等你能說“yes”,再來思考“形象”這個問題吧。


深圳人的上流社會生活,小編感覺自己太窮了


//深圳貓奴的上流社會//

在深圳養貓,無異於隱形富豪。

什麼全自動貓廁所、貓爬架,5000起步。

上流的深圳喵,生病時只去私立寵物醫院,儘管花費動輒數千元,診金是家門口公立醫院的十幾倍。

深圳人的上流社會生活,小編感覺自己太窮了

如何處理春節期間獨自在家的“寶貝兒子”,也是深圳養貓族無法迴避的問題。

上流的深圳貓奴,為了陪喵可以不回家。如果你告訴公司隔壁座養貓的linda,你把貓寄養了。那你就輸了。

記住:從寄養喵,到請人專門上門喂喵,再到春節陪喵留在深圳,以上三項,依次升級。


深圳人的上流社會生活,小編感覺自己太窮了


//白領階層的上流社會//

1年中4次東南亞遊,2次日韓遊,是優質小白領的象徵。但要穩站頂端,一場長達半個月的南北極遊,必不可少。

足夠長的假期,足夠刺激的目的地,都在低調彰顯著高級的生活態度。

挑幾張原始的照片,發個朋友圈5宮格,感慨南極銳減的冰川,你就是整個辦公室裡最有精神追求的仔。

深圳人的上流社會生活,小編感覺自己太窮了

//狼性企業的上流社會//


深圳的狼性企業,按級別提供薪酬,上流的圈子,要躍過18級這道坎。

對於普通級別的上班族來說,工作16年,買一套1400萬的房子,夢寐難求。

而對於上流的員工來說,就算跳過了這道坎,他們依然沒辦法接受自己“平靜地過完這一生”。

“花大半輩子給別人打工”的想法,常常讓他們唏噓不已。


深圳人的上流社會生活,小編感覺自己太窮了


//福田CBD上班族的上流社會//


踩著恨天高,拍下落日黃昏時CBD高樓剪影,發朋友圈。你以為這就叫“上流”?

NO,對於福田CBD的office lady,這頂多算合格。


深圳人的上流社會生活,小編感覺自己太窮了


上流上班族,要學會“不將就”。

就算心水的限量款驢包漲價900%,“我也要讓黃牛幫我淘回來。”

“買100件便宜的產品,不如買一件我喜歡的真品。”


喜歡的東西,不能將就。要做的事情,不能只做得“差不多就行了”。這也是她們工作上的制勝法則。


深圳人的上流社會生活,小編感覺自己太窮了


//深圳人朋友圈裡的上流社會//


戲精的時代,深圳人發朋友圈,也一定套路滿滿。

如何彰顯自己的高level,以下幾個模板供君參考。

深圳人的上流社會生活,小編感覺自己太窮了

1、曬在萬象城的戰利品。不要把東西一件一件攤開,只拍提在手上的十幾個牛皮紙袋就夠了。

2、拍下平安大廈、京基100、地王大廈等地標性建築的剪影。記住,要用黑白濾鏡。

3、曬英文的新聞網頁截圖,談幾句自己的見解,最好加上深圳CBD或者香港的定位。

4、曬長相靚麗的爸爸媽媽年輕時在中山公園門口的合照,以顯示自己優良的基因。

5、拍下凌晨3點的科技園,並配上文案“晚安,全世界”。

答應我,下次發朋友圈,別輸。


//深圳媒體人的上流社會//


如何在“熱點”的腳步後面活得平靜而精緻,是深圳媒體人最大的煩惱。

普通的深圳媒體人,只知道“地鐵”和“颱風”是深圳一成不變的熱點。


深圳人的上流社會生活,小編感覺自己太窮了


而優秀的深圳媒體人,他們的血液裡流淌著“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澎湃熱血。

每個時事熱點、社會熱點,都能喚醒他們的征服欲。每天叫醒他們的不是鬧鐘,而是“又有熱點了!”

深圳人的上流社會生活,小編感覺自己太窮了


- 今日話題 -

你有沒有哪個時刻覺得自己很“上流”?

評論區見

深圳人的上流社會生活,小編感覺自己太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