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師按教齡發工資比按職稱更服人

教師職稱問題見仁兄智,無論怎樣的表述都有可取的地方。但我的看法是中小學師(包括幼兒園)根本就不能用職稱來評價老師的專業水平,進而與工資掛鉤。

我主張中小學教師應該與大學教師採用不同的職業評價體系,理由主要如下:

1.中小學生的培養模式和大學生和培養模式完全不同。中小學生實際上是競爭培養模式,小升初要競爭,初升高要競爭,高升大也要競爭,而這種競爭的參與方是學生、家長、老師、學校四位一體的,有時家長的重要性是舉足輕重的;而大學生的競爭主要是學生自己與自己的競爭了,其它三方的重要性陡然下降,家長基本上都放手了,自律是決定大學生出路的決定性因素。在此,必須展開說明。我認為九年級以下的學生,其學習成績優劣對絕大數學生來說其家長的貢獻是遠大於老師的,這也是城鎮學生的成績要遠好於農村學生的最根本原因。我這樣說是針對當下互聯網高度發達的現實下而言的,在此我不想展開。再加上城市學生父母花大價錢的各科培優的助力,學校、老師二者的作用主要表現為為學習保障良好的學習氛圍了,畢竟私塾是違法的,更多甚者,許多所謂名校八年級的學生都結束了初中三年的教材學習,早就進入中考刷題階段了,沒有家長的付出,學校老師是無法實現的,所以說中小學生的成績好最大的貢獻者是家長。

2.中小學教師是集體勞動的高度配合,所有參考科目教師的重要性是不分伯仲的,而大學的老師就各顧各科,6O分萬歲,考一門甩一門,不存在最後統考,這裡也不展開說明,誰都懂。作這個比較就是強調一點,中小學教師必須百花齊放,否則白搭,而大學教師可以一花獨放。所以說將中小學教師分成三六九等沒有必要,而大學必須強調老師的個人英雄主義。

3.中小學教師實際上是個熟練工種,加之老師都有門坎,大多數情況下都不會誤人子弟,對上課而言能力水平沒有太大的差別,硬要說甲是教授級、乙是講師級、丙是助理級沒有必要。我認為教授是一種學術和科研水平的稱謂,不應該用在中小學教師的身上,更滑稽的是現實中水平低下,溜鬚拍馬的低級趣味者往往職稱還很高,這的確是常態,不是個案。

總之,中小學教師按教齡確定工資比按職稱公平,但前提是確保教師入職門坎,最低要求是一本以上的學歷入職教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