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藥房”捂緊“藥袋”,中國原料藥訂單猛增:專家預計4月下旬或現漲價勢頭

“世界藥房”捂緊“藥袋”,中國原料藥訂單猛增:專家預計4月下旬或現漲價勢頭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孫源 於玉金 北京報道

近日的A股市場,多支原料藥概念股價格走出一波波火紅的上漲潮。

4月以來股價節節攀升的華海藥業(600521.SH)是典型的原料藥概念股之一,公司4月10日發佈業績預告,稱今年一季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預增6,100萬元到8,800萬元,同比增長約45%到65%。業績預增的主要原因是國內製劑及原料藥銷售大幅增加影響。

華海藥業還在4月9日發佈一則擬公開發行不超過約18.4億元可轉債的公告,扣除發行費用後全部用於年產20噸培哚普利、50噸雷米普利等16個原料藥項目、生物園區製藥及研發中心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華海藥業此次發行可轉債是否會進一步擴大原料藥產能?華海藥業方面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該問題與公司經營業績相關,當前公司處於年報靜默期,不便回答。

除了華海藥業外,4月8日,原料藥企業天宇股份(300702.SZ)因“股價自2020年3月2日以來累計漲幅達58%”收到創業板公司管理部發來的關注函,被要求說明公司是否存在應披露未披露的信息等。公司方面在4月9日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擴產一直在做,擴產力度會按照計劃來,需要走審批,不是想擴就擴那麼容易的。”

目前,海外疫情的變化影響著全球醫藥產業鏈,其中“世界藥房”印度為遏制新冠肺炎疫情,從3月25日起封國21天,3月初限制部分製藥原料出口,被限制產品合計銷售額佔印度總藥品出口的10%,國際貿易流動下,中國原料藥產業也開始共振。

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國內原料藥出口訂單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不少,今年中國原料藥企業會迎來一波爆發。

“原料藥價格後期一定會漲”

一方面是海外疫情較嚴重國家和地區的原料藥產業生產力被削弱,另一方面是印度等國的藥品限制國際貿易的政策,越來越多的國家把目光投向了中國。隨著國內疫情好轉,原料藥企業復工率逐步提升,也普遍收穫了較為亮眼的一季度業績。

天宇股份也在4月8日發佈第一季度業績預告,公司預計一季度實現歸屬母淨利潤1.6億元-1.7億元,同比上升24.84%-32.64%。天宇股份指出,報告期內公司業務不斷拓展,儘管公司2月份受疫情停工影響較大,公司主營業務原料藥銷售仍保持穩定增長。

天宇股份的主要業務包括心腦血管類藥物、降血糖藥物、降血脂類藥物、抗凝血類藥物和抗哮喘類藥物等醫藥中間體和原料藥,其中纈沙坦是全球最大的供應商之一。

“原料藥價格後期一定會漲。”北京鼎臣醫藥管理諮詢中心創始人史立臣在接受《華夏時報》採訪時認為。他表示,由於目前中國企業產能恢復時間不長,國外形勢變化的實際影響未至,所以目前還沒有出現原料藥行業普遍漲價的情況,但是預計影響會在4月下旬至5月份開始顯現。

同樣,出口訂單增加也是“苗頭”初現,史立臣從原料藥企業方面瞭解到:“目前訂單有明顯增加,因為是剛開始受影響,所以貨品真正運輸出海關的現象不明顯,一些企業下訂單是為了‘佔’下,防止復工之後缺原料。但是運輸上還是有一定的困難,出口物流還在逐步地恢復。”

“華海主要生產心血管和精神類原料藥,當前總體出口價格穩定。華海藥業方面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總的來講,目前公司出口訂單並沒有受到大的變化或者影響。部分存在因疫情導致的假期延長造成出貨積壓,使得恢復生產後短期出貨量增長。”

對於目前國際業務開展是否面臨物流方面的困難,華海藥業方面回答《華夏時報》記者稱:“當前因疫情造成境外交通物流影響比較明顯。因為不少國家封國,導致交通中斷,如客運直飛航班很多被取消,而貨機航班又非常少,所以造成貨物運輸問題。當前我們通過貨運快遞和海運等形式,緩解運輸壓力。”

史立臣認為,在國外的封國行動、原料藥廠商關停的背景下,未來國際市場會出現比較嚴重的原料藥短缺的情況,預計接下來約半年的時間,中國原料藥企業的經營狀況會非常好,無論是在銷售總量上,還是在利潤上,今年整體相較往年會有較大的提升。

史立臣表示,長遠來看,他比較看好的是附加值、技術含量高的原料藥企業,但在短期內,如果全球的疫情有明顯的抑制,企業逐步復工,中國的大宗原料藥市場會迎來一個爆發式的增長,同時原料藥價格也一定會漲。

能否把握轉型機遇

“一個核心的問題是,中國的原料企業能不能把握這次機會(轉型升級)?利潤增加後,能否進一步投入提升研發能力?”史立臣說道,作為全球第一大原料藥出口國,中國以大宗原料藥出口為主,大宗原料藥早期主要產自歐美國家,但是犧牲的是環境,隨著中國的環保要求越來越高,中國企業進行廢水處理的成本也居高不下,對於中國企業來說,這是一個向高技術含量的生產路線升級的機會,因為約束企業發展的因素,一是資金,二是國際市場競爭的壓力,如今這兩個條件的阻力將大大減小。

談到應對環境影響評價,這是原料藥廠商每年的一筆相當大的開支,包括設備、人員等的投入,甚至高達上千萬,不少盈利狀況不佳的原料藥企業正在不堪重負而倒閉。

史立臣還提到一種新的經營形式,他表示:“國外一些高端、高附加值的原料藥企業多受疫情影響而停產,而中國目前的復工復產情況非常好,於是有部分國外企業在國內‘巡查’,尋找具備相應研發和生產能力的中國企業進行合作生產。其實對於中國藥企來說,後續也佔有了相當一部分的市場份額,對於雙方來說則是互惠互利的合作。中國企業可以考慮與國外停產的高端原料企業在國內合資建廠,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除了國際疫情影響,隨著國家集中採購政策對仿製藥市場的洗牌,相關的單純生產原料藥的企業能否轉型為“原料藥製劑一體化”,也是一個有機會取得突破性發展的思路。

以華海藥業為例,“原料藥製劑一體化”的優勢就是其爭奪市場的堅固堡壘。華海藥業在4月10日的一季度業績預告中表示,公司本期業績預增的主要原因是國內製劑及原料藥銷售大幅增加,國內製劑方面,隨著國家集中採購的推進,公司依託擴圍聯盟地區中選契機,產品市場覆蓋率得以快速提升;原料藥方面,隨著厄貝沙坦、氯沙坦鉀、纈沙坦產品CEP證書的恢復,公司沙坦類產品銷售大幅增加。

“如果原料藥企業自己生產製劑,優勢肯定非常大。”史立臣認為,問題在於,一是原料企業有沒有這個想法做製劑,二是因為生產製劑的投入可能比較大,不僅要做生產線,還要拿批准文號,生產週期和投資都增加。“但有些原料藥企業是很保守的,同時對仿製藥這一領域還是就是有點畏懼,因為大宗的原料藥供應沒那麼多的市場拓展行為要做,但是製劑產品需要有團隊營銷,但是原料藥企業本身沒有相應的銷售推廣團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