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聯研究」中交興路、G7、易流等車聯網產業鏈玩家分析

來源 | 運聯智庫(ID:tucmedia),作者 | 運聯研究院 朱敏傑

從2009年開始,我國圍繞車聯網的一系列政策陸續出臺。從安全監管到標準制定再到市場鼓勵,車聯網市場得到快速發展。那麼,中國商用車車聯網現狀如何?主要玩家都有哪些?

核心導讀:

1)車市銷量下滑,下游客戶成本優化需求增加,車聯網應運而生;

2)車聯網市場每年保持穩定增長,雖仍與其他國家規模相差甚遠,但發展潛力十分巨大;

3)製造與服務相結合,車聯網行業玩家協作分工,整車廠商與運營服務商是行業主要角色;

4)車聯網促使網絡貨運平臺成為中颱發展產業上下游,降低實體運輸企業的管理成本。

「運聯研究」中交興路、G7、易流等車聯網產業鏈玩家分析

1 商用車車聯網的發展契機與現狀

1.1 車市寒冬,利潤點不斷向後市場轉移

2019年,商用車銷量共完成432.4萬臺,同比下降1.1%,近幾年商用車銷量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得益於新能源物流車的快速發展,治超政策加嚴,商用車情況略好於已經步入寒冬的乘用車市場。銷量下降的情況下,主機廠在新車製造和銷售端的利潤被不斷壓縮,隨著利潤點向後市場轉移,主機廠開啟了對後市場的全面衝擊。

「運聯研究」中交興路、G7、易流等車聯網產業鏈玩家分析

1.2 成本優化空間較大,物流客戶需求急迫,商用車車聯網應運而生

TCO(車輛全生命週期成本)是指一輛商用車從購買到報廢,整個週期發生的成本;主要包含前期的購車成本,以及車後的管理、通行、維保、金融等成本項。

有數據顯示,我國一輛商用車的購車成本約佔14%,剩下86%基本上都是車後服務成本。隨著燃油成本、人力成本的不斷提升,物流企業對成本優化的需求日益激增。而通過車聯網介入車輛生命週期管理後,預計總體優化空間可達15%-20%(如下圖所示)。

「運聯研究」中交興路、G7、易流等車聯網產業鏈玩家分析

數據來源:中汽研&羅蘭貝格2019年12月《中國商用車車聯網白皮書》

1.3 目前商用車車聯網發展較為平穩,未來成長空間巨大

2018年,伴隨著5G和自動駕駛大力發展,作為基礎設施的商用車車聯網市場規模達到了143億元,佔據全球5156億元(經換算)車聯網大市場的2.77%,國內滲透率32%。相對於歐美、日本等車聯網市場發達的國家,還有一段距離。

然而,在政策和客戶需求的引導下,若按28%的複合增速計算,預計2025年我國車輛網市場可達近806億元,滲透率更是達到62%,有望一舉超越歐美日本。

「運聯研究」中交興路、G7、易流等車聯網產業鏈玩家分析

2 商用車車聯網的定義與相關技術

2.1 我國車聯網目前處於人車交互階段,與其他國家相比還有些差距

車聯網即車輛物聯網,主要指的是使用車輛上的車載設備,利用現代化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與其他車輛、雲平臺、路面基礎設施之間的相互“溝通”,從而提升車輛整體運行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目前,我國車聯網已經跨過最原始的1.0基礎連接階段,正處於2.0人車交互階段,相較歐美國家的標準所實現的多車交互,還有些距離。

「運聯研究」中交興路、G7、易流等車聯網產業鏈玩家分析

2.2 商用車車聯網包含多種高新技術

從技術的層面,商用車車聯網技術可分為環境感知、數據處理、網絡通信、地圖導航、人機交互、終端設備等方面。

環境感知主要包括RFID、雷達、攝像頭等,為客戶提供識別周邊環境防碰撞的功能;數據處理是利用大數據雲平臺,對車輛收集到數據進行計算,對車輛和駕駛員進行遠程監控並保障安全;網絡通信則是利用LTE-V、4G以及最新的5G技術實現車與人、車與車之間的通信;地圖導航則包含對車輛的定位及導航功能,為客戶提供分米級,甚至釐米級安全性;人機交互則是包括一些手勢、語言的識別系統,可以避免客戶在交流時分散注意力;最後一個是終端設備,主要包含T-BOX、行車記錄儀、車載攝像頭、雷達、胎壓檢測器等鏈接中臺的機器設備。

「運聯研究」中交興路、G7、易流等車聯網產業鏈玩家分析

3 商用車車聯網產業結構分類及玩家

3.1 車聯網產業結構由製造與服務相結合,產業角色眾多

車聯網產業按結構大致可分為服務雲端、通信端以及整車零部件端,各細分領域中還有各類服務型玩家和製造業玩家,產業角色眾多。例如通信端不僅有設備製造商,還有各大信息服務商;整車及零部件端不僅有整車廠商和控制系統供應商,還有負責車內軟件的服務商。其中,傳統整車廠一級在服務雲端負責開發、運營與提供行業解決方案服務的運營服務商如G7、中交興路等,都是車聯網的主要玩家。

「運聯研究」中交興路、G7、易流等車聯網產業鏈玩家分析

3.2 商用車車聯網玩家雲集

商用車聯網可以分為“前裝車聯網”和“後裝車聯網”,其中,前裝車聯網主要由整車製造商所主導,後裝車聯網則主要由運營服務商或技術服務公司負責。

(1)前裝車聯網—商用車整車製造商

主機廠在生產整車時,就會把作為神經中樞的車聯網設備給裝配好,這種形式通常稱為“前裝車聯網”。前裝車聯網一般包括主機、車載T-BOX,手機APP及後臺系統等。這邊主要講的是T-BOX,又稱TCU,是車聯網控制單元,類似於對車輛進行運營的一臺計算機。國內佈局前裝車聯網的製造商也已經有不少,比如一汽解放、東風、重汽、陝汽等大型車企。此類企業在車聯網領域的戰略是多與物流平臺、技術型企業進行合作。

「運聯研究」中交興路、G7、易流等車聯網產業鏈玩家分析

在主機廠對後市場發起衝擊的過程中,車聯網不但是一扇門窗,還是一道圍牆。

近幾年,無人駕駛、智能汽車一直都是大家討論的熱點話題。自動駕駛等技術也獲得了一定的突破,成為了車市寒冬下傳統車輛轉型的一個方向。而車聯網實際上是無人駕駛、智能汽車發展的配套基礎設施,也是智能交通的必要前提,主機廠攻入車聯網,其實更是為了利用車聯網產品加強自身行業競爭力,構建一道壁壘。

(2)後裝車聯網——車聯網運營服務商

目前,後裝車聯網玩家以運營商主,通過後裝的方式,為物流客戶提供整體車輛管理服務解決方案。

代表企業1:早期市場優勢決定後天產品能力——中交興路

中交興路成立於2004年,針對公路貨運存在的信息斷檔,搭建數據中臺,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提供車輛全方面管理服務。利用車聯網技術,中交興路旗下百萬級物流用戶的軟件車旺大卡進行數據收集,採集加工,結合中小物流企業的需求提供無地域限制的車聯網方案服務。目前已經服務超過460萬卡車司機。

智運管車平臺則是中交興路基於貨運平臺大數據,通過大數據清洗、整合、處理,打造的一款標準化在線業務管理平臺。通過智運管車平臺,企業可以提供隨時查看車輛位置、速度,實時掌握車輛動態,並且提供車輛安全預警功能,在保障運輸時效。另外智運管車產品還衍生出了車貨匹配和路徑規劃的服務,降低物流企業獲客成本,再一次提升運輸效率。

此外,中交興路在整合交通運輸大數據的基礎上還推出了車旺慧保風控系統,聯合多家保險公司共同建立模型,採用模型算法向客戶提供保前風險評測、保中安全服務、保後理賠評估等服務。

代表企業2:從SaaS系統向整個車聯網產業生態佈局——G7匯通天下

G7是一家持續創新的車聯網運營商,主要為大型物流企業及車隊提供車輛和智能裝備的管理和服務解決方案。通過建立技術中臺,利用人工智能AI+智能設備IA的技術,構建自身車聯網生態閉環。

早期,G7主要向物流客戶提供SaaS產品,訂製承運商考核系統,協助客戶進行幹線運力管理;另外,G7還鏈接銀行、高速、加油站,為客戶進行一站式的車輛運營產品。2016年開始,G7開始引入地圖、掛車載重系統、AI機器人、掛車管理系統,進一步加強車聯網感知技術,與整車廠、配件廠等形成價值鏈,佈局產業生態。G7給很多客戶提供了工具產品,協助他們管好自身的運力,提升物流效率的同時降低了物流成本。目前G7服務的客戶已經超過6萬家,鏈接車輛120多萬輛。

代表企業3:透明化車聯網服務——易流科技

易流成立於2009年, 專注於供應鏈與需求鏈之間的信息透明。通過“軟硬一體”SaaS平臺,易流對企業的人、車、貨、倉全面進行管理,實現物流基礎設施物聯網化和物流全鏈條的智能化。

在車聯網部分,易流擁有全國自有200多個工程師和合作2000多個,隨時上門響應進行車聯網終端安裝,安裝後對車輛進行24小時數據採集,在運輸過程中客戶可以通過追貨寶產品查看;主動安全系列產品則基於ADAS+DSM的車聯網設備,針對車距過近、車道偏離、分心駕駛等事件發出預警,保障司機運輸安全。

(3)車聯網其他跨界領域玩家

在乘用車領域,有一些如谷歌、百度、微軟、三星、英偉達等跨界車聯網的網絡技術服務公司。雖然目前他們僅僅在試點乘用車領域,但也不排除在看到商用車車聯網的發展空間後,進而轉型的可能。

「運聯研究」中交興路、G7、易流等車聯網產業鏈玩家分析

4 商用車車聯網的未來

4.1 車聯網技術的最終形態—無人駕駛

目前的無人駕駛仍然停留於概念層面,許多超過L3級別的貨車,還只能限於港口、礦山、試點區域等封閉地區的運行,無法落地到公共道路上。

實際上,這個問題的核心在於車輛的對外通訊能力。在物聯網技術沒有成熟之前,車聯網也很難突破。試想未來,車輛、各種交通基礎設施全部接入網絡,成功實現3.0的萬物互聯,由強大的雲計算系統來進行車輛調配和線路規劃,才能真正實現車聯網最終形態——無人駕駛,最大限度提升物流效率。

4.2 圍繞物流車輛降本管理,商用車車聯網未來可以挖掘出更大的商業價值需求

車聯網是圍繞貨車的移動服務網絡,集軟硬件為一身加強車輛對外通訊能力,為客戶提供整體性的車輛管理解決方案。因此,車聯網的載體是貨車,服務的是物流企業。這更像是對車輛進行資產管理,利用對車輛數據的監控,採集周邊交通基礎設施數據,再把這些數據進行加工處理。不管是燃油、維保、金融還是管理等方面,都可以有效降低客戶成本。從另一方面來看,車聯網不斷挖掘物流客戶的需求,發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未來還可以創造更大價值。

4.3 促使網絡貨運平臺成為中颱發展產業上下游,降低實體運輸企業的管理成本

技術先行。對網絡貨運平臺來說,日常上傳運單數據以及進行線上交易時,都需要SaaS系統的支持。並且藉助車聯網技術,無論是其導航、定位等功能,還是實時監控司機與車輛,都是幫助平臺降低運維成本。

此外,車聯網讓網絡貨運平臺成為數據中臺,不斷沉澱大量數據的同時,還能通過中臺鏈接產業鏈上下游,拓展如保險、金融、維修、保養等其他後市場服務能力。

對實體運輸企業來說,在車輛定位、監控等設備不完備的情況下,企業難以對車輛狀況、行駛行為進行實時監控,丟貨、損貨情況頻發,嚴重阻礙了企業發展。而車聯網技術的應用,利用強大的數據管控能力,通過感知、通信、導航等設備對車輛運輸全過程進行檢測,並且規劃出最優形式線路,不但可以大幅度提升企業運營效率,還可以降低企業對運力的管理成本,加強自身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