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社区争取来了几千万的房产,却在业主声讨中集体辞职了

十年前浦东一小区的真实案例。曾经的售楼处出租三年成了足浴店,因为免除了老板三年160多万的租金,这事在小区里闹得沸沸扬扬。业委会因此成了出卖业主利益的罪人,人人喊打。

然而,业委会在免租合约签订之前就已经集体辞职。并且,追溯到业委会成立初期,我们发现,引发业委会辞职惨剧的导火索——免租出去的售楼处,还是业委会维权两年,辛辛苦苦从开发商手中夺回来的。说句后话,如果业委会不曾为业主争取权益,也不会有这场房产租赁的纷争。

好事为何演变成悲剧?曾经冲锋陷阵为社区夺回千万房产的业委会如何成了小区的罪人?回头来看,整件事情业委会并没有那么多玄机和猫腻,更多的是令人唏嘘的猜疑和骂声。

他们为社区争取来了几千万的房产,却在业主声讨中集体辞职了

漫漫维权路,夺回千万房产

业委会上台后,为解决业主心中困惑已久的问题——小区的售楼处和会所究竟归属于开发商还是全体业主,做了大量调研。他们了解到,售楼处和会所分别挂在开发商的大产证中,看上去似乎属于开发商。然而,当委员拿着业委会开的介绍信,去房地产交易中心档案室查阅资料时,却被告知必须要开发商盖章后才能进入,而开发商拒绝盖章。业委会只能通过其他渠道获取资料,发现售楼处实际属于小区的物业用房,小区“会所”与“小学”属于小区公建配套。

掌握了初步证据的业委会讨论决定,先从比较容易解决的“售楼处”着手,成功以后再进行“会所”的维权工作。没有想到的是维权之路漫长且艰难,单是收回小区的售楼处,业委会就花费了两年多的时间。

2008年1月,业委会发函要求房地产交易中心、房屋登记处变更售楼处产权,几次去函无果后,业委会先后写信给浦东新区建交委、区政府、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市政府办公室等多家部门,均未获得实质性的结果。

无奈之下业委会想要通过打官司来确定产权归属,但从法院了解到公益性的房屋打官司必须按房屋的实际价值计算法院的受理费。而605平方的售楼处需要一笔极高的费用,只能作罢。

发函不行,打官司代价又太高,业委会只能采用不间断的走访形式争取小区权益:跑窗口、办公室,找科员、领导甚至托熟人关系,十几次来回折腾,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多亏了业委会里的退休人员时间充裕,坚持不懈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反复磨合,终于在2008年12月22日争取到了房地产登记处发给开发商的《办理更正通知》。

但开发商拒绝办理相关手续,业委会又寻找相关领导的帮忙,房地产登记处的上级部门于2009年2月23日终于将售楼处的产权人由开发商更正为全体业主。

得到这个结果,业委会并未松懈,他们考虑到开发商一定会拒绝接受产权更正,后面的法律诉讼一定避免不了,因此未雨绸缪地在2008年12月15日召开业主大会会议,请求全体业主授权业委会与开发商进行可能的法律诉讼行动。

业委会主任自己担任辩方律师,进行法庭辩论。经过数次行政诉讼官司之后,业委会赢得了法院的支持,开发商不仅要迁出售楼处,还要支付房屋使用费346100元。

一场欢喜一场愁,业委会集体阵亡了

两年时间,奔波不断,打了4场官司,业委会终于成功收回了售楼处!但怎么来使用这605平方的房屋呢?新的问题接踵而至。

有业主提出改为老年活动室,也有人主张租出去增加小区公共收益。业委会考虑到当时小区外墙近十年没有清洗,阳台的栏杆全部生锈,遂决定出租房屋以获取公共收益。租金先用来清洗外墙和换不锈钢阳台,至于老年活动室,可先利用架空层的空间,搭建房间临时过渡使用,等小区会所收回后,自然能从根本上解决所有问题。

出租方案已定,2010年3月29日,业委会在社区网和告示栏中请业主帮忙找租客,并在同年4月17日的业主代表会议上向业主汇报想法,再请业主们共同寻找理想的租户,但最后只有联华超市和咖啡店两家有意承租。因联华超市要求改变房子结构,且着重存放物品,考虑到影响承重,存在安全隐患,业委会与咖啡店主签订了租房合同。

他们为社区争取来了几千万的房产,却在业主声讨中集体辞职了

从2010年6月到8月中旬,咖啡店开始装修的2个月里,没有业主向业委会提出异议。等到装修工程即将完工之时,有业主对咖啡店提出了反对意见。

业主要求咖啡店不能起油锅、不能有油烟,不搞娱乐活动,只用二只煤气灶烧水,做好封闭下排水道等。咖啡店店主主动到有关业主家里去听取意见,说明咖啡店豪华装修已投入近百万,如不能开业就面临装修费的赔偿等问题,业委会也向相邻业主承诺,即使咖啡店开业了,只要遇到问题,业委会都会积极帮助解决。在不断协调中,部分业主表示了理解,仍有少数人坚决反对,甚至拉出了多幅白底黑字的大条幅标语。

他们为社区争取来了几千万的房产,却在业主声讨中集体辞职了

条幅标语的出现给业委会造成了很大压力,咖啡店被迫停工,老板则要求业委会赔偿。万般无奈之中,业委会向小区有关领导求助,要求居委会出面召开座谈会,疏导业主情绪,缓解矛盾。但有关领导觉得问题比较棘手,迟迟没有任何行动和措施。

天天面对着大幅标语,业委会陷入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困境中。这个公益性的自治组织在得不到业主理解、社区领导支持的情况下,无奈又无助。终于,业委会正副主任于2010年年底先后提交了辞职报告,引咎辞职。

留下的业委会委员原来打算继续处理好后续工作处理,却在后来与社区领导就业委会后期工作安排等问题发生严重分歧,最终也纷纷辞去了业委会工作。业委会已经停摆,但不知为何,“官方”迟迟不向业主发布业委会集体辞职的公告。

猜疑与真相——足浴店免租原委

为何咖啡馆变成了足浴店?业主们不得而知,业委会表示,当时咖啡店装修投入打水漂,开业遥遥无期,业委会的集体辞职使咖啡店老板更加着急,不断地向街道、居委要求解决问题。街道、居委为此成立了一个工作小组,由居委会和部分业主代表出面解决咖啡店问题。

据了解,当时的工作组认为解决业主的矛盾就必须不让开咖啡店,不让开咖啡店就必须解决投资者装修损失,而解决装修损失的唯一可行办法就是给老板一定的免租期。

经街道第三方进行测算后与咖啡店谈,最后结果是:咖啡店改变用途(变成了足浴店),免租至2013年6月30日(扣除停工及新项目调整开业的时间实际免租2年),租金由原合同的2.5元减为2.1元/平方米/日起步。整个免租谈判过程都是由居委会、街道主持。

也许为了解决咖啡店的补偿问题不宜向公众告知,业委会集体辞职消息拖到补充协议签订后,有关部门才正式公布。这给很多业主造成了“业委会签好免租协议当晚集体辞职”的误会。

一些业主后来分析认为,唯一能够肯定的一点是,店铺性质是在业主的反对下才改变的。街道有意遮蔽的租约谈判过程无从知晓,有人说,业委会集体卸任后,居委会接手了相关工作,业主资产顺理成章变为政客的工具。预备出租的售楼处,从一开始的高租金变为低租金,从短租约变为长租约,从有押金变为没押金,从免租两个月到一分钱租金没收到过,是居委会某些掌管印章的人昧着良心,把这个红章盖到了不知所谓的租约合同上。

悲剧的感想

有人说足浴店老板是个人物,有人说居委逃不了干系,有人说整件事情的水太深,已经不知道还能相信谁了,有人责怪业委会未尽全力,还有人感叹原来业委会面临的困难如此之多。然而摊子已经烂在那边,新业委会对免租问题讳莫如深,据说还有人威胁不要再执着此事,恐重蹈前业委会的覆辙…..

总之众说纷纭,真相还是未知。但最悲伤的人是谁呢?是因这次事故集体阵亡的前业委会,还是小区所有的业主?

翻看当年业主论坛上的帖子,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

我们这个小区会叫的狗多,干活的人少,怪不得人家几个年轻人,人家面对的有无赖、政府、法院、直接监督领导、小区黑社会。社会如此,你倒是要求人家无偿的冒着多大的风险,糟蹋多少时间,去给大家搞这个烂摊子呢?

这番感慨几乎适用于每一个撕裂的小区。一群斗争的群体,一堆棘手的问题,一个破败的家园,让人想问一句,业委会的悲剧还要上演到何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