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臣子們為何不願臣服雍正?管仲的這句話給出答案

管仲說“民予之則喜,奪之則怒”,這句話很符合人性,千百年來已經被歷代王朝所證明。放在治理層面,就是給下面的人甜頭,人家才會支持你;侵犯別人利益,那就等著捱罵或被人反對。《雍正王朝》中,雍正雖然是至高無上的帝王,但正因為奪人所需,以至於支持者寥寥無幾,反對者層出不窮。

雍正王朝:臣子們為何不願臣服雍正?管仲的這句話給出答案

一、皇子時代,反對他的人已經不少

胤禛一登場,就展現出鐵面無私的個性,還被人冠以“冷麵王”的稱號。人都願意與熱情的人打成一片,就是像老八那種,但會對胤禛那種敬而遠之。胤禛也不怕得罪人,黃河發大水,他跑到戶部去清查賬底。戶部在胤禩的管理下,錢被百官給借走,賬本就亂的一塌糊塗,你胤禛一查,不是揭了人家的案底嗎?順帶著連胤礽和百官也給得罪了。

接著,下江南籌款,實質上是虎口奪食,不僅得罪鹽商,而且得罪了八爺黨和大阿哥;追繳戶部欠款,不僅得罪百官,連所有皇子也給得罪了一遍……總之,得罪人的事,盡被胤禛給接手了。得罪人一次,人家可能忍了,三番五次地折騰人,這筆賬,人家都在心裡給記著呢。

雍正王朝:臣子們為何不願臣服雍正?管仲的這句話給出答案

為了討好康熙,胤禛還自創“孤臣”的概念,進一步強化了“冷麵王”的人設,也將自己推到大多數人的對立面。(秋媚說:人心在你那邊,你說話才有說服力,人心不在你那邊,你說的話自便難有人聽。)

二、奪嫡的勝出,讓兄弟們不服

在康熙朝,奪嫡之爭的激烈性可謂盛況空前,兄弟們為了那把龍椅,各自使出了渾身解數。但皇位只有一個,胤禛的勝出,讓其他人希望落空。曾經有多大的希望,如今就有多大失望。甭管胤禛給人家多麼好的待遇,多麼高的爵位,他也別想打消人家得“帝王夢”,因為這種夢想一旦擁有就會相伴終生。

雍正王朝:臣子們為何不願臣服雍正?管仲的這句話給出答案

那些失意的皇子,自然也會不甘心,誰也不想看到曾經的兄弟變成君臣,我們都是皇阿瑪的兒子,憑什麼傳位給你胤禛。尤其是對皇位期望比較高的失意者,將各種不服氣直接寫到了臉上,傳位當天的夜裡,八爺黨就提前控制豐臺大營,想渾水摸魚,好在胤祥橫空出“獄”;老十四回朝,無視雍正的旨意,大鬧康熙靈堂;朝會時,老十就更出格,用“放屁”的方式抵制雍正……

雍正的兄弟對他的不服,是奪嫡之爭的延續。即便雍正成為名副其實的皇帝,老八依舊還要憑藉強大的勢力與雍正周旋,為的就是能夠推翻他;老三看著老實,一派書生模樣,但他是清流領袖,也沒少給雍正添堵;胤禵從始至終都以為雍正竊取了他的皇位,天天都在嘔氣,給雍正製造麻煩。

雍正王朝:臣子們為何不願臣服雍正?管仲的這句話給出答案

秋媚說:皇位的唯一性決定了皇權的排他性,一群有奪嫡之心的兄弟,不管誰當皇帝,都是有你沒我,有我沒你。

三、“新政”的推行,讓士紳一肚子苦水

西北大捷後,推行“新政”就成了雍正的頭等大事。但“新政”的目的是為了刷新吏治,都是站在普通百姓的立場,這就觸動了既得利益者。

攤丁入畝:廢除人頭稅,把稅攤派到田地裡。田多的多交,田少的少交,沒田的不交。很明顯,士紳的田比較多,交的稅也變多了,他們肯定不樂意。

雍正王朝:臣子們為何不願臣服雍正?管仲的這句話給出答案

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原來不用交稅、不用納糧、不用服徭役的士紳,現在要像普通百姓一樣幹活交稅,他們打心裡恨死雍正了。尤其是清流,牴觸心理超級強。

追繳虧空、火耗歸公、整頓旗務,說白了就是些奪人飯碗的事,侵犯的都是權貴的利益,這些人能服雍正嗎?即便是雍正的嫡系奴才年羹堯,也看不過去了。

朝堂上的官員以及皇子,基本都是大清士紳的代表,他們為了自己利益可從來不顧老百姓的利益,但誰動了他們的利益就只會讓他們咬牙切齒,有勢的就暗地裡陽奉陰違,沒勢的就茶樓裡造謠生事。

雍正王朝:臣子們為何不願臣服雍正?管仲的這句話給出答案

朝堂上,各種勢力盤根錯節,很多時候可以借力打力。雍正在推行“新政”的過程中操之過急,幾乎同時得罪所有既得利益者,這也導致胤禩逼宮時,居然沒有幾個人願意站出來幫雍正說話。

鬥哥說:公道並不總在人心,雍正做了很多實事,兄弟們不理睬,百官們不理解,到頭來還留下滾滾罵名。反倒是胤禩,好事沒怎麼幹,卻能籠絡一片人心,為自己博得美名。



各位看官,喜歡歷史的麻煩記得點贊關注轉發哦~


雍正王朝:臣子們為何不願臣服雍正?管仲的這句話給出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