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权臣的灭亡│598

到此,事情当然还没完。

形势的发展,连楚王司马玮都吃惊不小。

司马玮虽然恨怨司马亮和卫瓘,但毕竟还没到生死仇敌的程度,这怎么稀里糊涂的就都给杀了呢?

这时,主要的肇事者岐盛,又来劝说司马玮,既然已经如此,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借助大军在握的便利,诛除贾南风及其党羽,扶正王室,安定天下。到时候,这个天下就是你楚王司马玮说了算了。

司马玮虽然胆大包天,但是对于这个几乎等于谋逆的建议,也还是犹豫不决。

看来杨骏也好,司马亮也好,司马玮也好,都是银样镴枪头,关键时刻,都拿不出手啊。

这时,在无数人头落地之后,天,终于渐渐亮了。晋国朝中大臣们,也终于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太子少傅张华见司马玮如此肆意杀戮,胆大妄为,非常愤怒,他通过贾南风的心腹宦官董猛,向贾南风进言:“楚王司马玮诛杀了司马亮和卫瓘,不管是朝政大权还是军权,可都掌握在他的手里了。这样一来,君主的安危可就完全看司马玮的脸色了。这个皇位还怎么可能坐得安稳?必须迅速制裁司马玮。应当以矫诏擅权杀人的罪名惩处他。”

这个张华,就是当初因为向晋武帝司马炎建议让司马攸辅政而被排挤到幽州去的那位。不过,能臣就是能臣,张华到幽州后,很快将幽州治理的井井有条,人民安居乐业,士卒兵强马壮,距离幽州远远近近的各少数民族部落也纷纷或归附,或遣使朝贡。晋惠帝即位后,张华被封为太子少傅,可是又遭到杨骏的猜忌和打压。不过,关键时刻,一心为国的张华还是站了出来,希望能平息动乱,稳定朝政。

贾南风前面之所以和司马玮联合,也只是为了对抗司马亮和卫瓘,现在这二位已经除掉,贾南风当然不希望司马玮再欺压在自己头上。对于司马玮的实力,贾南风也是深深忌惮。现在听张华如此建议,正中下怀,立刻准备着手办理。

可是,此时的皇宫内外,朝廷上下,乱作一团,大家都恐惧担忧,不知如何是好。这该让谁去抓捕司马玮呢?这可是个危险任务。

这时,还是张华站出来,建议晋惠帝,没那么复杂,就派殿中将军王宫,拿着代表皇帝特使身份的信物去就可以。

此时,司马玮手下的各军将士,经过一夜混乱厮杀,也是疑虑纷纷,莫衷一是,军心混乱至极。

这时,皇帝身边的殿中将军王宫出现,又拿着皇帝特使的信物,立刻得到了各军将士的认可。王宫宣布:“楚王司马玮是矫诏,各军将士不要再听从司马玮的命令。”

各军将士一听,司马玮是假传圣旨啊,不得了,赶快跑。于是一哄而散。司马玮成了光杆司令,顺利被抓了起来,被押到廷尉处,听候处置。

贾南风对于楚王司马玮的处置和司马玮处置司马亮,是如出一辙的简单粗暴,那就是直接斩杀。

别看你是晋武帝的亲儿子,平日里位高权重,吆五喝六,事到临头,也躲不过掉头之祸。

司马玮当然感觉委屈啊,我虽然有矫诏之举,但主要部分,还是在听从皇帝旨意行事啊,我怀中有圣旨为证啊。

但这时候再喊冤也没人听了。

杨骏、司马亮、卫瓘临死之时,又何尝不觉得冤呢?

因而,就在司马玮处死司马亮、卫瓘之后不久,自己也人头落地,步了这二位的后尘。当然,公孙宏、岐盛也没跑了,一并被斩杀,夷三族。

既然是司马玮矫诏,那司马亮、卫瓘就属于被冤枉的了,于是司马亮、卫瓘被恢复名誉,各自追封谥号。

这一下,贾南风终于感觉再无掣肘,独揽朝政,她的亲信一党都纷纷加官进爵。

但是,这些人还是阴谋害人是行家,但处理朝政一窍不通啊,还是得选一个大臣出来主持日常政务的处理啊?

这时,贾谧向贾南风推荐张华。贾谧认为,张华既不是皇族,也不是外戚,不存在胁迫皇帝的可能性,而且为人儒雅,不会刚愎自用,又富有谋略,是众望所归,正是托付政事的最佳人选。

经过反复思考,贾南风确实没有别的更合适的人选,于是任命张华为侍中、中书监,主要负责政务,又任命裴頠(wěi)为侍中,安南将军裴楷为中书令、侍中,与右仆射王戎一起,一并负责国家大事的处理。

晋国朝政大权,难得的落在了一心为国的大臣张华手里。

此后数年间,虽然晋惠帝依然昏庸呆傻,虽然贾南风依然凶狠毒辣阴险诡诈,但在张华、裴頠等人的周旋、操持、苦心经营下,经过半年多的血腥厮杀后,晋国朝堂终于相对安稳了下来。

朝堂终于能正常运转了,国家大事也终于有人处理了。

张华等人和贾南风之间,相处的也还算和睦,贾南风也对张华比较敬重。

终于到中场休息时间了。

当然,既然只是中场休息,那么这个时间就不会太长,更大的风浪已经在到来的路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