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權臣的滅亡│598

到此,事情當然還沒完。

形勢的發展,連楚王司馬瑋都吃驚不小。

司馬瑋雖然恨怨司馬亮和衛瓘,但畢竟還沒到生死仇敵的程度,這怎麼稀裡糊塗的就都給殺了呢?

這時,主要的肇事者岐盛,又來勸說司馬瑋,既然已經如此,乾脆一不做二不休,藉助大軍在握的便利,誅除賈南風及其黨羽,扶正王室,安定天下。到時候,這個天下就是你楚王司馬瑋說了算了。

司馬瑋雖然膽大包天,但是對於這個幾乎等於謀逆的建議,也還是猶豫不決。

看來楊駿也好,司馬亮也好,司馬瑋也好,都是銀樣鑞槍頭,關鍵時刻,都拿不出手啊。

這時,在無數人頭落地之後,天,終於漸漸亮了。晉國朝中大臣們,也終於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太子少傅張華見司馬瑋如此肆意殺戮,膽大妄為,非常憤怒,他通過賈南風的心腹宦官董猛,向賈南風進言:“楚王司馬瑋誅殺了司馬亮和衛瓘,不管是朝政大權還是軍權,可都掌握在他的手裡了。這樣一來,君主的安危可就完全看司馬瑋的臉色了。這個皇位還怎麼可能坐得安穩?必須迅速制裁司馬瑋。應當以矯詔擅權殺人的罪名懲處他。”

這個張華,就是當初因為向晉武帝司馬炎建議讓司馬攸輔政而被排擠到幽州去的那位。不過,能臣就是能臣,張華到幽州後,很快將幽州治理的井井有條,人民安居樂業,士卒兵強馬壯,距離幽州遠遠近近的各少數民族部落也紛紛或歸附,或遣使朝貢。晉惠帝即位後,張華被封為太子少傅,可是又遭到楊駿的猜忌和打壓。不過,關鍵時刻,一心為國的張華還是站了出來,希望能平息動亂,穩定朝政。

賈南風前面之所以和司馬瑋聯合,也只是為了對抗司馬亮和衛瓘,現在這二位已經除掉,賈南風當然不希望司馬瑋再欺壓在自己頭上。對於司馬瑋的實力,賈南風也是深深忌憚。現在聽張華如此建議,正中下懷,立刻準備著手辦理。

可是,此時的皇宮內外,朝廷上下,亂作一團,大家都恐懼擔憂,不知如何是好。這該讓誰去抓捕司馬瑋呢?這可是個危險任務。

這時,還是張華站出來,建議晉惠帝,沒那麼複雜,就派殿中將軍王宮,拿著代表皇帝特使身份的信物去就可以。

此時,司馬瑋手下的各軍將士,經過一夜混亂廝殺,也是疑慮紛紛,莫衷一是,軍心混亂至極。

這時,皇帝身邊的殿中將軍王宮出現,又拿著皇帝特使的信物,立刻得到了各軍將士的認可。王宮宣佈:“楚王司馬瑋是矯詔,各軍將士不要再聽從司馬瑋的命令。”

各軍將士一聽,司馬瑋是假傳聖旨啊,不得了,趕快跑。於是一鬨而散。司馬瑋成了光桿司令,順利被抓了起來,被押到廷尉處,聽候處置。

賈南風對於楚王司馬瑋的處置和司馬瑋處置司馬亮,是如出一轍的簡單粗暴,那就是直接斬殺。

別看你是晉武帝的親兒子,平日裡位高權重,吆五喝六,事到臨頭,也躲不過掉頭之禍。

司馬瑋當然感覺委屈啊,我雖然有矯詔之舉,但主要部分,還是在聽從皇帝旨意行事啊,我懷中有聖旨為證啊。

但這時候再喊冤也沒人聽了。

楊駿、司馬亮、衛瓘臨死之時,又何嘗不覺得冤呢?

因而,就在司馬瑋處死司馬亮、衛瓘之後不久,自己也人頭落地,步了這二位的後塵。當然,公孫宏、岐盛也沒跑了,一併被斬殺,夷三族。

既然是司馬瑋矯詔,那司馬亮、衛瓘就屬於被冤枉的了,於是司馬亮、衛瓘被恢復名譽,各自追封諡號。

這一下,賈南風終於感覺再無掣肘,獨攬朝政,她的親信一黨都紛紛加官進爵。

但是,這些人還是陰謀害人是行家,但處理朝政一竅不通啊,還是得選一個大臣出來主持日常政務的處理啊?

這時,賈謐向賈南風推薦張華。賈謐認為,張華既不是皇族,也不是外戚,不存在脅迫皇帝的可能性,而且為人儒雅,不會剛愎自用,又富有謀略,是眾望所歸,正是託付政事的最佳人選。

經過反覆思考,賈南風確實沒有別的更合適的人選,於是任命張華為侍中、中書監,主要負責政務,又任命裴頠(wěi)為侍中,安南將軍裴楷為中書令、侍中,與右僕射王戎一起,一併負責國家大事的處理。

晉國朝政大權,難得的落在了一心為國的大臣張華手裡。

此後數年間,雖然晉惠帝依然昏庸呆傻,雖然賈南風依然兇狠毒辣陰險詭詐,但在張華、裴頠等人的周旋、操持、苦心經營下,經過半年多的血腥廝殺後,晉國朝堂終於相對安穩了下來。

朝堂終於能正常運轉了,國家大事也終於有人處理了。

張華等人和賈南風之間,相處的也還算和睦,賈南風也對張華比較敬重。

終於到中場休息時間了。

當然,既然只是中場休息,那麼這個時間就不會太長,更大的風浪已經在到來的路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