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不了班的少先队员,中导条约和苏联SS-20中程导弹

《中导条约》撑了30多年,说倒也就倒了。这个条约当年签的时候就不是正常平等状态,其后过段时间就要扯次皮,签约双方都是各自表述,一边打着擦边球一边指责对方违约,搞得跟罗生门似的。现在一朝废掉,那废了也就废了,本来一直站在悬崖边上的世界似乎也没有向前垮了一大步。

不过这事儿与我何干呢?说来真是满屏都是泪。话说2018年10月底的时候,川普君发话要退出中导,我也想蹭蹭热点,就写了篇SS-20导弹的小文。殊不知这权重不够的作者,没资格蹭热点,发出去木得推荐,这篇文也就废了。现在找出来改改,把前面涉及时事的部分砍掉,后半截还是能看的。所以我就随便发发,大家就随便看看,就是维持个发文频率而已。

SS-20两级固体燃料分导多弹头机动中程弹道导弹,苏联编号РСД-10,命名为“少先队员”。1976年开始部署,当年被北约组织发现,北约编号SS-20,命名为“佩刀”。

接不了班的少先队员,中导条约和苏联SS-20中程导弹

三面图

SS-20在推出时可谓集苏联战略导弹设计之大成,与之前的SS-4、SS-5相比有了革命性进步,使苏联核导弹武器的设计和作战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使西方和苏联的核武器对抗形势开始发生逆转。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评判,SS-20仍是一款极为经典的毁灭武器。

首先要明确一点,SS-20和现在大家都很熟悉的东风系列中短程导弹不一样,没有那么多种乱七八糟的高科技弹头,它只带核弹头的。这是一种毁灭机器,拿来消灭欧洲和亚洲(也包括我们)的。在苏联人眼里,这个少先队员是用来砸烂旧世界的,在西方老爷眼里,这把佩刀出鞘也是要砍死半个世界的人的。

SS-20射程5500公里,从莫斯科附近发射10分钟就可以打到西德,整个欧洲都在火力范围内,如果在华约领土上靠前部署,留给西方的反应时间更短。苏联国土面积广阔,SS-20在苏联领土上机动可涵盖几乎整个欧亚和北非,相当于整个旧大陆都在其威胁之下。

SS-20的载荷为1.1吨,一般带三个惯性制导的分导式核弹头,每个当量15万吨TNT。如果减少弹头数量,射程还可以增加,只装两个弹头时射程为7000公里,只装1个弹头时射程增加到10000公里。

最绝的是SS-20其实就是试验性三级洲际导弹SS-X-16(未量产和部署)的上面两级,也就是说如果给它加上个第一级它就变成了一发洲际导弹,这下连美国都没得跑,这也是美国在中导条约谈判中坚持一定要彻底销毁它的重要原因。

因为本身就是洲际导弹试验的衍生产品,SS-20的制导与子弹头技术完全是按洲际导弹的标准搞的,精度很高也不易拦截,分导式的子弹头可以打击三个不同的目标。

​子弹头采用当时洲际导弹的自旋再入方式,子弹头释放后在自旋火箭推动下以慢旋方式进入大气层,进而使打击精度(CEP)从 550 米提高到了 450 米。进入 80 年代后,由于制导技术的提高,SS-20 的命中精度又提高到了370 米。而同是中程导弹的 SS-4 的命中精度为 2.4 千米,SS-5 为 1.2 千米,SS-20 的前身 SS-X-16 也有 1.6 千米。 

接不了班的少先队员,中导条约和苏联SS-20中程导弹

三个子弹头

上图可见SS-20三个狰狞的核弹头,与其他很多导弹不同,SS-20子弹头外没有整流罩。子弹头后四个小圆锥体据说是掩护子弹头突防的诱饵装置。

接不了班的少先队员,中导条约和苏联SS-20中程导弹

发射

除了导弹本身的性能可怖,SS-20在自动化水平和发射方式上也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之前老式弹道导弹有的是部署在发射井里,还有的能用挂车牵引机动一下。但它们使用的是液体燃料,需要发射时再加注。即使是可以牵引的型号,接到命令后,也需要把导弹拖到事先准备好的发射场,起竖、校准、加注燃料,时间又长阵容又大。很可能敌机临空扔下炸弹,导弹的准备都没完成。

​SS-20是固体燃料导弹,可以长期保持待发状态。使用MAZ-547A越野车作为载具,具有运输、起竖、发射三种功能。一个SS-20作战单位包括三用发射车、指挥车、通讯车、再装填车。紧急情况下仅指挥车和发射车就可以完成发射任务。

接不了班的少先队员,中导条约和苏联SS-20中程导弹

三用发射车

SS-20的作战阵地一般是选在森林、灌木林地中,利用自然环境隐蔽。事先在几十公里内勘测好若干发射地点,并通过环形道路连接,在作战区域内还修建了导弹存储设施。平时导弹发射车在环形公路上游动,接到命令后开到预定的发射地点即可发射。

老式导弹发射时,需要平整的场地以便起竖,还要有各种辅助车辆、设备的摆放位置。导弹发射会对地面产生很大冲击力,需要硬化的地坪,这些永久式的发射点在战时自然很容易成为敌方打击目标。而SS-20采用了延伸底部的发射方式,虽然导弹出筒速度达到15米/秒——20米/秒,对地面的压力也仅为40吨/平米—50吨/平米,一般汽车可通行的路面即可承受。也就是说SS-20的发射阵地并不需要进行强化和特殊处理,没有明显的标志物,再加上其本身依靠越野车在小路上不断游动,敌方要对它进行定点打击的难度很高。

为缩短系统反应时间,SS-20 导弹采用了水平瞄准定向技术,该技术克服了传统的导弹起竖后再瞄准定向耗时长的缺点。发射前对水平放置的导弹进行测试和瞄准定向,同时采用液压加燃气助力的方法,将导弹起竖时间缩短到 10 秒钟。为适应敌方目标可能的变化,SS-20 导弹设计有目标重装订功能,如果新目标在原发射方位的 1 ——2 度内,SS—20 导弹可在几秒钟内重新瞄准新目标;如果新目标偏离原发射方位的角度较大,则需 20 ——30分钟。这种重定目标的能力比成为了 SS-20 导弹高度火力机动能力的重要标志。

​SS-20 从进入预定发射点到发射的准备时间约为 15 分钟,而处于待发状态的导弹,其反应时间仅需 90 秒。

接不了班的少先队员,中导条约和苏联SS-20中程导弹

飞行中的佩刀

从上面这些干巴巴的文字中难以直观感受当时欧洲诸国在SS-20部署后的惶惶不可终日,这种恐慌在美国对应部署“潘兴II”和陆基战斧形成新的军备竞赛后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东德间谍机构领导人马库斯·沃尔夫在其回忆录中写道“1980年是苏美关系剑拔弩张的一年。北约组织声称,由于苏联在俄罗斯西部和东德部署了SS-20机动导弹,它必须对此采取反措施。1979年下半年,北约决定,除非1981年12月底以前苏联通过谈判同意从我国撤出这批导弹,否则它将在4个欧洲国家部署核导弹,其中包括西德。这将使冷战双方直接受到近在咫尺的可以打到欧洲大部分主要城市的导弹威胁。此时北约规定的期限已过,东西德一片愁云惨雾。一些评论员把当时的形势比做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夜。在战争乌云密布的情形下,一步不慎就有可能导致战争的爆发。”

在随时面临灭顶之灾的重压下,剑拔弩张势不两立的东西德居然开始绕过各自的主子直接接触,设法抱团自保。西德总理施密特通过特使告知东德领导人昂纳克,局势正在失去控制,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可以信赖,西德一方绝不会乱来,换言之两个超级大国玩这场战争游戏时,德国人应该彼此对话,保持头脑冷静。

西德社会民主党政府内担任议会党团主席的实权人物赫伯特·魏纳则暗示,为了捍卫德国的利益,稍有核冲突的苗头,他会立即通知东德,不管他本人会冒多么大的政治风险。

所以当时情况就是欧洲国家上蹿下跳急着推动废弃中导。美国呢,如果不废中导,可以把欧洲国家牢牢捆绑在自己战车上;如果废了中导,自己也有各种替代手段,打算通过废弃中导削弱苏联核力量;苏联则打算在尽量多保留先进型号的同时,通过废弃中导为条件在其他方面比如太空战领域限制美国以取得均势或者获得更大利益。毕竟导弹是美苏两家的,既然两家各自都心怀鬼胎,自然拖拖沓沓怎么都谈不拢。

后来到87年,苏联突然180度转向,居然主动重启谈判,全盘接受美国双零点方案,这就谈成了,是为《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简称《中导条约》。

​为什么会“居然”、“主动”、“重启”?因为苏联出了具有新思维的地图头戈尔巴乔夫啊,后来看来他的新思维就是以国外记者的夸奖为人生追求,以国外报纸的评论作为治国纲领。能上大场面谈笑风生就是他的政治成绩,其他他才不管呢。

接不了班的少先队员,中导条约和苏联SS-20中程导弹

妈妈,我上电视了

前面说到《中导条约》成了罗生门,现在谁都说是对方占了便宜自己吃了亏。事后俄国人大致是这样看的。

一是苏联原坚持一揽子谈判中导与战略导弹防御(SDI)问题,美国反对,结果还是没涉及 SDI;

二是所谓“全球双零点方案”,即美国要求苏联把中导和中短导一枚不留,统统销毁,双双削减为零。苏联则希望保留亚洲部分用以威慑日本和中国的100枚SS-20导弹,结果还是实现了“双零点方案”(不管苏联过去曾给过我们多少帮助,也不管现在中俄之间战略利益如何稳固,当苏联最强盛的时候,它给我们造成最大的威胁的事实不可改变);

三是现场核查问题,苏联反对进行现场核查,在美国的坚持下,它不仅同意到导弹基地,试验、贮存、训练和销毁设施现场进行核查,还同意到SS-20生产工厂进行现场核查。

也就是苏联原设的立场一个都没坚持住,最终根据条约苏联要销毁的武器是美国的两倍(二者分别是1836枚和859枚),并且苏联销毁的是已部署的武器,而美国销毁的大多是没有部署的武器。同时美国销毁的武器有海基和机载巡航导弹可以替代,而苏联销毁了就没得替代品。

唯一可让俄国人聊以自慰的是对俄国来说,战略核威胁的一个组成部分消失了。而对美国本土来说,该条约没有减少任何威胁。

既然条约签了,当然就要执行,并且要当着对方的面执行。

至1989年,654枚SS-20全部销毁完毕。其中72枚被以实弹发射的形式销毁,令苏联人痛心疾首的是,这72枚全部发射成功(一般条件下SS-20发射成功率为90%,而当时“潘兴II”据说因技术不成熟,发射成功率不足三分之一)。大家可以对比下近十年中俄罗斯发射导弹的成功率,就可以感觉这个数字的不平常。

其余的SS-20均采用捆上炸药炸毁的形式,在美国专家目视范围内灰飞烟灭。

销毁SS-20的同时,苏联人也去监督美国销毁他们的导弹。美国人的方式是把导弹拆散后烧毁。苏联人飞到美国只有一天的时间进行核查,连时差都来不及倒。苏联人一落地,美国人就摆出111个据说装着拆散导弹零件的集装箱。因为时间和人手不足,苏联人只检查了20多个就签了字。结果在焚烧时发现一些打开的集装箱中根本是与导弹无关的杂物,苏联核查人员也只能吃闷亏。而被烧毁的弹体中是否包含导弹的控制设备等重要部件,统统来不及核查。所以在销毁问题上苏联人“卖了老实沟子”。

​前面说过SS-20的洲际导弹血统,美国人在沃特金斯的制造厂附近干脆建了三栋两层小楼长期驻扎。每当新的“白杨”导弹出厂,先要被送到专门场地由美国人用仪器检测,防止SS-20被借壳复活;苏联人根据对等原则也在美国马格纳的导弹装配工厂检查,可一无钱二无设备,只能靠目测,维护维护面子而已。

接不了班的少先队员,中导条约和苏联SS-20中程导弹

并排展出

最后一枚SS-20被送到美国华盛顿航空航天博物馆,与“潘兴II”并排展出,也许在苏联人看来这并非丢脸的事?

我想他们并不认为把SS-20摆到华盛顿有什么丢脸的,因为接着还有更奇葩的事。

为庆祝联合国成立四十五周年,苏联向联合国赠送了一座雕像。这座雕像表现了骑着战马的圣乔治,用十字架刺杀了由SS-20和“潘兴II”弹体组成躯干的恶龙,以纪念《中导条约》的签订。

雕像大名《善必胜邪》。

话说自黑到这个地步真的好吗?

接不了班的少先队员,中导条约和苏联SS-20中程导弹

善必胜邪

其实什么销毁导弹自黑什么的,都是枝末小节,关键是《中导条约》的签订是苏联解体的开始。美国看出戈尔巴乔夫没有立场和底线,立刻开始全方位步步进逼,很快苏联被收拾得七荤八素,最终关张了事。

SS-20销毁的时候,MAZ-547A三用发射车不必销毁,于是发给乌克兰当木材运输车用。说起来讽刺,当SS-20被秘密部署到东德的时候,也是在夜间伪装成木材运输车进入的。

​后来据说曹县因为大力开展伐木工作,从乌克兰进口了很多木材运输车。于是在曹县2017年阅兵的时候,又有某种6轴运输车驮着导弹隆隆而过……

接不了班的少先队员,中导条约和苏联SS-20中程导弹

是叫舞水端还是什么的

  套用一句老话结尾吧:少先队员不死,只是接不了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