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谈兵”是笑谈,谁知一箭射其三!

大家都知道,公元前261,周赧王54年,秦赵“长平之战”,赵国战败,赵将赵括战死,秦将白起坑杀45万赵军,历史称之为“纸上谈兵“的成语渊源。称赵王“利令智昏”。大家都认为是赵括的“空谈误国”没有带兵才能造成的,又都认为赵王听信奸佞,中了秦国的离间之计,却不知道中了韩国冯亭的嫁祸于赵,是一个弱秦,灭赵,存韩的诡计。

当时天下,山东诸国,唯赵最强,人口有史书说二千万至二千五百万之间,军队有五十万,是唯一与秦能抗衡的大国。秦国采取连横之策,以蚕食之计吞并诸国。秦军在围困韩国上党后,断绝了其外界联系,韩国太守冯亭为韩国王出了一计,让韩国将已成秦军口中之食的上党献于秦国,同时冯亭帅上党军民再以秦军残暴为由愿将上党十七郡归仁德之赵国,意欲引祸水归赵,这样赵国必然以不用一兵一卒只需阻止秦军吞杀上党,垂手而得上党战略要地,一定出兵援助,而秦国用全国之力,不间断围攻上党,投入了巨大的一切资源,岂可拱手让人?这时赵国来夺上党,无疑是虎口夺食,一旦两国交战,心然是全方位的战略对决,一旦秦胜,也是残胜,也必将重创秦国,无力再继续吞噬韩国,一旦秦败,也必将退回陇内,不再威胁韩国,一旦赵胜,赵国必将怀韩国之德,而不再侵吞韩国,与韩国结盟共同抗秦。一旦赵败,则有灭国之危,而且秦国会夾胜之威连续攻击赵国,而无腶韩国,从而达到,强秦,灭赵,存韩的目的!这一招很毒,在当时天下来说,秦国是一个积几世努力而成为天下强国,目的是吞并天下,有远大的战略定力的大国,而且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当时是十分老练和成熟的,其大战略定位就是统一天下,这时唯一可与秦国对峙的只有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成为天下强骑军的赵军了,而且在与山东诸国战争中没有受到过重创,秦国东出统一天下,赵国是一道绕不开的坎,只有战胜赵国,把善于在平原地区作战拥有强大骑兵集团的赵军歼灭在重山峻岭中是最理想的,秦国一直在寻找这样的机会,秦军围攻上党很可能是为赵国设置的陷阱。

作为赵国,处于四战之地,虽南据漳水,北延阴山燕代,西依太行,东临齐鲁,但也有至命弱点,恰恰是西依的太行是战略弱点,筑垒据守可以,主动进攻,没有强大的后勤和牵制兵力,以及动摇其内部政权的配合,就不要主动进攻自己不善于作战的地区,而应当,西和秦国,筑垒相持,继续蹈光养晦,吞并诸国,当有了巨大的能量后再发展山地作战部队,等待时机,以待秦国内外有变,才可以里应外合,袭击秦国,统一天下。赵国当时是爬坡阶段,最理智的选择是发展自已,以一强联众弱抗暴秦,切不可与秦国进行战略对决,更不可舍已之长,长驱进入对方陷阱之中。只要与秦国进行战略对诀,就注定是战略的失败。

因此当赵国选择收取上党不义之财与秦国进行战略决战之时,就注定赵国输定了!至于赵王听信佞言,以赵括代廉颇至四十万赵军被白起坑杀不过是加速了赵国灭亡的步伐而已!

只知“谈兵”是笑谈,谁知一箭射其三!


只知“谈兵”是笑谈,谁知一箭射其三!


只知“谈兵”是笑谈,谁知一箭射其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