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成年人害怕成为“好人”?这个原因太扎心

为什么越来越多成年人害怕成为“好人”?这个原因太扎心

所谓“好人”和“坏人”的区分界点在哪里,我想很多人是轻易给不出答案的,同时我相信也有很多人心中有自己确定的答案。

每个人因为思想观念和生活环境以及文化水平的不同对一个概念版的理解和分析各有不用。正是因为如此,对于“好人”,我有自己的标准。

为什么越来越多成年人害怕成为“好人”?这个原因太扎心

01.

心智懵懂之时,爸妈就教我要做个好人。好与不好的区分是什么,在我看来,不伤人就是个好人。

长这么大,我遇到过很多好人,最开始是家人,给了我最最肥沃的精神土壤,然后慢慢遇到启蒙老师还有同学朋友,滋润这关于“好人”的这个形象,然后就是同事和老板,帮助社会心智成熟。

人生在世,大都如草芥,那挺拔傲立的参天大树也是寥寥无几,同在一片蓝天厚土中生长,总有躲不开的因素会对你的成长产生影响,无论好坏,总归都有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希望每个人,过滤回忆的过程中都能留下那些弥足珍贵的“好”。

为什么越来越多成年人害怕成为“好人”?这个原因太扎心

我以良心定“好人”,爸妈给我最大的教育成果就是良心二字,他们教给我,可以根据自己的准则底线做事情但是尽可能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可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但是不要超过良心的底线去试探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可以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但是也必须保持自己的锋芒不做圣母白莲花,我想,大概就是教育学的范畴,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因素。

自知一直感叹成长带给人的东西显得略微矫情,但是没办法用别人的经历总结自己的体会,只能是用个体内差异评价的方式来总结成长公式。

为什么越来越多成年人害怕成为“好人”?这个原因太扎心

在校期间一直听说社会是个大染缸,跳进什么颜色的缸就会变成什么颜色,也可能是基于这种价值观,也可能是个性特征和年龄阶段的影响,看东西非黑即白,像极了红楼里两极化严重的林黛玉,随着阅历丰富,年龄成长,总归是越来越懂得宝钗的为人处世了。

想起之前跟父母相处的一件小事,突然有一天情绪特别低落,感觉什么事情都看不惯(当然不是生理期的原因哈),爸妈跟我说什么都不想搭话甚至有点想挑毛病的冲动,终究还是耐下性子跟爸妈说自己情绪有点调节不过来了,需要自己一个人待着。

然后回了房间,拿起画笔也总想将画纸撕碎,于是我开始自我暗示听舒缓的音乐,然后在空白的纸上一遍一遍练习排线,终究完成了情绪的自我控制,回到厨房看到灶台上妈给我保温的饭菜,心里暖暖的。

从那以后我就在想,换作之前的自己,可能就会肆无顾忌地对着父母挑毛病了,然后再陷入无尽的懊悔和自责中,我在感谢自己的同时感谢父母给我的无比宽松民主的环境。

为什么越来越多成年人害怕成为“好人”?这个原因太扎心

结语:

以独立的身份变成一个社会工作者的时候,一遍又一遍强调教育是个纯良心活,直到现在也是。看到如此众多的纠纷,大概的总结出教师的良心处境无非就是不讲良心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太讲良心别人跟自己过不去。

尽管可能微微有些偏激,所以还是感谢那些对老师予以宽容和理解的学生、家长和众多键盘侠,也许也正是因为这些力量的存在,让那些真正爱孩子的人继续坚持了下来。而我,作为一个刚开始奔跑的教育者,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抱着终身学习的思想去学习,去成长……

感恩那些让我继续坚持下去的力量,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因为确定了努力的方向,所以才更有动力一往如前!

-End-

今日话题: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好人吗?欢迎留言说出你的想法。

嗨!我是雪姐,愿你在我的文字中终有获得,喜欢我,就请关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