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來越多成年人害怕成為“好人”?這個原因太扎心

為什麼越來越多成年人害怕成為“好人”?這個原因太扎心

所謂“好人”和“壞人”的區分界點在哪裡,我想很多人是輕易給不出答案的,同時我相信也有很多人心中有自己確定的答案。

每個人因為思想觀念和生活環境以及文化水平的不同對一個概念版的理解和分析各有不用。正是因為如此,對於“好人”,我有自己的標準。

為什麼越來越多成年人害怕成為“好人”?這個原因太扎心

01.

心智懵懂之時,爸媽就教我要做個好人。好與不好的區分是什麼,在我看來,不傷人就是個好人。

長這麼大,我遇到過很多好人,最開始是家人,給了我最最肥沃的精神土壤,然後慢慢遇到啟蒙老師還有同學朋友,滋潤這關於“好人”的這個形象,然後就是同事和老闆,幫助社會心智成熟。

人生在世,大都如草芥,那挺拔傲立的參天大樹也是寥寥無幾,同在一片藍天厚土中生長,總有躲不開的因素會對你的成長產生影響,無論好壞,總歸都有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希望每個人,過濾回憶的過程中都能留下那些彌足珍貴的“好”。

為什麼越來越多成年人害怕成為“好人”?這個原因太扎心

我以良心定“好人”,爸媽給我最大的教育成果就是良心二字,他們教給我,可以根據自己的準則底線做事情但是儘可能不要給別人添麻煩,可以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但是不要超過良心的底線去試探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可以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但是也必須保持自己的鋒芒不做聖母白蓮花,我想,大概就是教育學的範疇,父母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因素。

自知一直感嘆成長帶給人的東西顯得略微矯情,但是沒辦法用別人的經歷總結自己的體會,只能是用個體內差異評價的方式來總結成長公式。

為什麼越來越多成年人害怕成為“好人”?這個原因太扎心

在校期間一直聽說社會是個大染缸,跳進什麼顏色的缸就會變成什麼顏色,也可能是基於這種價值觀,也可能是個性特徵和年齡階段的影響,看東西非黑即白,像極了紅樓裡兩極化嚴重的林黛玉,隨著閱歷豐富,年齡成長,總歸是越來越懂得寶釵的為人處世了。

想起之前跟父母相處的一件小事,突然有一天情緒特別低落,感覺什麼事情都看不慣(當然不是生理期的原因哈),爸媽跟我說什麼都不想搭話甚至有點想挑毛病的衝動,終究還是耐下性子跟爸媽說自己情緒有點調節不過來了,需要自己一個人待著。

然後回了房間,拿起畫筆也總想將畫紙撕碎,於是我開始自我暗示聽舒緩的音樂,然後在空白的紙上一遍一遍練習排線,終究完成了情緒的自我控制,回到廚房看到灶臺上媽給我保溫的飯菜,心裡暖暖的。

從那以後我就在想,換作之前的自己,可能就會肆無顧忌地對著父母挑毛病了,然後再陷入無盡的懊悔和自責中,我在感謝自己的同時感謝父母給我的無比寬鬆民主的環境。

為什麼越來越多成年人害怕成為“好人”?這個原因太扎心

結語:

以獨立的身份變成一個社會工作者的時候,一遍又一遍強調教育是個純良心活,直到現在也是。看到如此眾多的糾紛,大概的總結出教師的良心處境無非就是不講良心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太講良心別人跟自己過不去。

儘管可能微微有些偏激,所以還是感謝那些對老師予以寬容和理解的學生、家長和眾多鍵盤俠,也許也正是因為這些力量的存在,讓那些真正愛孩子的人繼續堅持了下來。而我,作為一個剛開始奔跑的教育者,要學習的還有很多很多,抱著終身學習的思想去學習,去成長……

感恩那些讓我繼續堅持下去的力量,以夢為馬,不負韶華,因為確定了努力的方向,所以才更有動力一往如前!

-End-

今日話題:你覺得自己是一個好人嗎?歡迎留言說出你的想法。

嗨!我是雪姐,願你在我的文字中終有獲得,喜歡我,就請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