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購車優惠多?呵呵,夠扯的

網絡的發達,讓縣鄉居民獲得更多的信息渠道,同時也是藉助這張網將各種好的壞的事情送到他們跟前。比如說,有一段時間老家的親戚特別“迷戀”拼多多,經常在親戚群裡發砍價鏈接,要給孫子買一輛滑板車,收到之後,老人小孩都是歡天喜地。不過也並不都是好的事情。

“網上”購車優惠多?呵呵,夠扯的


在度孃的貼吧裡有一個“xxx買車被騙吧”,這裡有不少從異地過來取當地買車的人,從貼吧的名字就可以知道,他們的結果並不是理想。被騙的經歷大多可以概述成這樣:一個正準備買車的人,在網上偶然碰到了某家賣車公司/資源公司,經過幾番交談,該公司表示,公司賣的是庫存車/國五車,可以給他更大的優惠(聽起來很有道理),通常會比行情價便宜一兩萬,且手續齊全,幫打臨牌可上當地的戶口;為了顯示公司的正規可靠,一般還會將地址發過來。

“網上”購車優惠多?呵呵,夠扯的

聽信了的購車者興沖沖跑到當地,卻沒想到這個時候已經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接下來的“戲路”又可以分幾種,收取不菲的定金,承諾以油卡的形式返還,但實際上並不會有;誘導購車者全款購車返現,但最終並不會返還現金;也有網友好不容易提到了車,但沒有合格證等手續而導致不能上牌,花了老大的力氣買一輛“”黑車”。


“網上”購車優惠多?呵呵,夠扯的


城會玩,還是回鄉去。網絡上的信息魚目混雜,找到有用的信息需要明察秋毫。各種挖坑的機構看準了人們尋價低的心理,設置大大小小的陷阱。所以防被坑的第一招是知彼知己,掌握目標車型的市場行情(網上有各種報價平臺),一旦有人的報價遠遠低於市場報價,對這家機構就要打個問號了。天上不會掉下餡兒餅。

解除了上述疑惑,在線下購車環節務必要注意各種形式的“定金”或“訂金”;簽訂格式化的《汽車銷售單》(通常會有車型、配置、購置稅、保險等各項價格等信息),不接受任何手寫文本及口頭承諾;看清合同條款,合同的甲方應該是正規的4S店;如果是貸款購車的,在賣家的店裡自稱銀行人員的,需出示他的工作證,謹防被騙;最後就是交車、驗車,確定合格證等手續可以給到的時間。

在網上尋找車源的動機是尋找一款價格更合適的車子,而且大家普遍的印象是,跳出了所在的小圈子,在外地拿車可能更便宜。如果一定抱有這種“執念”,不妨找當地的汽貿店尋車,不受限於拿貨的渠道,他們的車源渠道更廣,況且當地人知根知底,說不定能找到你滿意的車。


“網上”購車優惠多?呵呵,夠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