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源於商丘的成語典故(九)


呼風喚雨

“呼風喚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能使颳風下雨,現在比喻能夠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種局面。有時也比喻進行煽動性的活動。

欽定四庫全書宋詩鈔卷四十七《孫覿鴻慶集鈔》中的《罨溪行》記載:“老牯浮鼻水中歸,彩雉應媒桑下飛。蘿蔦冥冥山四起,數家雞犬煙樹裡。一支新淥漲晴溝,楊柳中間擊小舟。罨(yǎn,捕鳥或捕魚的網)畫谿(同溪)頭烏鳥樂,呼風喚雨不能休。”

孫覿,字仲益,北宋晉陵(今江蘇常州)人,宋徽宗大觀三年(1109年)進士,後舉詞學兼茂科;歷官翰林學士,吏、戶二部尚書。

宋徽宗末年,蔡京之子蔡攸推薦他做侍御史。靖康初年,蔡家失勢,看風使舵的孫覿就帶領著御史拼命彈劾蔡攸。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軍侵宋,將北宋的都城汴京(開封)包圍了起來,一邊攻城,一邊假意與北宋和談。堅持抗金的李綱和金兵打了幾仗,皆取勝,因此受到懼怕金兵的投降派彈劾,被罷免了御營使一職。太學生們拜伏於宮闕下向皇帝上書,奏請不要免李綱的職。此時,孫覿又彈劾李綱,說李綱藉此要挾皇上,還汙衊太學生。朝廷就因為他胡說八道,貶他到和州。

李綱被貶職離開京師,朝廷又下召任命孫覿為御史。金兵東路軍進至汴京城下,逼宋議和,要求宋出五百萬兩黃金及五千萬兩銀幣並割讓中山、河間、太原三鎮。作為御史的孫覿只是一味地附和金人,慫恿朝廷和金國人和談,為此還做上了翰林學士。金兩路軍會師攻克汴京,宋欽宗親自至金人軍營議和,被金人拘禁,宋欽宗及其父宋徽宗和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共三四千人被虜北上金國,汴梁城中公私積蓄被掠一空。北宋滅亡。此事被稱為“靖康之難”“靖康之禍”。金人逼宋欽宗寫投降書,孫覿竟然替宋欽宗寫,言辭向金人極盡獻媚。金人大喜,把從宋朝皇宮中搶來的宮女賞給他,他竟歡喜接受。

北宋滅亡之後,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在商丘登基即皇帝位,是為宋高宗,改元建炎,抗金名將李綱被任丞相,處罰投降派,孫覿被貶到陝州,緊接著又被貶到嶺外。不久,高宗趙構的親信黃潛善、汪伯彥讒害李綱,李綱被罷相,黃潛善、汪伯彥掌握了朝政,任用投降派,又讓孫覿掌管替皇帝撰寫誥書的誥命要職。他又因貪汙被罷免,任南京(今商丘)鴻慶宮提舉官(提舉原意管理,主管專門事務,提舉宮觀,為安置罷退的大臣而設,光領俸祿不管事)。他自號“鴻慶居士”,其文集稱之為《鴻慶居士集》。不久南宋南遷。到南宋第二位皇帝、宋高宗趙構養子宋孝宗時,翰林院學士洪邁主持修編《國史》,洪邁向皇帝建議,靖康時代的人物就只有孫覿還活著了,請求皇帝下詔,讓孫覿將所見和經歷的靖康時候的事件寫下來上報。於是,孫覿竟對他不喜歡的人如忠臣李綱、岳飛等都大加汙衊,洪邁竟然相信他,不加辨別,就把他的話都記載在《欽宗實錄》之中。後來,南宋理學家朱熹和別人談及此事很氣憤,說小人千萬不能讓他來執筆寫史。

朱熹因此寫了一篇諷刺小品文《記孫覿事》,說:“靖康之難,欽宗幸虜營。虜人慾得某文(指投降書)。欽宗不得已,為詔從臣孫覿為之;陰冀覿不奉詔,得以為解。而覿不復辭,一揮而就過為貶損,以媚虜人;而詞甚精麗,如宿成者。虜人大喜,至以大宗城滷獲婦餉之。覿亦不辭。其後每語人曰:‘人不勝天久矣;古今禍亂,莫非天之所為。而一時之士,欲以人力勝之;是以多敗事而少成功;而身以不免焉。孟子所謂‘順天者存,逆天者亡者,蓋謂此也’。或戲之曰:‘然則子之在虜營也,順天為已甚矣!其壽而康也宜哉!’覿慚無以應。聞者快之。”

這一小品文是說:靖康之難時,欽宗被抓到敵營。金人想得到宋朝的降表。欽宗迫不得已,命令自己的近臣孫覿來寫。暗地裡希望孫覿不聽從命令,來使自己得到解脫。但是孫覿卻不推辭,很快就寫成了,過分貶損宋朝,來向金人獻媚;而詞句精美,像文章老手的作品。金人大喜,把從宋朝皇宮中搶來的宮女賞給他,他也不推辭。此後,他常常對人說:“個人的力量怎麼能戰勝上天的安排呢?古今的禍亂,都是上天決定的。可是當時的人卻想用人力來戰勝它,所以失敗的多,成功的少,而且自身不保。孟子所說的“順天者存,逆天者亡者”大概就是這種情況。有人譏笑他說:“可是你在敵營裡順應天時也太過分了,能夠健康長壽也真是應該啊!”孫覿慚愧得無話可說。聽說這件事的人都感到罵得痛快。

孫覿雖然品德惡劣,但善於寫詩文,著有《鴻慶居士集》《內簡尺犢》傳世。“呼風喚雨”這一成語便源於他的《鴻慶居士集》中的詩句“呼風喚雨不能休”。

例句:“為因學得一家道術,亦能呼風喚雨,駕霧騰雲,江湖上都稱貧道做入雲龍。”(明代施耐庵《水滸傳》) (32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