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有望成為全球第一大消費市場

一系列數據表明,隨著消費規模持續擴張,‍中國將有望成為全球第一大消費市場。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2872億元,同比增長8%。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60.5%。中國消費正在高基數基礎上加快增長。

乾道錦囊 | 2020年中國有望成為全球第一大消費市場

同時,消費升級亮點紛呈。四五線城市的消費增速領跑各線級城市,縣域經濟、單身群體、銀髮族成為消費藍海,消費結構日趨優化。隨著一系列促消費政策持續加碼、居民收入增長,中國消費前景廣闊,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將繼續增強。

多位專家認為,消費無疑是穩增長的重要發力點,中國經濟週期性下行壓力不會改變消費升級和消費轉型的大趨勢。應將短期刺激和長期提振統籌兼顧,政府在教育、醫療、養老等社會公共產品投入方面加大力度,以降低居民防禦性儲蓄,從根本上解決居民消費的後顧之憂。

乾道錦囊 | 2020年中國有望成為全球第一大消費市場

中國消費總量有所低估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近日表示,2018年中美消費規模差距已經縮小到2800億美元,中國消費規模相當於美國的95.36%,保守估計,中國在2020年就能成為世界第一大消費市場。

京東數字科技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今年前10個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4.8萬億美元,零售市場規模已接近美國。伴隨中國經濟從要素投入和投資驅動轉向創新和消費驅動,消費對國民經濟的重要性會更加凸顯。

而部分市場機構的預測更為積極,市場研究公司eMarketer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的零售市場規模預計將增長7.5%,達到5.636萬億美元,而美國增長率為3.3%,達到5.529萬億美元。2019年,中國的零售市場規模將比美國整整多出1000億美元。

“事實上,中國的消費總量有低估。”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王軍表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這一概念是指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以及其他行業直接售給城鄉居民和社會集團的消費品零售額。它是一個商品銷售金額的概念,不包括自給性消費(虛擬消費)和服務消費,因而不是一個最終消費的概念,無法準確完整地衡量真實消費水平。

王軍表示,由於統計體系自身的缺陷和不完善,一些事實上存在的新型消費等經濟活動,其體量正在逐漸變大,但並未被納入統計範疇,而這部分恰恰是經濟轉型升級階段才可能出現的現象,典型代表如最近幾年火爆的直播、家政共享、出租共享等形式,所謂“隱性經濟”正在擴張。

而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也創下十年新高。麥肯錫發佈的一份報告稱,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 (CCI)在2019年初重拾升勢、創下10年新高。2019年“雙11”交易額再次刷新紀錄,所有平臺的總交易額較去年增長31%, 達到4100億元人民幣(合580億美元)。中國消費者需求依然旺盛,仍是中國乃至世界經濟增長引擎。

消費升級結構優化

我國消費升級的態勢日趨明顯。消費升級不僅僅是指消費總量的增長和品質的提高,還包括消費結構的優化和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的提升,其本質是消費者總福利的提升與改善。

在今年的消費結構變化中,有幾大亮點值得注意:

比如,教育文化娛樂在居民消費佔比中出現了較大回升,三季度較一季度提升了1.5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5個百分點,表明我國居民對於精神層面的消費日漸增長。

醫療保健消費較一季度提升了0.7個百分點, 較去年同期上漲了0.2個百分點,居民對醫療支出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居民對服務型消費支出的重視。

快遞業務增長量、餐飲收入增速有所放緩,但仍處在較高水平,這與當前城鎮化進度的加快互相印證,也是線上消費這一新消費模式的體現。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表示,低層級城市和下沉市場成為電商消費的主要區域。據觀察,阿里新增的年度活躍消費者大部分來自欠發達地區,電商開始佈局低收入市場,低層級城市消費潛力正逐步顯現。隨著外部不確定性增加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的放緩,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將受到影響,下沉市場或成為電商平臺的新選擇。

基於京東大數據的《中國消費市場研究報告》(下稱《報告》)顯示,四五線城市的消費增速領跑各線級城市,體現出強大的消費潛力。除增速較快外,四五線城市的人均消費水平也在不斷提升,消費結構不斷優化。

《報告》稱,隨著居民收入增長和電商在下沉市場的不斷髮力,縣域地區的消費表現上佳。不僅消費增長強勁,消費結構和品類也持續優化,反映出較強的消費升級特徵。

都市圈消費也是國內消費市場的重要增長極。

根據京東大數據,近年來中國消費80%以上發生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等12大都市圈,都市圈消費在全國消費中佔據重要地位。此外,二線都市圈消費增速普遍高於一線都市圈,其中鄭州、長沙、西安等都市圈消費增長迅速、消費結構不斷優化。

從消費群體來看,王軍表示,“一小一老”將成為未來推動消費增長和消費升級的重要來源。調查顯示,育兒成本佔比已接近我國家庭平均收入的50%。同時,步入老年化社會後,老年消費需求將成為消費市場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預計到2030年,我國養老產業總產值將突破10萬億元。

此外,“單身貴族”已成為一個龐大、固定的消費群體和消費亮點。

乾道錦囊 | 2020年中國有望成為全球第一大消費市場

未來消費增長潛力大

中國消費市場潛力巨大。

根據波士頓諮詢的分析數據,2016年~2021年中國的消費增長量達到1.8萬億美元,這個增量相當於2021年英國的消費市場規模。也就是說,中國五年的消費增量相當於一個英國的消費總量。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12月16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從未來發展看,中國消費前景非常廣闊:

第一,中國有近14億人口,有4億左右的中等收入群體,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市場規模是巨大的。

第二,中國居民收入在逐步增長。2018年我國人均國民收入水平約9700美元,未來將向高收入水平邁進,收入的增長意味著居民消費能力在增強。第三,就業形勢穩定,社會保障覆蓋面在擴大,有利於穩定消費預期,增強消費信心。

而且,中國促進消費的政策持續加碼。2018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實施方案(2018~2020年)》,在促消費方面進行了系統、全面的部署。此後,各部委促進消費的政策不斷加強,內容主要集中於穩定消費、增強消費市場活力、深挖消費潛力等。

這其中,夜間經濟正在成為拉動消費、擴大內需的新動力。今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先後發佈多個舉措促進夜間消費。

沈建光表示,消費無疑是穩增長的重要發力點。建議從宏觀和區域層面同時推進,將短期刺激和長期提振統籌兼顧,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共同發力。一是, 積極推進都市圈一體化建設,注重都市圈消費的發展;二是,著力破除基礎設施薄弱、消費者權益保障缺失等下沉市場的消費痛點,促進下沉市場消費的健康發展;三是,堅持穩就業、穩預期、穩經濟的逆週期宏觀調控政策;四是,中長期持續推進居民收入提升計劃和中產階層壯大計劃。

章俊表示,中國經濟週期性下行壓力不會改變消費升級和消費轉型的大趨勢,雖然實物性消費增長會持續疲軟,但服務性消費將成為支撐消費增長的主要動力。政府需要在社會公共產品(例如教育、醫療、養老等)投入方面加大力度,以降低中國居民防禦性儲蓄,從根本上解決居民消費的後顧之憂。

乾道錦囊 | 2020年中國有望成為全球第一大消費市場

乾道集團認為,目前我國居民收入增速在全球範圍內屬於第一梯隊,消費升級趨勢影響著全球產業鏈的發展。日用消費品的升級和性價比提升,企業生產的技術能力和產品品質更加符合消費者期望的趨勢發展,對應著中國龐大的消費群體將給大消費領域帶來巨大的中長期結構性機會。

事實上,乾道集團長期看好大消費領域增長態勢,並早已成功布局食品消費領域優質企業。合作以來,乾道集團秉承“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使命,以金融之力助力企業發展,為企業帶來全新發展機遇。2020年,乾道集團還將持續關注大消費領域,憑藉對國家政策的精準解讀與對產業發展的深刻研究,繼續精選行業內優質高成長性企業,並以集團資源為企業全面賦能,助力大消費企業創新發展,同時為投資人帶來良好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