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嘗“雲盡調”這家機構拿下核心技術創新初創企業

2月24日,大米創投創始人艾民帶隊從深圳飛到上海。這是上海啟動復工後的第一天,防疫措施仍然絲毫沒有放鬆,艾民選擇此時長途出差,是為了看一個名為蘭洋科技的案子。

首尝“云尽调”这家机构拿下核心技术创新初创企业

雲鯨現場盡職調查後,艾民及投委會委員與創始人合影

“為了降低健康風險,也不給防疫工作增加負擔,我們決定不住酒店,實際上連機場都沒出。”艾民告訴投中網。就在機場的茶餐廳,艾民跟項目創始團隊長談了七個小時,其中一個創始人從寧波趕到上海的。會面結束後,兩波人又各自返回了深圳和寧波。這次見面之後,艾民決定將項目提交投決會,啟動雲盡調、訪談、投決委員遠程訪談,一週之後大米創投的投決會通過該項目。

這並不是大米創投在春節後的首單。實際上,疫情並沒有讓大米創投“閒”下來,忙碌程度有增無減。這家專注於硬科技投資的機構,在疫情期間已經接連投了三個項目,除了蘭洋科技之外,大米創投還投資了開發全球首款掃拖一體智能拖地機器人的雲鯨智能(大米創投早期投資項目,本輪由字節跳動、源碼資本領投,大米創投、盈峰資本等追投,融資近億元)和開發全球首款低壓真空超快速桌面級乾衣機的木衛智能(本輪與東莞松山湖機器人產業基地李澤湘、高秉強教授的基金聯合投資)。

大米創投的投後也沒有落下。1月10日年貨節,雲鯨智能的產品在電商平臺上2小時銷售一空2000萬元。面臨生產問題,艾民立刻牽線富有經驗的大米創投LP提供幫助與建議。

艾民和大米創投也一直關注著疫情發展,第一時間以捐款、捐物、捐資源的方式馳援一線。艾民自己通過清華EMBA等校友會組織、資產管理學會等渠道進行捐贈馳援,並組織員工通過力所能及的方式為共抗疫情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復工的第一個月,大米創投可以說是過的相當“充實”。

首嘗“雲盡調” 拿下核心技術創新初創企業

讓艾民一復工就冒著疫情飛赴上海的蘭洋科技,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蘭洋科技是一家2019年9月才成立的初創公司,產品方向是浸入式散熱方案。在2019年底與創始團隊接觸,艾民看中了這個項目。

浸入式散熱是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一種新興技術。我們知道,CPU和GPU等芯片工作時會產生大量的熱,小到個人電腦,大到數據中心,都必須配備散熱系統。隨著計算能力的提高,芯片發熱量也越來越大,對散熱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再加上人工智能、大數據的迅速發展以及5G的普及,數據量爆炸式增長,機房也建的越來越多。對散熱效率提升顯著的浸入式散熱方案備受關注。

而蘭洋科技是一家非常難得的擁有核心創新技術的初創公司。主要創始團隊成員均為海歸博士,在散熱技術方面有很深的技術積累。

在看到蘭洋科技後,艾民立刻與生態圈內相關的上市公司董事長打電話溝通,對方告訴他,這個項目的市場前景非常看好。艾民向投中網表示:“雖然蘭洋才剛剛成立,產品也還未面世,但是未來有潛力成長為行業龍頭。我們投的所有項目,即使是天使項目,經我們綜合判斷具有成長為行業龍頭的潛力我們才投資”。

蘭洋科技正在產品落地的關鍵時刻,這輪融資非常重要。為了保證投資速度,大米創投還首次啟動了“雲盡調”。

按大米創投的慣例,每個提交投決會的項目,必須安排所有投決會成員到項目方現場盡調至少一次。在疫情期間,現場盡調無法進行,於是大米創投用視頻會議直播的方式,把這個環節搬到了線上,保證投資速度不打折扣。最終,不但疫情沒有減緩大米創投的投資速度,甚至效率還更高了。最後該項目獲得了大米創投與當地政府天使引導基金等聯合投資。

專注、可持續 一位老投行的思考

大米創投2014年創立於深圳,已經成功募集過三期基金,管理規模5億元。艾民本人曾是中國第一批保薦代表人,在多家券商工作過。(詳見投中網2018年對艾民的專訪《大米創投艾民:曾經是最佳保代如今首席投資官》)

一名近二十年的老投行轉型做股權投資,選擇避開單純的Pre-IPO投資,應該說並不多見。這與艾民在投行生涯中一直保持著反思的習慣有關。

在擔任第一創業併購部總經理期間,艾民曾管理了兩個保薦業務的團隊,一個直投的團隊,一個財務顧問的團隊。除了保薦業務之外,艾民還參與了A股第一支結合股權分置改革的認沽權證的設計,第一支分離交易可轉債的設計,也負責過三個上市公司吸收合併項目的財務顧問。

多年來見證了資本市場的沉浮之後,艾民對何為一家企業或一家投資機構的長期價值,有自己的認識。艾民在五道口金融學院學習期間,聆聽了院長吳曉靈一席話,五道口人做金融,除了賺錢,還要對社會有價值。艾民銘記在心,將這一理念融入了創立大米創投的過程。

從創立大米創投之始,艾民就給大米創投定下了“小而美”的基調,不以賺管理費為目的,而是追求項目的高成長,通過構建產業生態,培育行業龍頭,賺取高成長的錢,既回報基金LP,又回報了社會。

以對產業的深刻理解,投資最具潛力的企業,然後再通過大量的資源導入,幫助它成長,從一顆種子成長為參天大樹。這一過程帶來的成就感,還有給社會創造的價值,在艾民看來是單純的做大基金規模所無法比擬的。艾民認為,只有這樣做,大米創投才能修煉內功、越做越好,穩步持續發展。

從自己二十年的投行生涯和大米創投三期基金的投資運作當中,艾民總結,基金首先應做減法,聚焦在自己熟悉的智能製造、人工智能硬科技領域,並構建自己的產業生態圈。同時,大米創投確立了篩選項目的四條原則:

第一,創始人必須具備企業家精神,擁有遠大的抱負和願景(硬科技創業週期相對長,需要有充足的耐心與耐力);

第二,項目所在的行業具備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

第三,項目本身有核心技術壁壘;

第四,大米創投綜合評估認為該項目有潛力成為行業龍頭。

把市場上的項目用這把篩子去篩一遍,能夠剩下來的並不多。到目前為止,大米創投在硬科技領域保持著相當精準的投資命中率,如今是碩果累累。大米創投在2015年以天使輪估值投的禾賽科技,五年時間已經成長為行業龍頭。2020年1月,禾賽完成了1.73億美元C輪融資,光速中國、德國博世集團聯合領投。至此大米創投的投資回報已經近百倍。另外大米創投還投出多個估值一年多數倍增長的項目,包括早期投的塔菲爾、最近投資的雲鯨智能,目前仍在高速成長的金力變速等。

硬科技生態圈投資理念——從LP到被投 大米創投生態圈成型

多年來專注硬科技領域所形成的生態圈,是大米創投能夠在面臨疫情這樣重大外部不確定性時仍能項目源源不斷、投資決策迅速落地的關鍵。

艾民向投中網表示,儘管疫情對市場有衝擊,但大米投的這幾個項目,有的受到了投資機構的追捧,並不是所有機構都投的進去,有的是一些機構還沒有看清楚而不敢決策。如何與一線機構競爭中獨立思考、做到不爭而爭,如何在不確定中尋找確定從而快速決策,“優秀的項目是要選擇機構的”、“優秀項目並非一開始為大多數機構所認識”。大米創投作為一家成立時間不長、規模不大的新銳機構,如何能夠在競爭中取得先機呢?答案是生態圈。

大米創投從創立之初就提出“構建產業生態,培育行業龍頭”的理念,大米創投的生態打法,到第三期基金之後已經逐漸成型,構成了作為一家投資機構的壁壘。

艾民正在撰寫的一篇論文中,如此解析大米的生態圈戰略的作用:

“風險投資機構如果能構建產業生態,既能在投資之初準確判斷迅速決策,不爭而爭,在不確定中尋找確定,又能投資後迅速賦能所投資企業的發展,使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努力做好優化配置,節約企業資源,利用生態內的資源合理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問題,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則企業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的概率增加,投資成功的概率也大大增加。”

大米創投在LP這一端聚攏了強大的上市公司資源。大米創投到目前為止的三期基金,LP中佔最大比例的是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實控人、原董事長)和產業背景出資人,並且都是艾民認為紮實經營、不亂折騰的公司。另外,大米創投的三期基金還創新型的引進了東莞理工學院這樣的高校LP,進一步豐富了LP的圈層。

考察大米創投歷史上成功的投資案例,善於讓LP生態圈與被投企業生態圈發揮深度協同是一個突出的特點。

艾民認為,初創企業雖不乏在企業關係、技術專利等方面有競爭力,但團隊往往欠缺從初創成長為行業龍頭的寶貴的經驗教訓、戰略路徑的選擇,企業會遇到一些致命的挑戰。

以上幾個方面,大米創投在過去幾期基金的投資中都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大米創投看中的一些項目,除了團隊會給企業各方位的建議或幫助外,艾民也會為創業者與上市公司董事長、優秀企業家提供見面交流的機會,分享他們各種創業經驗與感受,形成互幫互帶的長遠發展動力。這些成功把公司帶上市的優秀企業家,會基於自己的經驗就創業方向、戰略選擇、股權結構、團隊組建等方面給出建議,或者為項目的發展提供資源支持。大米創投的多個項目在這一過程中調整了方向,業績和估值都取得爆發式增長,前面提到的禾賽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從激光氣體檢測轉向激光雷達的主要發展方向,才迎來了爆發。

就拿大米創投在疫情期間追加投資的雲鯨智能來說,早期投資時的決策實際上就是一筆依託於生態圈而完成的投資。

大米創投通過已投企業的產業鏈瞭解到正在打造一款完美拖地產品的雲鯨智能。雲鯨智能的創新團隊、專注精神深深打動了大米創投的考察團隊,包括從LP邀請的產業專家。因為我們的產業生態,我們能更早接觸到具有極致創新精神的團隊,而我們的上市公司產業生態也能為初創企業提供產品設計、生產、供應鏈、銷售、戰略路徑等一系列建議,助力初創企業快速成長。也正是大米創投的生態圈,讓雲鯨智能選擇與大米創投合作。在投資後,大米創投背後的產業資源在生產、供應鏈、投融資等方面為雲鯨智能提供了有效的生態圈資源幫助。

當然,這一生態圈之所以能夠起到關鍵作用,很重要的一點是大米創投足夠專注。無論是LP還是被投企業,這兩個圈層都專注於智能製造、人工智能、工業4.0等細分領域,很容易發生深度協同。

面對疫情,大米創投的生態圈成員也在支持戰疫,創造社會價值。雲鯨智能不僅為自身準備了充足的防疫物資,還分別向湖北、武漢捐贈物資,用自己的行動為一線醫護人員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一個企業初創時就有社會責任感,充分體現了企業家精神,這也體現了大米創投的核心投資投人的理念。大米創投另一家被投企業美兆環境參與了病毒核酸檢測分子生物實驗室的建設,為奮戰一線的戰疫天使提供全方位的空氣環境安全防護。

艾民表示,大米創投始終堅信,病毒可以被隔離,但是愛不能,陽光終將驅散陰霾,大米創投將和全國人民共同戰“疫”到底,直至收穫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