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私立医院“妖魔化”的推手?2019年该理性思考这些问题了

医院本是救死负伤的地方,不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医疗的本质是救死扶伤这一概念亘古不变,也不容有变。我国私立医疗起步较晚,但是国家一直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办医,所以私立医疗在我国发展还是比较迅速,私立医疗机构的发展壮大解决了我国相当一部分群众就医压力,同时凭借优质的服务水平倒逼着公立医疗机构除了提升医疗质量也对服务水平逐步重视起来。根据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6月底,医院31710个,与2017年6月底比较,增加1991个。其中:公立医院12121个,民营医院19589个。与2017年6月底比较,公立医院减少445个,民营医院增加2436个。私立医疗的发展在我国的医改发展过程当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谁是私立医院“妖魔化”的推手?2019年该理性思考这些问题了

当然私立医疗机构在我国发展的过程当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之前的“魏则西事件”、“沈阳友谊私立医院骗保套保案”、某某医院手术套路患者等等一系列问题。但是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医疗机构行业自律、国家政策引导以及地方政府监管三者共同发力,建立一个健康的私立医疗发展环境,让私立医疗机构得到更规范、更健康的发展,造福人民。但是近几年私立医疗机构越来越被妖魔化,把私立医疗机构妖魔化成社会或者医院的畸胎,甚至是肿瘤。我们应该允许一个事物在发展中出现问题,但是我们更应该去解决问题,优胜劣汰。落后的、不规范的私立医院逐步淘汰,让优秀的私立医院规范经营、跟公立医院差异化竞争,优势互补,为构建一个和谐、普惠的全民医疗健康体系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近几年私立医院“非法经营”“套路收费”“骗保套保”等一系列负面新闻一经见诸报端,媒体便一边倒的舆论炒作,恨不能将私立医院生煎油烹。但是试问平时私立医疗为社会做出贡献,做出暖心的事情的时候媒体在哪里?政府在哪里?我们的执法队伍又在哪里?如果我们的媒体不能客观公正的去引导舆论风向,如果我们的卫计部门、医保部门以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不能营造一个公私医疗机构和谐发展的政策环境,如果我们的地方主管部门平时疏于监管、热衷于运动式执法,出现问题的时候急于了结,避免追责,那最终只能导致私立医院的畸形发展,无益于建立一个和谐健康的医疗生态。

之前在私立医院负责部分行政事务,记得有一次全市卫生系统举行“2018年某某市优秀护理人员”评选。当时看到消息后我发信息问一个卫计部门的领导,得到的答复是私立医疗机构护士不能参与,我当时甚是气愤。如果一个政府的主管部门连给予全体私立医院医务工作者平等的荣誉权都没有,何谈对私立医疗机构的公平对待,有谈何鼓励社会资本办医?这已经不是对私立医疗机构的歧视,这是对医务人员的歧视。如果我们的政府部门能够在政策方面公私医疗机构同等重视,在重大活动、荣誉评选当中能够一视同仁,我想这不只是对私立医疗机构的认可,更是积极推进公平的医疗发展竞争环境的态度。国家卫生健康委三令五申要求营造良好的社会办医环境,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办医,但是我们地方政府到底做的怎么样,值得我们思考。

私立医院的良性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日常监管,不能只批不管。在国家鼓励私立医疗发展的今天,私立医院的数量在2019年还会继续井喷式增长,但是监管部门如何履行好日常监管职责,对于私立医院走上正确的发展之路至关重要。

私立医院的发展不仅需要政策引导、部门监管、行业自律,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期待2019年全国的所有公私医疗机构都能健康快速的发展,为全民健康加油,为全面实现小康生活助力!

谁是私立医院“妖魔化”的推手?2019年该理性思考这些问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