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私立醫院“妖魔化”的推手?2019年該理性思考這些問題了

醫院本是救死負傷的地方,不論是公立還是私立,醫療的本質是救死扶傷這一概念亙古不變,也不容有變。我國私立醫療起步較晚,但是國家一直出臺相關政策鼓勵社會力量辦醫,所以私立醫療在我國發展還是比較迅速,私立醫療機構的發展壯大解決了我國相當一部分群眾就醫壓力,同時憑藉優質的服務水平倒逼著公立醫療機構除了提升醫療質量也對服務水平逐步重視起來。根據數據統計截至2018年6月底,醫院31710個,與2017年6月底比較,增加1991個。其中:公立醫院12121個,民營醫院19589個。與2017年6月底比較,公立醫院減少445個,民營醫院增加2436個。私立醫療的發展在我國的醫改發展過程當中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誰是私立醫院“妖魔化”的推手?2019年該理性思考這些問題了

當然私立醫療機構在我國發展的過程當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之前的“魏則西事件”、“瀋陽友誼私立醫院騙保套保案”、某某醫院手術套路患者等等一系列問題。但是解決這些問題需要醫療機構行業自律、國家政策引導以及地方政府監管三者共同發力,建立一個健康的私立醫療發展環境,讓私立醫療機構得到更規範、更健康的發展,造福人民。但是近幾年私立醫療機構越來越被妖魔化,把私立醫療機構妖魔化成社會或者醫院的畸胎,甚至是腫瘤。我們應該允許一個事物在發展中出現問題,但是我們更應該去解決問題,優勝劣汰。落後的、不規範的私立醫院逐步淘汰,讓優秀的私立醫院規範經營、跟公立醫院差異化競爭,優勢互補,為構建一個和諧、普惠的全民醫療健康體系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近幾年私立醫院“非法經營”“套路收費”“騙保套保”等一系列負面新聞一經見諸報端,媒體便一邊倒的輿論炒作,恨不能將私立醫院生煎油烹。但是試問平時私立醫療為社會做出貢獻,做出暖心的事情的時候媒體在哪裡?政府在哪裡?我們的執法隊伍又在哪裡?如果我們的媒體不能客觀公正的去引導輿論風向,如果我們的衛計部門、醫保部門以及其他相關職能部門不能營造一個公私醫療機構和諧發展的政策環境,如果我們的地方主管部門平時疏於監管、熱衷於運動式執法,出現問題的時候急於了結,避免追責,那最終只能導致私立醫院的畸形發展,無益於建立一個和諧健康的醫療生態。

之前在私立醫院負責部分行政事務,記得有一次全市衛生系統舉行“2018年某某市優秀護理人員”評選。當時看到消息後我發信息問一個衛計部門的領導,得到的答覆是私立醫療機構護士不能參與,我當時甚是氣憤。如果一個政府的主管部門連給予全體私立醫院醫務工作者平等的榮譽權都沒有,何談對私立醫療機構的公平對待,有談何鼓勵社會資本辦醫?這已經不是對私立醫療機構的歧視,這是對醫務人員的歧視。如果我們的政府部門能夠在政策方面公私醫療機構同等重視,在重大活動、榮譽評選當中能夠一視同仁,我想這不只是對私立醫療機構的認可,更是積極推進公平的醫療發展競爭環境的態度。國家衛生健康委三令五申要求營造良好的社會辦醫環境,鼓勵、引導社會力量辦醫,但是我們地方政府到底做的怎麼樣,值得我們思考。

私立醫院的良性健康發展離不開政府部門的日常監管,不能只批不管。在國家鼓勵私立醫療發展的今天,私立醫院的數量在2019年還會繼續井噴式增長,但是監管部門如何履行好日常監管職責,對於私立醫院走上正確的發展之路至關重要。

私立醫院的發展不僅需要政策引導、部門監管、行業自律,更需要全社會的關注,期待2019年全國的所有公私醫療機構都能健康快速的發展,為全民健康加油,為全面實現小康生活助力!

誰是私立醫院“妖魔化”的推手?2019年該理性思考這些問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