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焦虑、郁闷、烦躁,是生病了吗?出现3种状况需要正视

焦虑是生物的本能反应之一。当环境出现突发状况、有危机,焦虑是一重要讯号,提醒我们必须对外来的状况做出适当的反应,以重新达到安适的状态。但是长期、过度的焦虑,影响到正常生活,应正视问题并寻求专业协助。

心情焦虑、郁闷、烦躁,是生病了吗?出现3种状况需要正视

当我们感觉焦虑时,情绪上可能感觉紧张害怕、烦躁,同时大脑出现担忧的想法,并借助调节内分泌及自主神经系统,出现各种生理反应:口干、心跳快、喘气、颤抖、肠胃蠕动改变等现象。面对焦虑的情境,大部分人根据过去的经验及学习,有一套应对之道。当危机度过,焦虑自然会缓解。


慢性且过度的焦虑 可能使自主神经失衡而影响健康

大脑与内分泌、自主神经、免疫系统之间,也有着互相调节的网络。焦虑会促使肾上腺素分泌,并使自主神经中的交感神经活化。这在面对危机,必须战斗或逃跑的反应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些反应包括:增加肌肉血流量、心输出量、促使瞳孔放大和血糖上升。但是慢性且过度的焦虑,可能使这些机制失衡(包括太过频繁的活化及无法适当缓和)。


此外,副交感神经扮演着重要的生理协调角色,研究发现,慢性的焦虑与副交感神经的变异性减少相关(可想成变化的弹性减少)。自自主神经调节的弹性若不足,也同时影响免疫及新陈代谢的调节。因此,焦虑症的患者,也面临着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免疫问题、代谢综合征等。

心情焦虑、郁闷、烦躁,是生病了吗?出现3种状况需要正视

出现3种状况需要正视

压力和情绪的觉察,不见得容易。有的人从小饱经波折:例如重大意外、贫穷、失去亲人,为了生存,情绪常是压抑在最后面的,也许他可以感受到生理的反应,但却没有余裕去连结底下的情绪。成长过程中,我们也容易用既定框架去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以尽力符合父母期许或社会期待。


每个人多少都会焦虑,若出现以下3个面向的状况,是需要正视和处理的:


1.焦虑的感觉过于强烈。

以致于不由自主淹没在紧张害怕中,被担忧的想法绑住,无法理性面对须处理的状况。比如有社交焦虑症的人,在公众场合时,因过度焦虑而让自己的表现大打折扣。


2.太容易焦虑、事情发生前就先开始焦虑、总是往最坏的方向去担忧。

这样的倾向与性格特质(先天易操烦)及早年艰苦的成长经验有关。若是这倾向无节制地放大,会让人在忧虑中恶性循环,身体也长期无法放松。如广泛性焦虑症的人,常见的抱怨便是慢性失眠、睡前想到停不下来、肩颈僵硬、牙关紧绷、胃痛、疲劳。


3.焦虑造成生活功能明显限制。

例如因焦虑而影响工作表现、学习效率、人际关系。因预期性的担忧而行为受限,如:不敢独自出门、不敢乘坐交通工具。生活品质显著下降。有的人长期焦虑,也会衍生出抑郁、家庭沟通失调的问题。

心情焦虑、郁闷、烦躁,是生病了吗?出现3种状况需要正视

适时放松自己,才能长保身心健康

平时养成自我照顾的习惯,适时放松,则是长保身心健康的生活态度:


1、在常规的责任之外,保留时间沉浸在让自己愉悦的活动中:音乐、园艺、运动、照顾宠物、画画、游戏等。


2、倾听自己的状态。接纳这样的自己,每个人都会有困顿的时候,为这个状态的自己安排休息、亲近信任的人寻求援助。


3、了解情绪如同人生,自然有消长起伏,以照顾和感恩的心情来看待困顿时的自己,取代对自己的负面评价、怒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