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質疑《滿江紅》非嶽武穆所作的人腦子裡在想什麼?

《滿江紅》一詞意境雄渾、慷慨激昂、氣吞山河,是流傳千古的傑出詞作。按照主流說法,這首詞的作者是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岳飛嶽武穆。

那些質疑《滿江紅》非嶽武穆所作的人腦子裡在想什麼?


不過近代以來,也有少數學者經過考證,認為《滿江紅》的作者可能另有其人,或者說是後人假託岳飛之名所作。這種質疑與爭鳴也讓這首傳世名篇更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

質疑者的主要理由有三個:

一是,《滿江紅》這首詞最早出現在明朝嘉靖年間徐階編纂的《嶽武穆遺文》中,卻並不見於南宋、元朝的任何書籍有所記載,來歷不明。

二是,岳飛的孫子岳珂所編的《金陀粹編》中的《嶽王家集》也沒有收錄這首詞。岳珂還有他的父親嶽霖幾十年致力於收集岳飛的遺稿。他們竟然都沒有關於這首《滿江紅》的隻言片語,實在蹊蹺。

那些質疑《滿江紅》非嶽武穆所作的人腦子裡在想什麼?


三是,詞作中的“踏破賀蘭山缺”句著實可疑。因為岳飛一生抗金的主戰場在北方,跟西北的賀蘭山扯不上關係。如果說是明朝人假託嶽武穆之名,以抒發抵禦外侵的志向,倒還算貼切。因為明朝的主要外敵韃靼族就生活在賀蘭山下。

不過上述質疑的聲音隨即遭到了反質疑。有後來的研究者指出,“踏破賀蘭山缺”只是一種修辭手法,不是特指實物,這在詩詞作品中常見,不足為論。還有,《嶽王家集》遺漏的岳飛遺作不止一首,不能因此就斷定沒有收錄在其內的就不是岳飛所作。

此外,據說1980年代在河南湯陰岳飛的老家出土了一件明孝宗弘治年間的文物,上面完整地刻著這首《滿江紅》,並且署名嶽武穆所作。等於推翻了質疑者所說的,此作品最早出現在明朝嘉靖年間的說法。

質疑的聲音都被推翻,在沒有新的證據出現之前,似乎沒有理由再置喙作品歸屬權的問題了。並且這樣一首愛國詞作與岳飛這樣一位民族英雄聯繫在一起,也確實更符合人們的情感寄託。

那些質疑《滿江紅》非嶽武穆所作的人腦子裡在想什麼?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對質疑者的批駁,只能證明質疑者提出的質疑論據不足,卻並不能自證!下面的思考與探索,仍需釐清:

第一、南宋孝宗以後、岳飛已經被平反。元朝建立後,從皇帝到地方官吏對岳飛、對嶽王廟都是感佩、愛護有加的,元朝官方修訂的《宋史》對岳飛更是不吝讚美。凡此種種,兩個朝代前後200年間,卻不見有任何關於這首傑出詞作的記載傳世,確實蹊蹺。

第二、1986年浙江江山縣發現的《須江郎峰祝氏族譜》,記載了一首岳飛於紹興三年贈給其家族先人祝允哲的《滿江紅》詞,還有一首祝允哲的和詞。 這兩首詞能成為後世流傳的《滿江紅》為岳飛所作的鐵證麼?

也未必!不但未必,這兩首詞的出現更像是一種有力的反證!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古往今來,歷代文人都有一個習慣,喜歡給傳世的名家名作找點毛病,然後再刪改刪改,以使該作品更加完美無缺。聞名如李白、杜甫等的作品也都不乏被後人捉刀者。

以上述祝氏家譜中所載的兩首詞來看,雖然主旨立意不失慷慨,詞作內也不乏三五精彩之句,但通篇而言則略顯直白、粗陋、勉強。如果只以此本來面目傳世,恐怕有損嶽武穆之英名。所以也不排除後世有文人騷客偶爾讀到上述兩詞,巧為融揉、略加雕琢、合二為一,再署上武穆之名流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