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高歌《滿江紅》台灣學子淚別重慶

編者:岳飛是海峽兩岸民眾都認同的民族英雄,是精忠報國,忠孝傳家的典範楷模;岳飛思想文化是中華民族傳承至今的寶貴財富。第二屆海峽兩岸岳飛文化夏令營”活動的成功舉辦,兩岸師生6天的朝夕相處,讓我們領悟了“臺灣同胞是我們的骨肉天親”的博大情懷;臺灣學子淚別山城重慶的一幕幕感人圖景,更讓編者感銘在心,思緒萬千……

(岳飛網報道)2018年7月8日至7月13日,“第二屆海峽兩岸岳飛文化夏令營”活動在重慶舉行。此次夏令營活動由重慶市渝中區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重慶市岳飛文化交流協會共同主辦,重慶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給予了大力支持和指導。

共同高歌《滿江紅》臺灣學子淚別重慶

兩岸師生在人民大禮堂合影

參加第二屆海峽兩岸岳飛文化夏令營活動的師生共300多人,來自臺灣地區的師生代表有72人。京、渝、鄂、豫、晉、蘇、皖、蒙魯、川等10個省市區的師生代表參加了“第二屆海峽兩岸岳飛文化夏令營”活動。

共同高歌《滿江紅》臺灣學子淚別重慶

兩岸師生參觀湖廣會館

共同高歌《滿江紅》臺灣學子淚別重慶

兩岸師生在磁器口參觀

共同高歌《滿江紅》臺灣學子淚別重慶

夏令營營員與重慶市第42中學師生合影

共同高歌《滿江紅》臺灣學子淚別重慶

兩岸學生在關岳廟拜謁岳飛銅像

共同高歌《滿江紅》臺灣學子淚別重慶

兩岸學生共同敬獻花藍

重慶關岳廟獨一無二的深厚歷史文化,是中國故事宏大篇章的組成部分之一。10日下午,驕陽似火。兩岸師生來到重慶關岳廟,共同拜謁岳飛銅像,共同敬獻花藍,然後觀看大型展覽《重慶關岳廟記憶》。重慶史大後方學術委員會專家嶽非丘先生,專門為兩岸師生講述關岳廟的抗戰故事。

共同高歌《滿江紅》臺灣學子淚別重慶

熱汗涔涔的兩岸師生在一組展覽畫面前駐足下來,這組畫面講述了1942年3月初,中國遠征軍第5軍、第6軍、第66軍,約10萬精銳之師出兵緬甸,出發之前,代表這些部隊的官兵在關岳廟前召開誓師大會,臂刺“精忠報國”,高呼“還我河山”,高唱《滿江紅》,然後奔赴滇印緬前線。不到三個月,這10萬遠征軍就犧牲6萬人。

共同高歌《滿江紅》臺灣學子淚別重慶

抗戰老兵展示臂刺“精忠報國”紋身

共同高歌《滿江紅》臺灣學子淚別重慶

中華民族共同抵禦外侮的這一段悲壯歷史,引起了師生們的共鳴。而關岳廟岳飛銅像送到臺灣佛光山永久安座等渝、臺兩地岳飛文化交流的諸多畫面,更是讓兩岸師生有了親近感。

展覽製作精美,400多張鮮見的圖片、歷史資料、檔案影印件,講述了關岳廟歷史、岳飛文化、抗戰文化、兩岸交流等經典故事,充分體現了岳飛精神的當代價值。這次觀展活動,成為兩岸學子共享抗戰歷史文化,共享岳飛愛國主義精神的一次具體實踐活動。

共同高歌《滿江紅》臺灣學子淚別重慶

兩岸全體師生起立,由岳飛後裔嶽朝軍先生登臺領唱《滿江紅》

共同高歌《滿江紅》臺灣學子淚別重慶

嘉賓和夏令營全體師生高唱“滿江紅”

今年是岳飛誕辰915週年,開營儀式結束時,為表示對英雄的共同緬懷和崇敬,兩岸全體師生起立,由岳飛28代嫡孫嶽朝軍登臺領唱《滿江紅》,“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兩岸學子同場高歌,把開營儀式推向高潮。

岳飛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忠孝節義根植於兩岸的土壤。獲得“學岳飛”徵文比賽二等獎的臺灣義峰高中楊涴婷在“學岳飛”徵文中以《民族英雄——岳飛》為題寫道:

“古往今來,有許多像岳飛這樣的偉大英雄,如勇敢的邱少雲,戰鬥英雄黃繼光……我從心底裡佩服像岳飛這樣的大英雄,他們偉大的愛國精神將流傳千古!在這些英雄身上體現的是中華優秀兒女的種種可貴精神和品質,這些可貴精神與品質成為我們少年兒童今後學習和人生道路上努力向前的精神動力和寶貴財富。他們為國家民族奮鬥、獻身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向他們致敬。”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夏令營活動中,海峽兩岸學子們以岳飛文化為主題,給大家帶來了形式各樣的表演,十多個節目讓人印象深刻。重慶學生的詩歌朗誦《岳母刺字》,讓兩岸師生熱血沸騰;集體朗誦臺灣詩人余光中的《鄉愁》,更是讓人思緒萬千,淚流滿面……

共同高歌《滿江紅》臺灣學子淚別重慶

詩歌朗誦《岳母刺字》

學生社團“箏語樂坊”演奏的《滿江紅》,是由石玉峰老師創作編曲,獨特的古箏四重奏餘音繞樑。臺灣佛光山大慈育幼院帶來的舞蹈《寶島曼波》,嗨翻全場,臺灣和大陸的師生一起上臺,隨著音樂,一起搖擺,將活動推向高潮。

共同高歌《滿江紅》臺灣學子淚別重慶

兩岸師生參觀遊覽洪崖洞

共同高歌《滿江紅》臺灣學子淚別重慶

在抗戰遺址博物館聽解說員講中國抗戰故事

臺灣菁寮小學校長戴淑娟感慨道:“重慶真的是一個多面性的城市,重慶的文化使第一次來渝的我感到震撼,特別是一些抗戰遺址紀念館,讓我找到了共同話題,不禁回想起臺灣與大陸的歷史故事。”

今天,上個世紀那場殘酷戰爭的硝煙,隨著時間的流逝,已漸漸飄散遠去,但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重慶抗戰遺址群是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及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海峽兩岸中國人瞭解抗戰歷史的探訪之地。

兩岸學子聆聽講解員講解70年前抗日戰爭慘烈狀況,觀看歷史珍貴照片與視頻,同時觀賞黃山翠綠掩映的美景。在這裡,歷史的喧囂與自然的沉寂形成鮮明的對照。

追憶往事,激發了兩岸師生的家國情懷和民族意識,抗戰遺址博物館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將珍藏於心。為了記住這一段難以忘懷的旅程,兩岸學子在抗戰遺址博物館內的臺灣光復紀念碑前,拉開第二屆岳飛文化夏令營的橫幅,留下了珍貴的集體合影。

共同高歌《滿江紅》臺灣學子淚別重慶

7月13日早上,是臺灣師生離渝返臺的日子,六天的行程,“一對一”朝夕相處,暢談共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交流學習岳飛的心得體會,結下了深厚情誼。在賓館駐地告別時,42中任莎莎與臺灣普門中學劉倚均不忍分離,抱頭痛哭起來;42中王雅與臺灣普門中學劉惠君緊緊相擁,淚如泉湧;42中侯宜楠與臺灣樹德家商幼保科楊佳卿同學深情告別,哭成了淚人兒……兩岸學子難分難捨,一次次擁抱,一次次分開,一次次深情相約,一次次淚溼衣襟,這一幕,深深感動著上班的重慶市民。

共同高歌《滿江紅》臺灣學子淚別重慶

共同高歌《滿江紅》臺灣學子淚別重慶

共同高歌《滿江紅》臺灣學子淚別重慶

共同高歌《滿江紅》臺灣學子淚別重慶

共同高歌《滿江紅》臺灣學子淚別重慶

再見了,我親愛的同學,再見了,我親愛的朋友!也許,一次次的離別就是為了再次相見!

兩岸同胞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命運共同體,在共同致力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我們兩岸青少年誰都不能缺席,也一定不會缺席。因為,我們擁有共同的血脈,共同的文化,也擁有共同的明天!我們一定會再——見!(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