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派投資周良:基金經理的自我修養


少數派投資周良:基金經理的自我修養


大家好!我叫周良,來自一傢俬募基金,叫少數派投資。

我是第一次參加xueqiu的活動,看到xueqiu的年輕人比較多。我們以往在傳統渠道,像券商公司營業部裡所見的客戶年紀都比較大,60後、70後比較多。90後、00後都不炒股,去炒比特幣、炒鞋去了,我以前一直有一個擔心,擔心股民後繼無人了,但是今天看到大家,我放心了。

我今天演講話題叫做:基金經理的自我修養。

怎麼會想到這個話題?

源於我兩個月以前帶我兒子去看動畫片《哪吒》,太乙真人在教育哪吒的工作之餘,太乙真人的形象是胖子禿頭、累成狗,跟基金經理有點像。他在教育哪吒的工作之餘他拿著一本書在看,這本書叫《神仙的自我修養》。這個橋段不是原創,它是致敬了周星馳導演的一部電影《新喜劇之王》的一個橋段,《新喜劇之王》講的是一個跑龍套的群眾演員,在橫店影視城裡跑龍套的,有時候他是扮演一個死人躺在那邊不動的,有時候扮演一個被人群毆的角色,但是這個群眾演員在他的工作之餘拿出了一本書叫《演員的自我修養》,哪怕是一個群眾演員,是一個跑龍套的,他也有自己理想的追求。

我們也是一樣的,你要成為一個基金經理,也是要很多草根經驗、基層工作經驗的積累,將帥必發於行伍,沒有這些草根經驗、基層經驗的積累你是成長不起來的。但是我們時刻要有理想所在,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基金經理。

而且我今天這個話題也不僅僅是針對基金經理講的,也針對你怎麼去選擇一個基金經理。很多投資者面對的是怎麼樣選一個基金,選基金很關鍵是選基金經理,怎麼選擇基金也是一樣,取決於基金經理的自我修養。

講這個話題有人覺得是不是講的不是專業話題,今天上午聽了很多人發言,嘉賓講的是經濟的、行業的、股票的專業問題,感覺我講的是一個政治思想工作,我說不是的,無論是你想成為一個優秀的基金經理,還是你想選對一個私募基金的產品,你很要關注的是基金經理的自我修養。

怎麼樣把基金經理做好有幾個層面的話題。

第一個層面叫技術層面。

你的投資水平到底怎麼樣,我們怎麼樣來衡量一個人的投資水平高不高,每個人可能有每個人的標準,但是往往有很多誤區的存在。

我經常問我們客戶,你怎麼會來買一個基金的,無論是公募基金還是私募基金,無外乎幾個理由:選大牌的,名氣很大所以去買它的產品,第二個說我選今年表現最好的產品,最好的基金經理,我去買他的產品,還有的說牛市要來了,所以我要去買股票型的基金了,大部分人去買一個基金無外乎這三個理由。

但是我說這三個理由都是錯誤的,衡量一個基金經理水平好還是不好,這三個理由都不對,為什麼這麼說?

我們看的是歷史業績,但是我希望投資的是未來,未來的收益要高才是我的目標,我們理財的過程、財富積累的過程不是某一個季度、某一年,是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貫穿你一輩子的事情,我想投資的是未來長期表現好的基金經理才對。但是我剛才所講的這三個理由根本就不是他未來能夠長期表現好的理由。

一個大牌的未來一定能表現好嗎?

不一定的。在2015年以前成長股的行情裡,裡面成長出了很多明星基金經理,但是這幾年下來這些當年的明星基金經理現在業績能夠持續下來的很少。

有人說我要買今年表現最好的,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市場環境會變化的。當市場環境變化以後,很多基金經理超額收益是取決於市場風格跟他的風格要匹配,風格匹配的時候他做出超額收益來了,超額收益很高,風格不匹配的時候他又沒有超額收益了。

當市場環境變化以後,今年和明年市場環境是在變化的,當市場風格跟他不匹配的時候就沒有超額收益,很多的今年表現最好的基金經理到了明年往往是表現不太好的,為什麼?

他表現得非常好恰恰說明了他的投資方向的選擇是很偏的,這種很偏的是隱藏著風險的,我們看到收益的同時要看到背後所承擔的風險有多大。

還有人說,牛市要來了,所以我要買某個股票型的基金,錯了,如果牛市還是熊市這麼容易判斷的話,你還買什麼基金,你應該去買股指期貨才對。

市場未來的漲跌是很難判斷的,別人來問我,明年是漲還是跌,我都是說我不知道明年是漲還是跌的,為什麼不知道?

大家覺得市場未來的漲跌是由什麼來決定的?我們把股票市場看成是很聰明的東西,是活的東西,今天我們在這裡開會研討這個話題,別人也在其他地方開會研究這個話題,股票市場的價格早就蘊含了大多數人的研究,大多數人對未來的預期,它蘊含在今天的股價裡面了。

將來的股價為什麼會漲跌?往往是因為在將來又發生了新的事情,改變了大家的預期,所以股價才發生了漲跌。

舉個例子,比如說今年5月1日放長假以前,整個市場氣氛還比較樂觀,說慢牛要來了,股票要漲了,結果5月6日一開盤大跌,為什麼大跌?因為特朗普突然加了一次關稅,超出大家預期,大家都沒有意料到,結果市場大跌。特朗普加關稅,你在5月1日的時候知道嗎?不知道,因此這市場沒有隱含這個預期,當5月6日的時候,發生新的事情的時候,市場產生漲跌,因此市場未來的漲跌往往是由未來所發生的事情所決定,你在世界上根本不知道、根本預期不到,如果你能夠預期得到,早就反映在當前的股價裡。

因此這三個理由都不是你選擇基金的理由,也不是你判斷自己水平高和低的方法,什麼才是?

你要看一個基金經理的投資水平,我們說他要有業績長期的持續性、長期的具有超額收益,長期到什麼程度?

我說至少一輪風格週期的變化,一輪牛熊轉換這種程度

牛市裡面表現怎麼樣,熊市裡面表現怎麼樣,成長股份怎麼樣,價值股份怎麼樣,這樣一個週期經歷了,都有超額收益,我們說這種基金經理他是值得珍惜,你的水平如果達到這種程度,我覺得可以考慮去當基金經理,只是可惜在我們這個行業裡面,我們說能夠有長期業績的持續性的基金經理不多,大多數的明星只是一顆流星,不是恆星,只是一閃而過的流行,包括我們以前很知名的明星級基金經理,其實現在在聽到聲音,往往是聽到的越來越少了。

因此我們說第一個層面的問題是技術層面的問題,你能不能在完整的牛熊週期裡面,在完整的切換週期裡面都做到收益來,這才能證明你的投資水平高還是低。

某一年甚至於某幾年都不是,2010年到2015年,一波成長股的結構性行情,但是他的風格比較單一,在這裡面你是做這種風格,很容易做出超額收益。但是三輪股災一來,2016年市場風格一切換,可能當年的明星經理反而變成虧損最多。這是第一個層面即技術層面。

我們有時候做很多的競調,有很多發行渠道,或者我們機構投資者來投資以前做盡調,往往盡調只是在技術層面,但是我們說取決於你這個產品能不能做好,你這個基金經理水平到底怎麼樣,其實只是第一個層面技術層面。

第二個層面的問題,我說是心理層面

我們做基金它不是自己炒股,你所承擔的心理壓力和你自己炒股完全不一樣,我自己炒股虧欠了,最多我不要告訴我老婆,也沒有人知道。但是你做一支基金,你的投資業績、淨值波動每天都在公佈,你要接受你的渠道、你的客戶,包括媒體對你的評價。

很多的客戶、渠道未必能夠看得很長遠,他們評價的是你某一個季度、某一年的盈虧情況。但是我們說做股票這東西,如果你做得和指數漲跌一樣,還不如去買一個指數型基金。在很多時候,往往能夠長期盈利的不是做得和別人一樣的人,而是你做得和別人不一樣地方的時候,才能真正長期賺到錢。

你在很多時候,別人賺錢的時候,你未必要去賺。

比如說2015年二季度的時候,那時候市場極度樂觀,表面上看很容易賺錢,買一個創業板股票動則幾個漲停板,很容易賺錢,其實當時背後所蘊含的潛在風險極高,在這時候你要不要去賺這錢,你得判斷。

在2015年6月底的時候,公募基金有統計數據,公佈出來一個持倉數據的統計,說公募基金持有的中小創股票的市值都超過了他們所持有的主板的股票市值,這些基金經理他們不知道中小創當時創業板賣130倍市盈率,這個風險是很大的,他們不知道嗎?我覺得他們知道,但是為什麼會嚴重超配中小創?因為那時候如果你不買中小創,就跑不贏指數、同行,你的渠道、客戶會給你極大的壓力。

從心理學上來講,我們說從眾心理壓力最小,即你做的與別人一樣心理壓力最小,因此股票市場上有很多從眾行為的發生,包括我們基金經理當中也是這樣。

為什麼2015年6月底的時候,基金經理們都是嚴重超配了中小創,他們不知道當時中小創的風險?他們知道,但是你不去從眾,你面臨極大的心理壓力。你不去從眾,就跑不贏市場,你的渠道、客戶會給你評判。

因此第二個層面考驗的是心理層面的問題,你抗壓能力大不大,能否化壓力為動力,這對於做基金經理很關鍵。

我們不僅是要承受壓力,壓力有時候是個好東西,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你得把壓力轉化為動力才行,因此心理素質怎麼樣,抗壓能力怎麼樣,有沒有這種化壓力為動力的能力,取決於你第二層面的問題。

還有第三層面,我說如果你是一個解決技術層面的人,基金經理又解決了心理層面問題的人,我相信他已經是個很成功的基金經理,管理一個幾十億、上百億的規模都很有可能,提的業績報酬,每年提幾個億都有可能,他已經非常成功了。

但是取決於你能不能長期取得超額收益的還有一個關鍵,是第三個層面,什麼層面?價值觀層面。

我們說財富的邊際效應是不斷遞減,大家理解這個意思嗎?王思聰還有賺錢的興趣嗎?一定很少了,財富的邊際效應是遞減。當你成為一個很成功的基金經理以後,有了很多財富積累以後,再想著幫自己賺錢的動力會失去。以前的時候,自我的財富積累、盈利是我們奮鬥很大的動力所在,但是當你的財富積累足夠多的時候,財富的邊際效應是不斷遞減,你會失去你最初的動力,是什麼讓你每天早早起床,看報告、做研究,能夠不斷思考,動力在哪裡?樂趣在哪裡?如果是你僅僅為了自己的財富積累,財富的邊際效應在不斷地遞減。

什麼是你的樂趣所在?巴菲特為什麼89歲了還能做基金經理,他自己說要每天跳著踢踏舞去上班,他的樂趣在哪裡?

這是第三個層面的問題,就是價值觀的問題,要具有利他的價值觀,你的修養要提高到這種程度,不是為了利己在工作,得是利他在工作,你追求的不是在這種自己的財富積累,權力的增加,而是為了客戶去創造利益,為了渠道去做服務

為了這個行業做示範,我覺得巴菲特做的就是這個工作,你的價值觀要提高到這種程度,你才能夠繼續的樂在其中。

我們說樂趣是最好的一個動力所在,正是因為我們的爸爸不是中國的首富,所以我們有賺錢的樂趣,我們的樂趣要比富二代多很多。但是隨著你的財富邊際效應遞減以後,你的樂趣會慢慢降低的,你怎麼能夠找到新的樂趣,讓你5年、10年、20年、30年去從事這樣一個工作,最後一個層面的問題就是價值觀的問題,如果你不能上升到這樣一種利他的價值觀,可能也走不長遠。

所以基金經理的自我修養就三個層面:技術層面、心理層面和價值觀層面

如果能夠達到這種修養程度的,我們說這種基金經理是值得珍惜的,我也相信這種基金經理他的業績能夠長期地持續下去,不是一年兩年,而是5年、10年、20年、30年。

以上就是我的講演,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