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萬緣之根,識是眾欲之本,當知舍與得。《菜根譚》(57)

愛是萬緣之根,當知割捨。識是眾欲之本,要力掃除。

這是《菜根譚》裡的一句話,大意是說愛是人生一切緣分的總根源所在,應當知道何時獲取何時割捨。識是產生所有慾望總的原因,要知道該去除時努力的去掃除。

些許感悟與君分享:

這裡的“愛”就是對於身外之物包括情感的執念和慾望,它是所有事物發生發展和消亡的總根源。

慾望本身並無是或者不是之說,渴了想喝,餓了想吃,本無可厚非,所以說保留一個合理的慾望,會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有滋有味,有模有樣的,沒什麼不好,但是當你對慾望的追求過度氾濫而達到貪得無厭的程度時,若還不知道捨棄和放下,就離禍端越來越近了。

“識是眾欲之本,要力掃除”中的“識”就是對事物的瞭解和認識。這句話並不是不讓瞭解和認識事物,而是說對於一個懂得修身之道的人,他最重要的是要明白什麼樣的東西在什麼時候該捨棄,什麼樣的東西可以保留。

叔本華說:人受慾望支配,慾望不滿足就痛苦,滿足了就無聊,人生如同鐘擺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

難道人生果真沒有幸福可言嗎?否也。清心寡慾固然難以做到,但是人應該知道滿足,知足常樂,當你的內心沒有那麼多欲望的時候,外在的是是非非逐漸的也就少了許多,讓你產生痛苦的一些執念也就不存在了,合理控制自己的慾望,可以減少很多煩惱。

佛教裡有句話:“心與竹俱空,問是非何處著覺腳?念同山共靜,知優喜無由上眉。”大意是說如果人心清淨得如同竹子一般靈虛,還會有那麼多是是非非嗎?如果人心如同大山一般寧靜,就不會有那麼多的喜形於色和怒氣沖天了。

可是,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得到呢?

面對塵世間的種種誘惑,人要學會舍與得的選擇,該捨棄的要堅決捨棄,舍與得是一個無法分割的必然因果關係,兩手都抓緊沙子不捨得放手,就無法拾起地上的珍珠,過度看重收穫所得的人往往會深陷其中而痛苦不已,千方百計地計算想得到,算來算去算自己最終事與願違徒增煩惱,沒有舍哪裡會有得呢?

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做一個雲淡風輕,心靜如水的人,才是人生最美的事情。

愛是萬緣之根,識是眾欲之本,當知舍與得。《菜根譚》(57)


愛是萬緣之根,識是眾欲之本,當知舍與得。《菜根譚》(57)


愛是萬緣之根,識是眾欲之本,當知舍與得。《菜根譚》(5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