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是良藥,技巧是糖衣

俗話說:良藥苦口,忠言逆耳。有人認為,批評就是“得罪人”的事。所以有些管理者從不當面指責下屬,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處理指責下屬後彼此的人際關係,因而造成下屬的不當行為,一直無法得到糾正。有些管理者指責下屬後,不但沒有改善下屬的目的,反而使下屬產生更多的不平和不滿。事實上,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後果,恐怕還在於我們在批評他人的時候缺乏技巧的緣故。醫藥發展至今,很多良藥已經包上了糖衣,早已不苦口了;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能研究一下批評他人的技巧,變成忠言不逆耳呢?“批評下屬”是教育下屬的一種方法。因此,管理者批評下屬時,要講究一些技巧。

批評是良藥,技巧是糖衣

1.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一個人犯了錯誤,並不等於他一無是處。所以在批評下屬時,如果只提他的短處而不是他的長處,他就會感到心理上的不平衡,感到委屈。比如一名員工平時的工作頗有成效,偶爾出了一次質量事故,如果批評他的只指責他導致的事故,而不肯定他以前的成績,他就會感到以前“白乾了”,從而產生抗拒心理。另外,據心理學研究表明,被批評的人最主要的障礙就是擔心批評會傷害自己的面子,損害自己的利益,所以在批評前幫他打消這個顧慮,甚至讓他覺得你認為他是“功大於過”,那麼他就會主動放棄心理的抵抗,對你的批評也就更容易接受。

批評是良藥,技巧是糖衣

2.要尊重客觀事實,就事論事

批評他人通常是比較嚴肅的事情,所以在批評的時候一定要客觀具體,應該就事論事,要記住,我們批評他人,並不是批評對方本人,而是批評他的錯誤的行為,千萬不要把對下屬錯誤行為的批評擴大到底下屬本人的批評上。比如說,你作為一名編輯去校對清樣,結果發現版面上有一個標題字錯了而校對人員卻沒有發現,這時你應該對他進行批評,你可以說:“這個字你沒有校出來。”你也可以這樣說:“你對工作太不負責任了,這麼大的錯誤都沒有校正出來。”很顯然後者是難以被對方接受的,因為你的話讓他很難堪,也許他只是一次無意的過失,你卻上升到了責任心的高度去批評他,很可能把他推到你的對立面去,使你們關係惡化,也很可能導致他今後的工作中出更多紕漏。

批評是良藥,技巧是糖衣

3.指責時不要傷害下屬的自尊和自信

不同的人由於經歷、知識、性格等自身素質的不同,接受批評的能力和方式也會有很大的區別。在溝通中,我們應該根據不同的人採取不同的批評技巧。但是這些技巧有一個核心,就是不損對方的面子,不傷對方的自尊。批評是為了讓下屬更好,若傷害了下屬的自尊和自信,下屬實難變得更好,因此批評時要運用一些技巧。例如:“我以前也會犯下這種過錯······”、“每個人都有低潮的時候,重要的是如何縮短低潮的時間”、“像你這樣聰明的人,我實在無法同意你再犯一次同樣的錯誤”、“你以往的表現都優於一般人,希望不要再犯這樣的錯誤。”

批評是良藥,技巧是糖衣

4.面帶微笑,友好地結束批評

正面批評下屬,對方或多或少會感到一定的壓力。如果一次批評弄得不歡而散,對方一定會增加精神負擔,產生消極情緒,甚至對抗情緒,這會為以後的溝通帶來障礙。所以,每次批評都應儘量在友好的氣氛中結束,這樣才能徹底解決問題。在談話結束時,你不應該以“今後不許再犯”這樣的話作為警告,而應該對對方表示鼓勵,提出充滿感情的希望,比如說“我想你會做得更好”或者“我相信你”,並報以微笑。讓下屬把這次見面的回憶當成是你對他的鼓勵而不是一次意外的打擊。這樣會幫他打消顧慮,增強改正錯誤、做好工作的信心。

批評是良藥,技巧是糖衣

5.批評下屬時應該選擇適當的場所

不要當著眾人的面批評,批評時最好選在單獨的場合。你獨立的辦公室、安靜的會議室、午餐後的休息室都是不錯的選擇場所。

每個人都會犯錯,你要有寬大的胸襟包容下屬的過失,本著愛護下屬的心態,同時注意上面的幾點要點。當下屬需要批評時,不要猶豫,果敢地去做。正確、適時的批評,對下屬、對部門都具有正面的功效。

批評是良藥,技巧是糖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