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运费翻3倍,每天80多万成本费!这些人“哭”了


出口运费翻3倍,每天80多万成本费!这些人“哭”了

降薪、轮休、放假、裁员……员工着急,老板也无奈。

从疯狂催单到订单暂停,不过两周时间,反转来得太快,以至于都来不及反应。回想起最近经历的种种,出口商朱先生感叹:“这场疫情发展‘太快’,对外贸行业的影响‘太大’,辐射面积‘太广’了”。

4月8日,珠海某电子科技公司,发出公告表示,因疫情影响,全球经济不景气,公司业务影响严重,连续半个月未接到生产订单,经公司研究决定:4月20日到10月8日,全厂放假半年。

不管是出口商朱先生,还是珠海的那家电子科技公司,都是疫情之下外贸行业的冰山一角,一个缩影。

01、没订单的要关厂,订单猛增的也愁得不可开交

案例一:不是退单就是延期交货,一聊生意就郁闷

主营皮具和饰品进出口业务,杨浩已经从事外贸行业7年了,在义乌有3家工厂,疫情之下,杨浩和众多行业内的朋友一样,被退单、订单延期搞得焦头烂额。

年前瑞士的客户下单了20万个帆布袋,压了100万的资金,国内疫情有所缓解后,杨浩马上组织工厂复工,好不容易赶在交期前完成了,正准备发往上海时,杨浩接到电话:客户倒闭了,这批货不要了。

屋漏偏逢连阴雨,除了倒闭的这家瑞典客户,杨浩手上的其它订单,不是退单,就是延期交货。

“现在大家吃饭都不谈生意上的事,本来心情还不错,一聊就聊郁闷了。”

案例二:每天都是80多万成本费,只能解散分公司

同时做外贸生意的赵磊,主要是向俄罗斯出口服饰鞋帽与小商品,总部在广州,杭州、义乌、深圳设有分公司。

由于春节假期加上国内疫情影响,公司暂停经营近2个月。3月10日,好不容易等来了复工,因为疫情之前出口的一批货被卡在国内的货好不容易发出去了,国外又暴发疫情,清关后只能一直积压在俄罗斯的中转站,每天都需要交一笔不小的存储费用。

“每个月房租、人工大概80多万现在产品出口时效非常慢,回款不容易,只能解散公司,所有业务撤回广州。”

案例三:订单猛增,运费也成倍增涨

别人为没有订单愁,然而做洗手液出口生意的刘慧芳却是为订单量猛增愁得不可开交。

国内疫情期间,因为只做出口,员工也无法复工,所以一直处于停工状态。“不能开工,没有生意,上半年可能都没有希望了”。

然而情况迅速发生了反转,国内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工厂开始复工了,国外疫情蔓延了。

“我们的出口产品是免洗洗手液凝胶,主要海外市场在欧洲和美国,现在这两个地区疫情非常严重,对于洗手液的需求比以往要大很多,我们工厂每天都很忙碌。”

订单虽然增多了,但是出口成本也是成倍的上涨。以往,免洗洗手液凝胶到美国的物流价格 是25元/公斤,大概3-5天能到,但现在到美国88元/公斤,到达时间在7天以上。

“物流成本大幅增加,时效也受到很大影响,公司日常成本都在上涨,这样的情况长期来讲,对公司而言并不明朗”。

各家有各家的难处,对于外贸行业而言,不管有没有订单,现阶段都是大难题。

02、自救之路困难重重

商务部发布的2020年一季度我国对外贸易情况显示,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我国进出口总额6.75万亿元,下降6.4%。其中,出口3.33万亿元,下降11.4%;进口3.24万亿元,下降0.7%;贸易顺差983.3亿元,减少80.6%。

3月30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际疫情的蔓延,势必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以及外贸出口造成较大的经济影响。随着国际疫情进一步扩散,我国外贸进出口形势可能还会进一步恶化。

面对当下的环境,不少企业也积极想办法展开自救。

1. 出口转内销

”出海“道路受阻,所以不少外贸企业都把目光放在了”出口转内销”。

但是“出口转内销”并不容易,不同于外贸生意的大宗、一次性运货方式,内销基本上都是零散的消费者,国内消费者和海外消费者的审美观念也不一样,需求也不同,外贸商品未必符合国内消费者需求。

所以,这么看来“转内销”也未必是条简单的路。

2、转战电商平台

疫情之下,实体店铺纷纷关门停止营业,网上买买买成为解决日常所需的主要途径,入驻电商平台成为一个选择,但是电商的成本也并不低。

电商平台上发展,最重要的就是销售量和好评,这些都需要推广,没有推广,网店的销量天差地别,只是参与电商平台的一个活动,差不多就要付出20-30万元人民币。

所以,薄利多销的外贸企业,想通过电商平台实现自救,高额的营销费是最大的拦路虎。

简而言之,外贸行业的自救之路也是困难重重。

03、专家建言献策

疫情之下,外贸企业生存艰难该如何突破困境,专家学者给出了哪些建议呢?

全国政协委员、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给出了5点建议:

首先,要加快外贸企业复工复产,稳住外贸供应链。复工是稳就业,复产是稳产能。

第二,要精准帮扶外贸企业,稳住国际市场份额。推介云展览、云签约等模式,吸引国际买家。

第三,要增强政策协同效应,稳住外贸企业预期与信心。开设政策兑现绿色通道,加快各项帮扶政策落地。在贸易融资、出口信保、贸易便利化、市场多元化等方面加大力度。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合理降低短期险费率。阶段性加大减税降费力度。

第四,要加快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稳住外贸内生增长动力。

第五,要加强国际经贸协调合作,稳住国际信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赵晋平建议,企业挺过艰难期办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调整目标市场,开拓东盟、中亚、西亚、俄罗斯和南亚、非洲等疫情低风险地区市场。

第二,在国内寻找新的能够为其提供零部件的厂商,进口替代。

第三,调整产品结构,增加医药品、生活必需品等疫情防控急需商品出口力度。

第四,增加医药品、生活必需品等疫情防控急需商品出口力度

第五,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等线上平台和渠道。

中国农业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李春顶建议,外贸企业具体的应对措施可以有:

一是企业的出口市场多元化扩展,向疫情影响较小的国家和地区出口。

二是积极探索出口贸易方式的创新,从线下转到线上,推动跨境电商的发展。

三是寻求出口转内销的思路,国内疫情的稳定将扩大需求,外贸企业可以考虑更多开拓国内市场。

四是临时性产业转型,转向生产相近的且疫情期需求较大的产品。

五是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度过难关,等待“春暖花开”。

04、结语

​外贸、消费、投资是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

刺激消费,政府可以发现金、消费券。

刺激投资,政府可以搞大规模基建计划。

但是刺激外贸,我们能够管理内需,但外需怎么办?

稳外贸,就是稳就业,就是稳消费,保民生,所以外贸企业能够度过眼下的困难,活下去是眼下最重要的事,说不定洗牌之后,会有更好的未来。

《外贸人哭了!一大批企业集体放假,最长6个月》 亿恩

《外贸企业“疫”难平:出口运费翻3倍,200多个集装箱难卸货》 中国经营报

《外贸企业“回流“记》 新零售商业评论

《疫情对外贸影响几何?专家分析来了》 人民政协报

《关注|一季度外贸数据出炉,专家:有点出乎意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