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民间唱戏与看戏

巢湖最接地气的舞台,当属洗耳池公园,每天,只要不下雨,那里从早到晚人流不断,最多的时候是下午,闲来无事的老人们都集中在那里,表演着吹,唱,弹,拉,跳,有流行的,有古典的,交杂在一起,步入其中感觉就是进入了曲艺团。

巢湖民间唱戏与看戏


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几个庐剧团队的表演场地,一个是公园西面的亭子,亭子里的坐椅是舞台的部分道具;另一个是南面的亭子,那个亭子较长,一部分是舞台,一部分则是化妆更衣之处;还有一个团队没有亭子做舞台就直接在公园中心的广场上表演。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观众可以看到演员台上的样子,也可以看到演员台下补妆,更衣,休息,聊天,甚至客串的需要而重新妆扮的一举一动。戏里角色的活动范围非常有限,感觉戏内戏外就是几步之间的事。这几处吸引了公园三分之二的观众。只要不是雨天,她们白天就会分别出现在公园的这几个角落,演绎着不同的剧本,晚间则应约去某些小区的广场继续表演。舞台虽然非常简易,妆扮却一点也不马虎,根据人物的身份和背景妆扮得唯妙唯俏,严肃而又认真地演绎着公子落难,小姐讨饭,善恶终有报的动人故事。每天各个团队前都围观着许多观众,有时候人多,场地有限,有一些人挤不进去,只好隔岸听戏;或者是围坐到桥上,借助桥高而远观演员的妆扮。我的母亲也是其中的观众之一,她一直被他们那唱腔,那妆扮深深地吸引着,只要有空她就去,有时候下午在公园看,晚上还到自家附近的广场去看。

巢湖民间唱戏与看戏


看戏一直是母亲最大的兴趣和爱好,记得我们小的时候就知道母亲喜欢看戏,平日里母亲格外的忙,有着永远干不完的农活和家务,爱好被深深地埋在心里。农闲的时候,周边的村庄唱戏时,奶奶便会来到我家通知母亲去看,母亲总是以家里事情放不下而推辞。奶奶坚持要接过她没做完的活,支持母亲去看,而母亲还坚持着不去,这时候我们便一起劝说母亲,并且保证她不在家我们会表现得更好。母亲这才为了不辜负我们的一片热情而去满足自己的爱好。每次看完戏回来,母亲都非常的高兴,但却要加班加点的干活了,因为我们只能干点现成的,眼皮底下的活,具体有多少活,那本账在母亲的心里。接着的几天母亲便会将戏里的故事原原本本地说给我们听,看着母亲开心的样子,我们更开心。如今我们都已成家立业,母亲也老了,需要她操心的事也少了,母亲可以尽情地满足自己的爱好了。

付费的多少纯属自愿,即使手头不便,没有付费也毫不影响观看,无入场之门槛,观看时有椅子坐,有热水无偿供应这也是他们的最大亮点。虽然母亲在生活里很节俭,但对于这样的付费母亲从不马虎,金额虽不阔绰,但是逢看必付费。按她的话说:虽然自己没有退休工资,但是坐公交是免费的,每月还有一百多元的养老金可领,现在的世道是前所未有的好,全社会都尊老爱老,太幸福了!自己哪怕少吃块早点也不能亏了这些演员。她是他们的铁杆粉丝,无论新戏老戏只要有空都去看,有的戏可能她自己也记不清看了多少遍。她穿梭于几个剧团间,细细地看,默默地比较着彼此的唱腔和技巧。

巢湖民间唱戏与看戏


戏班里的人,母亲都已很熟悉,既把她们当成演员,又把她们当成朋友,熟悉她们戏台上的角色,也熟悉她们台下的生活。母亲口口声声地说着她们的不易:因为她们对观看者的费用没有规定,能遇到付费阔绰的,也能遇到装呆不付费的,戏班里十多个人的吃,喝,住都要钱的。唱戏也很辛苦,有时候观看的人很少,她们也一丝不苟地表演,而收入有限时,母亲就要为他们操心起来:这么辛苦,随便干什么活也比他们挣钱多啊。可如果是喜欢了一件事,就顾及不了这一朝一夕的得失了……

巢湖民间唱戏与看戏


因为她们的存在,丰富了一大帮庐剧爱好者的业余生活,过足了戏瘾。让庐剧真正地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一道菜,不再可望而不可及。由她们的精彩演出陪伴着我母亲的闲暇时光。在此由衷地感谢她们的辛劳和付出!感谢她们让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天天能沉浸在自己的童话里!


最忆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