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朱熹王陽明兩人都提出的理論有什麼不同?

大家都知道朱熹的理學理論和王陽明的心學理論,都有一個核心的名詞,就是

格物致知。那麼到底什麼是格物致知那?兩個人給出的解釋是不一樣的,王明陽作為後來者,佔有先天的優勢,那麼他的理論是不是真的就要比朱熹的理論更加先進,更加完善?王陽明的格物致知經過留名青史的“龍場悟道”以後,有了什麼樣的發展?

我們通過一件事物來進行比較,兩位大賢會怎麼去進行格物致知。很常見,空調,現代家庭幾乎必備的一種家用電器。

格物致知——朱熹王陽明兩人都提出的理論有什麼不同?

朱熹(1130-1200)

朱熹來到空調面前,非常認真的觀察,吹出來的風很涼快,可是他看了好久也沒有明白這個長方形的東西到底是為什麼吹出來涼風的,朱熹很感興趣,叫來銷售人員問他一些問題,可是銷售人員並不能滿足他的需求,因為他會問,這個空調裡面是什麼?有哪些東西組成?為什麼會吹出涼風,它裡面有涼風是因為什麼?本著對於事物的理解,他下面要去書店,買一本空調的工作原理方面的書籍,認真研讀,發現也不行,還要買一本電氣方便的書籍,因為要了解空調動力的形成來源,還要買一本材料學的書籍,空調各個部件的製作過程也要了解一下,最後他非常驚歎於現在科學的進步並且對於人類的奢侈進行譴責,為了自己的享受破壞了環境,而且經過這麼多複雜的工序只是為了讓自己更涼快一些,有時間多讀讀書不好嗎?人慾之盛離滅亡不遠矣。朱熹的-“格”是探究研究的意思,“物”就是空調,“致”就是得到獲取,“知”是知識,知道了空調的運行運力,組裝部件,還不能結束,還要上升到天理的角度,發現了使用空調滿足自己的慾望就是自取滅亡。

格物致知——朱熹王陽明兩人都提出的理論有什麼不同?

王陽明(1472-1529)

王陽明來到空調面前,感覺很涼快,炎炎夏日竟然有這樣的涼風,他會感到很奇怪。那他會怎麼做?他會先問這個叫什麼名字,人吹久了會不會生病?如果你再告訴他空調裡面是有氟利昂的,並且氟利昂會破壞大氣中的臭氧層,王陽明會立刻關掉空調,那起來扇子給自己降溫。那麼王陽明的“格”其實就正的意思,端正自己想法和念頭,他會意識到吹空調就了會生病,平且會破環生存環境,這不是一件好事,這個享受的念頭不能放縱,應該立刻停止,“物”是空調,吹空調這件事。“致”是停止或者實現,“知”就是良知,良知就是我們的心,我們知道見到老年人尊稱一聲爺爺,知道吹空調是滿足我們自己的私慾,知道空調會影響環境,知道這麼做是不對的,這樣才能實現我們的良知。

兩人都說格物致知,但是兩人的格物致知完全不一樣,理論完全不同。再比如,我們都有了孩子,朱熹認為愛護孩子是一個很複雜的活,必須要學會各種知識,最好得出一個理論延續人類文明等等一系列,然後再生個孩子來愛護,王陽明吶,首先你要端正愛護孩子的態度,然後你的良知就會指導你去怎麼樣愛護孩子。

你認為自己更喜歡哪一位大賢的理論,歡迎留言和月下讀史 一起討論。@月下讀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