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的這四句話,很多人都誤解了!

《論語》是四書五經之一,是儒家最有代表性的一部經典,其中有很多的經典名句,千古流傳,廣為人知。但很多人並沒有讀過《論語》,在口口相傳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望文生義的現象,誤解了原來的意思。下面就分享四個常見的,最容易被誤解的名句。

《論語》中的這四句話,很多人都誤解了!

一、三十而立。

這句話出自《論語.為政第二》,原文是:“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這段話是孔子對自己的一生,做了一個簡短的總結。“三十而立”的意思是,到了三十歲的時候,就已經確立了向聖賢學習的人生志向,經過十五年的學習,信心已經很堅定了,不會再動搖了。

孔子“立”的是做學問的人生志向,不是成家立業。但我們現在很多人都把這句話當成成家立業了,如果到三十歲還一事無成,還沒有娶上媳婦,還沒買上房子,就感覺很慚愧,感覺自己還沒“立”起來,其實不是這麼回事。


《論語》中的這四句話,很多人都誤解了!

二、愚不可及。

這句話出自《論語.公冶長第五》:“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孔子這句話,是稱讚一個叫甯武子的人,他說甯武子這個人,國家太平時,就展示他的才華,很有智慧;國家混亂時,他就揣著明白裝糊塗,就是俗話說的“裝傻”。他的聰明智慧,一般人可以做到,但他裝傻的功夫,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

裝傻,有時候也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是一種為人處世的智慧。所以這裡的“愚不可及”應該是褒義詞,是讚美的話。但我們平常經常當作貶義詞看,形容一個人非常的愚蠢,這就脫離原來的含義了。


《論語》中的這四句話,很多人都誤解了!

三、學而優則仕。

這句話出自《論語.子張第十九》:“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把事情能夠做好了,就可以總結經驗,從中學習,繼續修身立德;如果學習好了,就要把這些學問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為國家社會做出貢獻。

這句話講的其實是理論和實踐的辯證關係,但現在很多人誤解了,認為讀書做學問,就是為了考上公務員,為了做官。


《論語》中的這四句話,很多人都誤解了!

四、父母在,不遠遊。

這句話出自《論語.里仁第四》:“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很多人都知道前半句,卻不知道後半句,所以就誤解了,認為只要父母在世,就一定要守在父母身旁,什麼地方也不能去。

其實這句話,只是強調子女要盡到孝養父母的義務,父母在世的時候,儘量不要隨便出遠門,免得讓父母操心,萬一父母的身體有個三長兩短,也無人照顧。如果有正經的事情要做,也不是不能出去,但是一定要提前跟父母交代清楚,並且安排好父母的生活起居,做到後顧無憂,這樣就可以出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