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冒名顶替参加科举,成为民族英雄,慈禧下令三十年不准弹劾他

时势造英雄,在封闭落后的清王朝在快速走下坡路的时候,有一位民族英雄指点江山,鞠躬尽瘁,让这个苟延残喘的朝代得以有了暂时中兴的局面。

这个英雄就是左宗棠!

他一生戎马,先以幕僚师爷身份平叛太平军,官至闽浙总督;他兴办洋务创办船政学堂;他平定陕甘叛乱;他收复全疆,给了俄国这个灰熊当头一棒;他督师抗法,取得了难得的对外胜利。

可以说,左宗棠这个名字是清朝末年,人们只要提及,没有不会竖大拇指的一个伟大人物。

但有谁会想到,左宗棠竟然不是他的本名,这个名字是他从别人那里借来的。

一、冒名顶替

左宗棠的两个哥哥名字分别叫左宗棫和左宗植。

我们发现他们的名字中的最后一个字都是左右结构,木字旁,按照这个逻辑,左宗棠的名字的最后一个字虽然有“木”字,但不是左右结构。

左宗棠的父亲左观澜曾经写了一首诗,上面很明确的说这首诗是写给三个儿子左宗棫、左宗植和左宗樾的。

也就是说,左宗棠原名左宗樾。

此人冒名顶替参加科举,成为民族英雄,慈禧下令三十年不准弹劾他

左宗樾20岁的时候,要去省里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之后就是举人了。可他这个时候因为为母亲守孝三年,错过了州府举行的院试,自然也就没有取得秀才的资格,当然更没资格参加省里的考试了。

左宗樾很不服气,因为他觉得自己的才能已经达到举人的标准了,就因为一个秀才的资格还要再等三年,他有点不甘心。

聪明的左宗樾突然想起,同乡有一个叫左宗棠的老秀才,已经快60了。这个左宗棠考了一辈子也没考中举人,早就对科举失去信心了。

左宗樾想到左宗棠的秀才证书还闲着呢,自己正好借来一用。

不知道左宗樾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才拿到左宗棠的证书,反正他就成了秀才左宗棠了。

此人冒名顶替参加科举,成为民族英雄,慈禧下令三十年不准弹劾他


那时的证书也很简陋,没有照片年龄之类的东西,因此谁拿着就是谁的。

获得了考试资格的左宗棠参加了省里举行的乡试,他的文章写得文采飞扬,见识不凡,本以为能够轻松中举,没想到好事多磨,阅卷管是个老顽固,自己狗屁不通,只会写死板的八股文章,看不惯左宗棠的文章,就在上面写了“欠通顺”,就把左宗棠的文章打入另类,意味着左宗棠这一趟白来了。

没想到,这一年是道光皇帝五十大寿,他特意下令给湖南这个高考大省多增加六个录取名额。

主考官徐法绩在副手生病的情况下,兢兢业业地在被黜落的卷子里挑选佳作。

当他看到左宗棠的卷子时,眼前一亮,最后为了照顾阅卷官的面子,大家一致同意把“欠通顺”改为了“尚通顺”。

就这样,左宗棠就以总第18名,副榜第一名的身份考总了举人。


此人冒名顶替参加科举,成为民族英雄,慈禧下令三十年不准弹劾他

20岁中举的左宗棠意气风发,没想到连续三次参加进士考试,都没考中进士。

这时,一直住在丈人家里的左宗棠开始被人耻笑,对他也不在那么礼貌。

左宗棠不愿再寄人篱下,就和妻子搬了出去,这期间,他不再醉心科举而是更加专心地研究经世致用的学问。对那些涉及中国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内容的名著都很感兴趣,这些书虽不是四书五经,却对他后来带兵打仗、施政理财起了很大的作用。

棠,道光十二年举人,三试礼部不第,遂绝意仕进,究心舆地、兵法。《清史稿·左宗棠传》

二、受慈禧重用

左宗棠自从进士落地,沉淀14年,终于在40岁的时候,迎来了人生的重大机遇。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给了左宗棠大展拳脚的机会。

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左宗棠收到慈禧的极大信任。慈禧虽然在对外方面经常屈膝投降,但谁愿意看别人脸色呀,因此对懂军事的强硬派左宗棠十分看重。

左宗棠在慈禧掌权期间,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先是被任命为巡抚,随后仅仅一年,他又被任命为闽浙总督。

慈禧对左宗棠等人的意见几乎是言听计从。


此人冒名顶替参加科举,成为民族英雄,慈禧下令三十年不准弹劾他

左宗棠在西北作战期间,有人告他的状,说他贪墨之罪。

慈禧为了堵大家嘴,就让人去调查核实。

结果调查结果出来了,左宗棠没有贪污受贿一个铜子。

慈禧很是感慨,当即下了一道谕旨:三十年不许奏左。

也就是说,三十年内,任何人都不许弹劾左宗棠。这句话充分说明左宗棠在清政府的崇高地位。

一生耿直的左宗棠可以说是世人皆醉我独醒了,在那样一个年代,他能独善其身,并且力所能及地改变朝廷的积贫积弱的局面,可以说是独领风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