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貿市場的困擾與轉型

摘要:   在經過去年一場大範圍的改造提升後,阜城農貿市場基本完成了由“髒亂差”向“新靚美”的迭代升級,受到市民一致稱讚。    但記者走訪發現,運行了一個季度的農貿市場運營卻進入到轉型期,面臨多種問題:運營 ...

  在經過去年一場大範圍的改造提升後,阜城農貿市場基本完成了由“髒亂差”向“新靚美”的迭代升級,受到市民一致稱讚。

  

  但記者走訪發現,運行了一個季度的農貿市場運營卻進入到轉型期,面臨多種問題:運營成本提高、周邊小型商超的營銷競爭、流動攤販的低成本影響等。

  

農貿市場的困擾與轉型

  超市降價營銷吸引顧客

  

  作為阜城去年投資最大的萬國農貿市場負責人,孟憲康對周邊便利店、商超各種營銷手段帶來的壓力有切身感受。

  

  “原本在福和社區有兩家超市,在我們正式營業後,又增加了兩家,現在共有4家經營蔬菜生鮮的超市毗鄰農貿市場。”孟憲康說,為了吸引人氣,增加客流量,超市往往會採取各種低價促銷,吸引周邊居民進店消費。

  

  “堤外損失堤內補。”孟憲康告訴記者,超市的做法很明顯,就是利用蔬菜等商品的低價為噱頭,吸引群眾進店消費,從其他商品的銷售上來彌補虧缺,而這種方式,萬國農貿超市顯然無法效仿。

  

  流動攤販屢禁不絕

  

  第二個衝擊則來自於流動攤販。位於阜合產業園的福和社區,相對城區,流動蔬菜攤販更為常見。經常在營業時間,小商販們就在萬國農貿市場附近的路面上擺菜攤,更有甚者,直接將攤點擺到了農貿市場門前。

  

  位於潁州區的蓮池農貿市場和二里井農貿市場,同樣面臨著流動攤販的影響。

  

  安徽優鮮谷農貿市場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超說,因為歷史遺留原因,在蓮池農貿市場附近的橋口巷,以及二里井農貿市場附近的二里井西巷,都有流動攤販長期擺攤。因為不需要攤位租賃、市場管理等費用,流動菜販的價格往往會比幾步之遙的市場內同類蔬菜便宜,這就分流了相當一部分客流。

  

  最讓管理方尷尬的是,因為“眼饞”流動攤販的生意,市場內部分攤主也悄悄地從後門溜出,在市場外與流動攤販們一起擺起了生意。“城管來查時便捲起鋪蓋進入市場,城管一走再將蔬菜搬運出去。”孟憲康說,雖然管理方與城管部門多次協調,並對市場內部加強了管理,但這種現象仍無法完全杜絕。

  

  自產自銷攤位遭遇尷尬

  

  對於流動攤販,短時期內很難有效根治,那麼,能不能換個思路,比如在市場內設立自產自銷區來解決群眾的實際需求呢?對此,萬國農貿市場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在市場運營當初,管理方便針對附近小規模種植菜農,在市場內部設立了自產自銷區。“完全不收經營者的費用,先到先用。”但實際運營幾個月下來,自產自銷區卻陷入了無人問津的尷尬境地。

  

  孟憲康說,起初,也有部分菜農在引導下進入市場,在自產自銷區進行銷售,一來解決了流動攤點佔道經營的問題,二來也給當地菜農提供了一條出路。根據相關制度,市場內的攤主都應統一著裝,接受統一管理,但對於自產自銷的農戶,市場管理方的要求是不能以明顯低於市場的價格進行惡性競爭,以及對擺攤的方式和衛生要加以注意。“經營一段時間後,很多菜農無法適應市場的管理。”孟憲康說,制度上的束縛,以及自產自銷區在市場內相對偏僻的位置,讓不少菜農選擇了主動撤離。

  

  部分新商戶因難以維繫退市

  

  此外,農貿市場還遭遇運營成本高企和新商戶難以維繫等問題。

  

  記者瞭解到,阜城新改建提升的農貿市場攤位年均價,根據位置的不同從四五千元至近萬元不等。硬件提升帶來整體購物環境改善的同時,運營成本隨之攀升,這也令不少新入行的商戶難以維繫。

  

  潁東區新華城農貿市場負責人陳軍說,現在農貿市場硬件設施要求高,開辦方的投入自然跟著提升,必然會有較高的管理費用。新華城農貿市場和萬國農貿市場攤位年均價都接近萬元,平均到每個商戶每天基本在20多元,對那些長期經營的老商戶來說影響不算明顯,但對剛剛入行的新商戶來說,就有些難以承受。

  

  孟憲康說,入駐市場的老商戶,對如何經營有自己的一套經驗,比如進貨方式、時間、途徑的選擇上,同樣的商品都會出現偏差。以橘子為例,同樣品質的橘子,傍晚進貨價格就會比清早進貨便宜不少,而事實上兩者的品質並沒有不同。

  

  因為經營經驗的欠缺,很多當初看好新農貿市場的商戶因難以維持退出市場。

  

  配套設施的制約

  

  新型農貿市場發展的另一個瓶頸,則是市場的相關配套設施。

  

  與相對偏遠的新華城和萬國農貿市場不同,蓮池和二里井農貿市場目前遭遇最大的問題便是停車難。

  

  胡超對記者說,剛開始運營時,商戶因為進菜停車的問題屢屢遭到相關部門的處罰。管理方通過向街道辦事處反映,不久前,相關部門在蓮池農貿市場附近的某浴池前,為商戶們專門劃出了停車位,以供進貨的三輪車停放,初步緩解了這個難題。

  

  新市場改變市民購物習慣

  

  相對於一樓菜市場的冷清,萬國農貿市場的二樓美食城和購物街的生意可以用火爆來形容。市場副總經理韓振強告訴記者,這已經成為附近居民主要休閒消費的去處,“平時客流量每天一兩千人次,週末有五千人次以上。”

  

  “農改超”在阜城的大規模推廣,給市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購物環境的改變。整潔明亮的購物場所,現代化的智慧管理系統,安全放心的食材監測,以及延伸的兒童遊樂場、美食城、購物街等配套設施,讓市民完全擯棄了傳統農貿市場“髒亂差”的印象。

  

  市場前景可期

  

  雖然遇到了種種困難,但對於市場的發展前景,各家農貿市場的管理方一致表達了樂觀心態。

  

  因為毗鄰恆大、萬霖固榮府、太陽城、天英文鼎苑等多家樓盤,福和社區的市場前景為商家所看好。據韓振強從當地相關部門獲得的數字,不加安置區,僅當地的新建小區,將來便可容納十萬人入住。隨著周邊居民的增加,目前困擾市場發展的困難有望得到化解。

  

  在接受記者採訪中,胡超的言語中更是透露出發展雄心。在優鮮谷農貿有限公司未來的佈局中,阜陽每個縣市區都至少應該再增添兩處新型農貿市場。目前,優鮮谷正在對部分偏遠社區進行選址考察,待時機成熟便會加大投資建設力度,將新型農貿市場向城鄉結合部延伸。

  

  “未來,買菜購物將不再是家庭主婦、社區大媽的專利。”韓振強向記者描述新型農貿市場前景:空閒時間,一家三口逛逛農貿市場,孩子可以在遊樂場遊玩,女性可以去購物街購物,累了全家到美食城就餐,結束閒逛後下樓可以順帶買點蔬菜水果回家。在韓振強看來,今後的農貿市場應更類似於商業綜合體,成為人們在家門口休閒的好去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