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鵰英雄傳》:你有所不知的三個教育真諦

文|小熊

《射鵰英雄傳》:你有所不知的三個教育真諦

-1-

這幾天重溫《射鵰英雄傳》,很多金庸武俠迷應該異常熟悉。同樣是英雄的後代,為什麼高智商的楊康失敗了,智力普通的郭靖卻取得了巨大成功呢?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我們說時勢造就英雄,我們說運氣成就英雄,然而,現在從教育角度看,郭靖從小就贏了。《射鵰英雄傳》它不僅是一部文學作品,而且還是一部“教育真經”!


一、讀一卷書,行無痕教育

天真浪漫的周伯通與郭靖是拜把子兄弟,他不僅教導郭靖九陰真經的武功而且要他練習、詳記更要郭靖背下全文。

《射鵰英雄傳》:你有所不知的三個教育真諦

-2-

郭靖得到《九陰真經》後,修為日進,但梵文總綱卻不能解,為救黃蓉,郭靖往找南帝一燈,歷經劫難,得一燈幫助,解通梵文總綱。

《九陰真經》作為射鵰中的第一武學,郭靖學會了九陰真經之後,幾可問鼎天下第一高手之位,實力可以比擬老五絕。後期更是用九陰真經配合降龍十八掌,把降龍十八掌發揮了巨大威力,達到了前人沒有的陰陽相濟。

我們想想郭靖同學智商不高,為什麼可以問鼎天下第一高手之位呢。雖然他非天賦異稟但郭靖從小善良,對英雄仰慕,認死理,有毅力與決心,典型刻苦學習的學生,在周伯通的“引導”下將《九陰真經》背的滾瓜爛熟。

無獨有偶,弄巧成拙。周伯通只是戲弄對《九陰真經》深感厭惡的郭靖,竟欺騙郭靖練習真經上的武功,更要郭靖背下全文。這正是教育中的潤物細無聲。

在越戰時期,美國一所新兵訓練營從勞教所接收了一批新兵,這些新兵肚子裡的墨水不多,身上惡習卻不少。怎樣把他們訓練成為合格的軍人,顯然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


訓練營的軍官們發明了一個怪招——有計劃地精選一些家信發給大字不識幾個的新兵,讓他們學著讀,照著抄。


信的內容是什麼呢?無非是告訴家人自己在軍隊養成了新的生活習慣,如每天早上刷牙,晚上睡覺前洗腳,不酗酒、不打架,還特別告訴家人自己在戰場上如何的勇敢,如何的遵守紀律。


一段時間下來,出人意料的結果出現了,這些新兵身上的壞習慣變得少了,作戰也真的如那些家書上所描繪的那樣:軍容整齊、精神煥發、勇敢頑強,讓人絕不會想到他們是當年從勞教所出來的人。


訓練營軍官們的成功在於,他們把真實外顯的教育意圖有意隱藏起來,巧妙地運用了攻心術,用心理暗示的方法,讓新兵們感覺不到是在接受教育,而是從無意中受到了薰陶,自覺地改變了自己身上的缺點。

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給我們的教育實踐以有益的啟迪:即教育應無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隱藏起來的教育,是不動聲色的教育。

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學生在其中越是感受不到教育的意圖,它的效果也就越大。教育應無痕,教育學生而又不讓他感覺到你在教育他,正是教育的智慧和魅力所在。

它可以是教師輕描淡寫的一句鼓勵的話,一個看似簡單的愛撫,富有深情的一瞥,或者是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不露痕跡的一個暗示等等。


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郭靖取得如此成功,回顧他的人生經歷,他深受良好的教育,享受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

《射鵰英雄傳》:你有所不知的三個教育真諦

-3-

如果按當今的標準,他有四個頂級老師:

段皇爺,相當於北大的校長。洪七公,相當於浙大校長;周伯通,相當於清華的校長;黃藥師,相當於復旦的校長;

郭靖同學有四個全國頂級老師教,為什麼達不到周伯通的境界呢?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郭靖只達到了「我學」到「好學」的轉化,並沒有昇華到「樂學」的境界。

郭靖類似我們班級的普通學民,典型的乖孩子,而周伯通確是一個典型的學霸瘋子。他說:飯可以不吃,但武不可以不練!如果按今天的話來說:學習比吃飯還重要!

眾觀我班級的孩子,大家的學習狀態可以明晰的分成三類:

1)差不多學生。老師說什麼是什麼,老師讓我學什麼學什麼;

2)熱愛知識學生。興趣是首位,能夠抱著熱情主動投身學習;

3)沉醉知識學生。對知識廢寢忘食,能夠不斷專研與深造;

對於這三種狀態,我們要積極引導。培養需要,使之知學;激發情緒,使之好學;保持熱情,昇華樂學,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三、良知和人格是方向

郭靖之所以為郭靖,不是因為丘處機和洪七公,而是因為李萍和江南七怪。《射鵰英雄傳》裡面最喜歡李萍,一個偉大的母親給我們帶來的教育啟示。

《射鵰英雄傳》:你有所不知的三個教育真諦

-4-

義,相宜也。仁義禮智信:仁,相親,義,相宜,禮,相處,智,相達,信,相信。李萍教會了郭靖大義。

郭嘯天慘死後,李萍頑強地雪地產子,並在大漠獨自將孩子帶大。郭靖的正統道德觀念和傳統俠義精神由她從小教育到大,郭靖的許多堅強的信念也是由她灌輸。

成吉思汗以李萍性命威脅郭靖徵宋,李萍以死教子,臨死前囑咐郭靖:“人生百年,轉眼即過,生死又有什麼大不了?只要一生問心無愧,也就不枉了在人世走一遭。若是別人負了我們,也不必念他過惡。你記住我的話吧。”

殷殷叮嚀:“孩子,你好好照顧自己,”而後自決赴死。

《射鵰英雄傳》:你有所不知的三個教育真諦

-5-

所謂仁義禮智信,從修身開始,走向互修,才能做到相互之間的平衡。否則僅僅是傳統的只內求,只修身,沒有相互之間的平衡關係,沒有相互平衡的規則,很難建立起和諧社會。我們要讓孩子們知道:“知識和本領是力量,良知和人格是方向。”


寫在最後

忘記了課堂上所學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最早出現在愛因斯坦的文章中,隨後大家發現,它很可能脫胎於懷特海的一段論述,大意是:拋開了教科書和聽課筆記,忘記了為考試背的細節,剩下的東西才有價值。

《射鵰英雄傳》:你有所不知的三個教育真諦

-6-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南風效應”,說的是寒冷的北風與溫暖的南風打賭,看誰的力量更強大。他們決定比試一下:看看誰先能把行人的大衣吹落。

於是,北風呼呼地向行人猛烈地刮,可是,行人卻把衣服越裹越緊,任它怎樣狂刮也無濟於事,未能吹落行人的大衣。

而南風則不然,只是飽含著溫情,輕輕地吹拂著那個行路人,行人越走越熱,不一會兒就熱得自覺脫掉了大衣;輕易地獲得了比賽的勝利。

《射鵰英雄傳》:你有所不知的三個教育真諦

-7-

正所謂“感人心者,莫乎情”,溫和的對待孩子比冷酷嚴厲更能收到成效。我們在教育鼓勵孩子時,要真誠不要虛情假意,“南風”要長“吹”不要淺嘗輒止。

全文2334字,第21篇原創,未完待續️️,關注與支持 。

文章配圖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聯繫,我將及時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