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主管養成記:兄弟,“送死”你們去,背黑鍋我來

丁雪豐,技術圖書譯者,致力於推動優秀技術在國內的發展,是Spring Framework 2.0及2.5官方文檔翻譯項目負責人,出版了《Spring Boot實戰》、《Spring攻略》、《RESTful WebService Cookbook中文版》等8部圖書。現服務於平安壹錢包,曾任職於支付寶與百度。

我們用一個日記的形式來展開本文,這本日記的主人公是一個工作了三年左右的工程師。

一、為什麼被選中的人是我

“HR 跟老闆來找我說,恭喜我被升為團隊的 Leader。這個時候出於程序員的本能,我的第一反應是買個機械鍵盤來犒勞一下自己,最好再弄一箱肥宅歡樂水。等我靜下心來想一想,身邊這麼多人,隔壁老王也做的不錯,旁邊的小李做的也不錯,為什麼選我?”

一线主管养成记:兄弟,“送死”你们去,背黑锅我来

仔細想一下,選擇我無非是技術上我有專業的能力,我能解決這些事情;我的溝通能力、協作能力也還可以,至少不至於太糟糕。

我願意帶著團隊去拼並且不是一個獨行俠,有的人能力很強,但是不太喜歡跟團隊打交道,那他可能不太適合做一線的管理者。然後有擔當,這個擔當不是說所有的事情出了問題都說老闆這個是我的責任、這個我來做,是我的就是我的,這件事情我承諾了,我會負責到底。這裡有三點,有能力、有意願、有擔當。

你可能會覺得我也很有能力,我的技術也不錯,為什麼不選我而是他?這說明在老闆眼裡,他對你的認知跟你對自己的認知其實是不匹配的,這個時候可以去跟老闆聊一聊,看一下他認知當中的你是什麼樣的,如果有差距該怎樣彌補。

二、不同階段的能力要求

“一個月之後,我發現我的生活並沒有什麼改變,雖然變成了管理者,但是意識跟身體好像還沒有跟上。我應該向有經驗的管理者去請教一下,變成一線主管之後會有些什麼樣的變化。”

一线主管养成记:兄弟,“送死”你们去,背黑锅我来

一線的工程師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完成工作,程序上線、測完不出問題,專業技能可以就行了。

進一步,假設是一個項目的 Leader,這時候除了專業技能上面能把代碼寫完,還需要去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去指導別人,所以專業技能的要求會更高一些。還有一些技術決策,比如產品需求過來該怎麼做;系統要做重構了需要做一些選型。作為項目 Leader 還會帶幾個人,這個時候只需要負責協調他們把這件事情完成,主要還是聚焦在技術層面上。

但如果是一線的主管,管理的團隊可能有好幾個系統,同時做好幾個項目,一旦系統出了問題,聯繫不上系統 owner 的時候就會聯繫你,出了問題需要第一時間解決,你的人搞不定你就要頂上去解決,所以專業能力的要求會更高。

需要做更多的決策,比如這個系統一年的規劃是什麼樣的?這麼多系統他們之間如何協作?這些系統怎樣去做標準化?新的需求過來往哪放?協調資源不再是那幾個人,除了管理自己的團隊之外,還需要跟上下游打交道,協調各方的資源,資源協調能力也有更多的要求。最後,是以前不會接觸到的,思考團隊該怎樣建設,團隊的成員如何培養,讓他們能夠一步步的成長起來。

三、如何帶領團隊落實工作

“又一個月過去了,以前我的日子過得其實挺好的,雖然工作累,但心還是比較輕鬆的,但現在這麼多項目、這麼多人都掛在我身上,感覺不僅人累還心累。成為了一線技術管理者,我該怎樣帶領團隊落實工作呢?”

一线主管养成记:兄弟,“送死”你们去,背黑锅我来

中國有句古話叫官大一級壓死人,大家有沒有想過變成了一線的主管,我管著你,你就得聽我的。在座有很多帶的是 90 後甚至 00 後的同學,如果想靠強權管好這些小朋友,那他們可能第 2 天就不來了。不要依靠職位賦予的權利來帶團隊,在平時的工作當中,更多還是希望靠展現專業能力、個人魅力來影響他們,讓他們願意跟著你一起往前衝。

更好的發揮團隊的槓桿作用,如果平時一個人的貢獻度是 10,然後給你 5 個人,加你一共 6 個人,現在產出貢獻度是 60 顯然是不達標的,應該做出 70 分、80 分,把團隊成員的價值發揮到最大。

這個時候要想怎樣合理安排團隊的工作,比如這一年在全公司的技術目標下面該承擔哪些工作,然後把這個目標一個個拆解下去,讓大家都知道在大的版圖裡面是在什麼位置,並且拆解到個人身上,有些人可能一下就能明白過來,有些人需要給他拆得更細。

每個階段要有明確的、即時的反饋。現在年輕的團隊成員,你讓他寫個東西,他明天就寫好了交給你了,你一忙給忘了,一個星期之後跟他說這個不好要改,他會想一週前你幹嘛去了?如果忙可以第 2 天但不要隔得太久,不然會讓他們感到非常的不舒服。

當取得了一些成績的時候,不要吝嗇表揚,最好在光天化日之下,在所有人面前說這個事情做得好。但如果是指出問題,就把他叫到個小會議室裡面,人都還是比較愛面子的。好話放在臺面上,需要改進的問題可以私下來聊。

帶團隊記住一句話“兄弟們,送死你們去,背黑鍋我來”。真的出了問題,我給你們兜著,你們放心大膽的去做,但是別坑我,要有這樣的擔當。

四、團隊成員是最重要的投資

“今天又被老闆拉去談話了,原來老闆是怕我還沒上道,趕緊來給我支了幾招。我拿小本子記下了——團隊成員是你最重要的投資,你在他們身上的每一份付出都會有回報的。”

一线主管养成记:兄弟,“送死”你们去,背黑锅我来

你可能會覺得,以前一個人乾得很快,帶上他們之後節奏卻慢下來了,很多人需要你的指導,覺得他們是個累贅。傑克·韋爾奇說過:在成為領導之前,自己的成長是成功;而成為領導者之後,幫助他人成長才是成功。在很多公司,人作為成本它是一項負債,有多少人,要投多少錢下去。轉變一下思路,其實人也是資產,是會創造價值、帶來利潤的,團隊的成員也是你的財富。

比如做全站架構改造的時候,有一年在做分庫分表,我對團隊的小夥伴說:不要看你做分庫分表中間件,以後全站改造那麼多系統要拆庫,花一個月把這件事情做了,以後這麼多團隊在後面的工作開展的時候,每個人可以省下大半年的時間,這就是你的價值。有的工作看起來瑣碎,但要讓他看到他在大圖當中的價值,讓他知道我的工作是非常有意義的。

有一個理論叫雙因素理論,它有兩個因素:一個是保健因素,一個是激勵因素。保健因素就是工資、正常的福利,給他們不會有任何的感受,這個是我應得的,沒有就會跟你鬧。

激勵因素就不一樣了,可以沒有,但是當它有的時候,就會給人帶來一種鼓舞、欣喜的感覺。在帶團隊的時候,要去充分發揮好激勵因素的作用。跟他說這個事情做得很棒以後就歸你了,他會很高興;或者說這件事情做得很好,值得拿出去,比如去一些技術大會講一講,這樣他也會很高興,這就是一種激勵因素。

五、正確的為團隊打績效

“年中了,人生第一次要給別人打績效,而且還是 271 的比例,強制的...... 好績效打給誰倒還好說,關鍵那個差的該給誰呢,要不打給我自己? 一年還要打幾次,趕緊向隔壁組老王請教一下。”

一线主管养成记:兄弟,“送死”你们去,背黑锅我来

作為一線技術主管,打績效真的是一門必修課。績效管理是一種很有用的管理手段,能幫助你更好的瞭解團隊,然後去管理它。每到一個時間會提醒你,該回顧一下大家乾的怎麼樣了,之前的目標達到了沒有。績效管理不是簡單的打個分,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做的不好的告訴他怎麼改進,做的好的給他定更高的目標。

除了差的同學,中間那一段同學談的時候也會遇到問題,他會想為什麼給我個 C 而不是 B 自己做的挺好的呀。所以在平時就要給他們一個預期,平時就要告訴他們這個地方需要改進,而不是到年底的時候說,不好意思你績效不好,年終獎可能沒有了。

什麼是我們說的公平、公正、公開?劉潤老師給過一個很形象的解釋。公平就是拿同一把尺子來丈量。一個同學,雖然產出不多,但他乾的很賣力,你說乾的好,有苦勞;一個技術很牛的小夥,雖然平時吊兒郎當的,但他解決了很多問題,你說乾的好,有功勞。他們倆放在一起排序,誰排在前面?所以要用同一把尺子來衡量。

至於該用哪一把尺子,那是公正該做的事,而你就是定義公正的那個人。績效該怎麼打,一開始就要定下來,價值觀佔多少、業績佔多少,雙方都認同,最後就按照這個標準來打分。公開是把整個丈量的過程展示給大家,讓同意公正者來監督整個的公平,大家都認同就行。中國的高考到底合不合理?公不公正?其實是一個道理。

六、面對團隊成員的離職請求

“團隊裡的小劉突然來找我,說要聊聊,頓時有一種不祥的預感。果然,他和我說想要離職。我感覺天要塌下來了......”

成為管理者後,需要面對有一天團隊成員跟你說:我想跟你聊一聊。這時候心裡會涼一下,他想跟我聊什麼?能給他加薪嗎?我是不是讓他覺得不爽了?他最近遇到了什麼事情了?

一线主管养成记:兄弟,“送死”你们去,背黑锅我来

針對不同的情況,有不同的策略。一種是本來就要優化掉的人,這時候一定也準備好了他的 back up,大家好聚好散,江湖再見。

後面兩種情況,需要坐下來好好談一談,不是說要一門心思的挽留他,而是站在他的角度跟他一起分析什麼才是當下最合適的選擇。一起看看手上有哪幾個 offer,該去哪家,如果他覺得對團隊還有眷戀,我是不是做些什麼,他就可以不走了。

我見過很多幫著屬下找工作的,我也幫我團隊的成員找過工作,或者在這個團隊裡不會有太多上升的空間幫他轉崗,轉去業務部門、別的子公司等。幫他做出最合理的選擇,這個選擇不一定對你有利,但是對他一定是最合適的選擇。

還有種特殊的情況就是你自己要走,這時候要想一想團隊的兄弟們怎麼安排,為什麼我要離開這個地方,也許去了下一個地方我需要得力干將,但也許是去了另一個火坑,甚至更坑的地方,拉他們過來真的是最好的選擇嗎?這是需要考慮的。

七、如何改善團隊間的配合程度

“團隊大部分的工作都步入正軌了,我終於能稍微安心一些了。不過,少數要和外部配合的項目進度不佳,不知道為啥不配合我們。另外,偶爾會有小夥伴和我吐槽,想做點新東西。我該怎麼滿足所有人的訴求呢?”

一线主管养成记:兄弟,“送死”你们去,背黑锅我来

想一想為什麼他們不配合。我們有一年做日誌標準化,還有很多好的東西加在裡面,這時候發現平時活幹的好好的架構師好像不怎麼積極了,後來老闆一句話點破其中的玄妙:那是你的 KPI 不是他們的,他們各自有各自要忙的事,憑什麼來幫你?

理解了這一層面,就會知道他們為什麼不配合,所以要把整個目標說清楚,這件事情你好、我好、大家好,幹成了大家都有好處,對公司也有利,促成雙贏的局面。平時隔三差五的表達一下善意,幫別人一下,別人也會幫你。

一线主管养成记:兄弟,“送死”你们去,背黑锅我来

想讓團隊承擔更多的工作,有幾點需要注意:不要什麼都想往自己碗裡放;別人幹得好好的活不要去惦記;如果超過團隊現有能力也要掂量一下;最重要的一點是手頭的事情要做好,不能說把手頭的事情搞砸了,去開拓一塊新的領域。

可以去挑那種可能沒有太多人管,但是大家都會涉及到,又能做好的事情,跟老闆說能不能讓我來試一下。我們真的就嘗試過,替公司省下了好幾百萬的服務器的資源,大家都得到了好處。

八、如何面對故障

“今天出了個比較重大的產線故障。雖然大家快速響應了,但還是對業務造成了一些影響。原因搞清楚了之後,明明都有責任,可為什麼大家全針對我們呢?”

一线主管养成记:兄弟,“送死”你们去,背黑锅我来

大家其實都對,都想保護自己的團隊,希望故障跟自己的團隊沒關係,或者你擔主要責任,次要責任是我的。發生故障之後不要說什麼誰出問題誰查,一定是先恢復系統、先止損,然後再看是誰的責任。這時候誰的責任真的重要嗎,我跟你吵得面紅耳赤,吵到最後 CEO 會說你們技術又出事了,然後把 CTO 罵一頓,CTO 說技術出問題是我的責任,回來也不會罵你只會罵你的老闆。

所以站在老闆、CTO 的層面,更關注的不是誰的責任,而是以後怎麼避免。有時候說技術上怎麼優化真的很難,也許可以找產品看一下,流程這麼設計是不是太複雜了,然後產品說沒關係這步可以不要了,也許問題就解決了。

一线主管养成记:兄弟,“送死”你们去,背黑锅我来

如何避免意外,跳出純技術思維看問題:成本越低的人責任越大。我正好在學經濟學,侵權法當中有個漢德公式:避免意外的成本

成本當中還有一種沉沒成本,沉沒成本不是成本。假設我以前花 100 個人日做這件事,現在還要再花 50 個人日才能保證下次出了問題能自動恢復。但對於業務系統,可能只要投入 5 個人日加個監控加個補償就可以了,這個時候就他們做。

為什麼我要講故障的事情,因為現在你是一線的主管,團隊出了問題你要兜著,要去保護你的團隊。要想一想,出了問題之後,你不應該衝在第一線去跟別人 PK,有更重要的事在等著你。

最後感謝一下指導我走上正軌的那些前輩,一直支持我的團隊成員,那些曾經被我坑過、跟我 PK 過、讓我有這些感觸的人,還有得到 APP 的幾位老師,有的時候你不光要去關注技術的事情,非技術的事情也要學,比如經濟學、商學院的課程學一些,有一天他們會成為你管理理念的一部分。

作者丨丁雪豐

來源丨QCon全球軟件開發大會(ID:qconchina)

dbaplus社群歡迎廣大技術人員投稿,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制定技術戰略規劃是技術管理者的重要職責之一,但不少技術管理者對此往往無所適從。什麼是技術戰略?如何規劃?怎麼找到技術體系建設中的主要矛盾?來Gdevops全球敏捷運維峰會北京站聽聽快狗打車CTO沈劍的經驗之談:

· 《技術戰略到底要規劃些什麼?58集團/快狗打車 技術VP/CTO 沈劍

9月11日北京,一起打造技術管理者的核心能力!

一线主管养成记:兄弟,“送死”你们去,背黑锅我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