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住上“三层楼”也是不错的哩

一栋三层楼的老式洋房,有着浓浓老上海味道,旋转的木制楼梯,

就像幼时外婆家的一样,走起来充满了回忆。

去的时候1、2楼满座,我们就来到了三楼的阁楼,斜斜的木制房梁是梦想中的那样。从小就梦想着能拥有一个这样的阁楼,能有满屋的画作和书籍。

从阁楼的窗户洒入的缕缕阳光,安静地停留在吱嘎吱嘎响的地板上,一室的宁静。

这是一个非常适合约会、会友以及发呆的地方,所有人的交谈都是细细静静的。两个人来,靠窗可以欣赏夕阳西下,不靠窗则可以找一个宁静的角落,在这冬日的寒意中窃窃私语。

一个人来,欣赏冬日的阳光,回忆童年的过往,泡一壶茶,拿一本书,让我想起厦门“花时间”的名言——时间是用来浪费的。

在上海住上“三层楼”也是不错的哩

如今我们能看到的老上海三层楼建筑也就是这种“赝品”了,可是以前的以前,“三层楼”可厉害着哩!

在闸北区恒丰路附近的裕通路85弄口,有一排不起眼的中式三层楼房子。

据《闸北区志》记载,这“三层楼”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遗迹。

1937年,日寇对苏州河北狂轰滥炸后,闸北成了一片废墟,仅剩下的一处完整建筑物,便是这个“三层楼”。

如今,因为旧区改造,作为重要历史见证的“三层楼”,就要被拆除了。有识之士提出,“三层楼”不该拆,应当从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遗迹的角度加以保护。

在上海住上“三层楼”也是不错的哩

恒丰路三层楼建筑属四安里一部分,位于闸北西南部,大致范围:东靠恒丰路,西至长安路,南抵普济路,北达天目西路。

这里原是一片荒地,1930年,恒丰路裕通路西侧建起三层楼房43幢,是闸北西南部唯一的三层高建筑,为一时地标,建成后附近居民即称之为“三层楼”。

楼底层为店铺,当时有中药、京货、豆腐、理发、酒菜等七家商店。区片西部有益丰搪瓷厂等数家工厂和通济渡口,南部为缫丝厂集中地,北靠铁路麦根路货栈。裕通路口还有菜场。这里是闸北早期繁荣地段。

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闸北境内大部分建筑被毁,唯独三层楼房完整无损。

在上海住上“三层楼”也是不错的哩

上海沦陷后,难民在周边废墟上建棚屋,居民再度聚集,“三层楼”遂成附近一带地域的俗称地名。抗战胜利后,居民剧增,附近一些工厂复业,公共汽车设站即名“三层楼”。

建国后,附近增设中小学校,如恒丰路小学,“三层楼”靠恒丰路街面有沪光眼镜店、兴隆建材油漆店,新丰园餐厅等商店。

1929年3月29日,泰戈尔再次来到上海,住的就是“三层楼”,楼下当中为客堂间,陈设简单。

如今的上海仍旧流淌着老上海的万种风情,居住环境优美、幽静高雅,高楼林立,商厦栉比,宾馆云集,交通便捷,科教繁荣,浓郁的人文气息吸引了不少文人、名人驻足于此。

纪录片就是替时间伸出手抓住过往的一切一切原属于老上海的优雅和风情,然后将其留在记忆中,生生不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